日俄分割中國的歷史

  日俄戰爭後,日本為什麼由打擊俄國轉變聯合俄國分割中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關於日俄戰爭的意義,各種歷史書籍已經講得夠多,但是它對中國命運的“預言意義”,卻提及得不多、分析得不夠。

  就當時清政府而言,那場在本國領土鏖戰的兩大鄰國的對打,不僅是恥辱,而且是行將“被肢解”的“預演”。

  日俄戰爭以俄國戰敗、與日本平分中國庫頁島結束,交戰的是俄日,戰果卻是中國領土,其“戰略意義”及“預示作用”不可小覷。

  從戰略上講,日俄戰爭是俄日亞太戰略的一個分水嶺,戰前兩國是對手,戰後對於侵略中國,日本和俄國達成了“默契”,總基調由“對掐”轉成“密切合作”,之後俄國即成日本侵略中國的好幫手、好夥伴,為“分割中國”,俄國與日本先後締結過4次祕約。

  而日本這一方,也對俄國默契分割中國“投桃報李”,俄國十月革命後,俄國形勢大變,日本製定了進軍西伯利亞援助白俄政策,並且拉上中國。在日本威嚇之下,中國北洋政府於1918年5月16日簽訂了“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議”,5月19日簽訂了“中日海軍共同防敵軍事協議”;其內容主要是:中國支援日本並和日本一起與蘇俄作戰,撲滅蘇俄革命。

  日本為何由牴觸俄國控制中國轉而拉著俄國分割中國呢?

  這就是日本人的精明務實所在,甲午戰爭結束後,戰勝國日本眼看將要得到夢寐已久的中國遼東半島,但是,“三國干涉還遼”,卻讓日本空歡喜一場,在“三國干涉”中,法國和德國只是“友情出演”,領銜主演、叫得最歡的是俄國。

  日本軍人和學者將“三國干涉還遼”事件視為日本的一大恥辱而耿耿於懷,當時最著名的一位日本學者德富蘇峰曾經登臨遼東半島,很不甘心地用手帕盛住旅順口的沙土,作為日本“憾失”遼東的紀念,回國後,他配合日本政府的擴軍備戰方針,在報刊上大造“十年磨一劍”,必報“還遼”之仇。

  十年後,日俄戰爭令日本一雪前恥,但是世界都知道日本是“慘勝”,經過這場戰爭,日本意識到在侵華的道路上,無法一腳踢開勢大力沉的北極熊絆腳石,與其“俱損”,不如“俱榮”,於是,“搶吃”就變成了“分享”,“對掐”就變成了“合作”。

  日本與俄國平分中國的想法,自明治維新就萌發出來,到日俄戰爭成型,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有一個頗有影響的參議叫江藤新平,他曾發表過頗有影響的文章——《支那南北兩分論》,文章認為,中國雖然版圖很大,但氣數已盡,不可救藥了,日本應該聯合俄國將中國瓜分掉,瓜分後中國北部讓給俄國,南部歸日本所有。

  無疑,日俄戰爭是兩大惡鄰“平分中國”的一次預演,而對於日俄戰爭保持“中立”的清政府,卻自始至終陶醉在“以夷制夷”沾沾自喜中,這完全是麻木的獵物慘遭圍獵前的不知死活。

  日俄戰爭的簡介:

  日俄戰爭,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侵佔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戰爭。以沙皇俄國的失敗而告終。

  日俄戰爭促成日本在東北亞取得軍事優勢,並取得在朝鮮半島、中國東北駐軍的權利,令俄國於此的擴張受到阻撓。日俄戰爭的陸上戰場是清朝本土的東北地區,而清朝政府卻被逼迫宣佈中立,甚至為這場戰爭專門劃出了一塊交戰區。

