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場必讀經典名著

  生死場是蕭紅的作品,是一部反映當時現實的著作。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內容簡介

  《生死場》是蕭紅早期創作的一個巔峰。這部作品奠定了蕭紅作為抗日作家的地位,使她成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特別是魯迅為之作序,胡風為其寫後記,都使《生死場》成為一個時代民族精神的經典文字。

  這部小說的構思開始於哈爾濱時期,前半部的片斷曾於1934年4月至6月,在哈爾濱《國際協報》的《文藝》週刊連載。全書共有十七節,在第一節《麥場》至第十節《十年》裡,作者用充滿感情的筆調,描寫了東北農民貧苦無告的生活。他們身受地主的殘酷壓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背向藍天,臉朝黃土,辛勤工作。

  :作者簡介

  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援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

  :內容節選

  一隻山羊在大道邊齧嚼榆樹的根端。

  城外一條長長的大道,被榆樹蔭打成蔭片。走在大道中,象是走進一個動盪遮天的大傘。

  山羊嘴嚼榆樹皮,粘沫從山羊的鬍子流延著。被颳起的這些粘沫,彷彿是胰子的泡沫,又象粗重浮游著的絲條;粘沫掛滿羊腿。榆樹顯然是生了瘡癤,榆樹帶著偌大的疤痕。山羊卻睡在蔭中,白囊一樣的肚皮起起落落……

  菜田裡一個小孩慢慢地踱走。在草帽的蓋伏下,象是一棵大形的菌類。

  捕蝴蝶嗎?捉蚱蟲嗎?小孩在正午的太陽下。

  很短時間以內,跌腳的農夫也出現在菜田裡。一片白菜的顏色有些相近山羊的顏色。

  毗連著菜田的南端生著青穗的高粱的林。小孩鑽入高粱之群裡,許多穗子被撞著,在頭頂打墜下來。有時也打在臉上。葉子們交結著響,有時刺痛著面板。那裡綠色的甜味的世界,顯然涼爽一些。時間不久,小孩子爭鬥著又走出最末的那棵植物。立刻太陽燒著他的頭髮,機靈的他把帽子扣起來。

  高空的藍天,遮覆住菜田上跳躍著的太陽,沒有一塊行雲。一株柳條的短枝,小孩挾在腋下,走路時他的兩腿膝蓋遠遠的分開,兩隻腳尖向裡勾著,勾得腿在抱著個盆樣。跌腳的農夫早已看清是自己的孩子了,他遠遠地完全用喉音在問著:“羅圈腿,唉呀!……不能找到?”

  這個孩子的名字十分象徵著他。他說:“沒有。”

  菜田的邊道,小小的地盤,繡著野菜。經過這條短道,前面就是二里半的房窩,他家門前種著一株楊樹,楊樹翻擺著自己的葉子。每日二里半走在楊樹下,總是聽一聽楊樹的葉子怎樣響,看一看楊樹的葉子怎樣擺動;楊樹每天這樣……他也每天停腳。今天是他第一次破例,什麼他都忘記,只見跌腳跌得更深了!每一步象在踏下一個坑去。

  土屋周圍,樹條編做成牆,楊樹一半蔭影灑落到院中;麻面婆在蔭影中洗濯衣裳。正午田圃間只留著寂靜,惟有蝴蝶們為著花,遠近的翩飛,不怕太陽燒燬它們的翅膀。一切都回藏起來,一隻狗也尋著有蔭的地方睡了!蟲子們也回藏不鳴!


必讀經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