  19世紀末期,興起於歐洲東部、後向西亞、巴爾幹和亞洲大陸擴張的沙皇俄國的領土已經擴張到2280萬平方公里,佔全世界陸地面積17%。據俄國1904年所作的人口調查,總人口約為1.4l億人。19世紀後半期,各資本主義列強最後瓜分世界的鬥爭加劇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沙皇俄國為了打破孤立,乃利用德法矛盾,轉而加強與法國的關係,但同時,它並沒有放棄緩和與德、奧的矛盾的一切機會。1897年,俄國和奧匈帝國達成維持原屬於興起於亞洲西部、後向歐洲東南部擴張的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299~1922***的巴爾幹半島現狀的協定。後來又多次同奧匈簽訂關於巴爾幹問題的其他協定。1895年,俄國通過劃定與中亞國家阿富汗***此時已淪為英俄兩國的半殖民地***的邊界線,暫時緩和了英俄在這一地區的衝突。總之,這個時期對俄國來說,歐洲處於相對平靜之中。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俄國把注意力轉向了遠東。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各個帝國主義國家瘋狂地爭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勢力範圍,對已經瓜分完畢的世界進行重新分割。中國是各列強掠奪的主要物件之一。在此期間,沙皇俄國對中國的侵略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特別是在東北方向,俄國妄圖併吞整個東北地區,並且在沿海尋覓常年不凍港。尼古拉二世公然聲稱:“俄國無疑必須領有終年通行無阻的港口,此一港口應在大陸上***朝鮮東南部***,並且必須與我們以前領有的地帶相連。”

  俄國侵佔中國領土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修築西伯利亞大鐵路。這條具有戰略意義的鐵路是90年代初期經亞歷山大三世批准修築的,並派皇太子***即尼古拉二世***到海參崴主持開工典禮***1891年***。俄國財政大臣謝爾蓋·維特說:這條鐵路修成後,將使“俄國能在任何時間內在最短的路上把自己的軍事力量運至海參崴並集中於滿洲、黃海海岸及離中國首都的近距離處”。

  1894年7月,日本在美英帝國主義慫恿下,發動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打敗了中國軍隊。清政府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把遼東半島割讓與日本,這同俄國圖謀獨佔我整個東北的侵略計劃水火不相容。訊息傳出,俄國統治集團大譁,不惜以武力強迫日本放棄遼東半島。他們認為這樣一來,中國就會把俄國當作“救星”,下一步文章就好作了。

  為了對日本施加壓力,沙皇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即《馬關條約》簽字當天***夥同德法兩國,共同對日干涉。演出了一場“三國干涉還遼”的鬧劇。當時日本經過甲午戰爭的消耗,一時無力進行新的戰爭,在三國壓力下,被迫“拋棄遼東半島之永久領有”***實際上是清政府以白銀3000萬兩向日本“贖回”遼東半島***。這樣,俄國就成了戰勝國的戰勝國。

  嗣後,俄國以“還遼有功”為藉口,對清政府敲詐勒索。1896年,誘逼清政府接受《中俄密約》,隨即索取了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1897年底,俄國艦隊擅自闖進中國旅順口;翌年3月,沙皇政府以軍事壓力為後盾,強行向中國政府“租借”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海域,霸佔整個遼東半島,從而在遠東取得了夢寐以求的不凍港。

  1900年,中國爆發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及其走狗。俄、德、英、美、法、意、奧、日8個帝國主義國家互相勾結,決定出兵鎮壓。8月初,八國聯軍1.8萬餘人進犯北京。與此同時,俄國以鎮壓東北義和團運動為名,單獨大舉入侵我東北地區,其目的是獨吞我東北三省。俄國陸軍大臣庫羅帕特金公然叫嚷:“我們將把滿洲變成第二個布哈拉。” 當參加八國聯軍的其他帝國主義侵略軍撤出北京後,入侵中國東北的俄軍仍賴著不走,圖謀永遠獨霸我東北,實現其所謂“黃俄羅斯計劃”。俄國的陰謀引起中國東北和全國人民的強烈義憤,英日等帝國主義從本身的利益出發,也堅決反對。1902年4月8日沙皇政府不得不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被迫同意分三期撤兵,1年半撤完。但是,1903年8月俄國又悍然成立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任命阿列克塞耶夫為總督,實際上把我東北當成了俄國領土,接著又重佔奉天。這樣,俄國擺出一副獨佔中國東北並且不惜為此一戰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