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浚和宋高宗的關係

  編者按:張浚一步一步逐漸成了宋高宗的“眼中釘”。宋高宗把他謫貶到湖南、廣東等地,前後放逐達20餘年。

  儘管宋高宗也迫切希望收復失地,但在此過程中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隱憂卻讓他耿耿不寐,徘徊不前。一方面,北伐一旦開始,必是集全國人力、物力、財力、軍力孤注一擲,勝算多少,他心中沒底;另一方面,南宋草創,根基未穩,一些戰爭中壯大的武夫勢力日漸抬頭,各自為政,紛紛自稱張家軍***張俊***、劉家軍***劉光世***、韓家軍***韓世忠***、岳家軍***岳飛***等等。

  遠有老祖宗趙匡胤陳橋兵變的先例,後有他親身經歷的“苗劉兵變”,他對軍閥、藩鎮勢力不斷坐大簡直懼如猛虎,只要有機會,必定快速剪除。

  宋高宗自登基之日起,便一直在主戰與主和之間猶豫不決,這從他任命宰相的人選中,也可看出端倪。當他傾向於北伐,主戰的張浚任相;一旦因情況有變而猶豫,稍稍保守的趙鼎任相;如果他傾向於向金求和,主和的秦檜就出任宰相。所以,張浚的去留與升降,是與宋高宗的政策指向密切相關的。

  最終推動宋高宗徹底主和這一“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第一張骨牌,就是發生在紹興七年***1137年***的“淮西兵變”。

  在與偽齊對壘的過程中,由於兵驕日盛,張浚便與宋高宗商量整編軍隊,以免尾大不掉。在宋高宗的安排下,這年三月,張浚解去了劉光世的淮西軍軍權,將淮西軍收為自己的都督府,以都督府參謀、兵部尚書呂祉去節制和統率。

  同時,以劉光世的部將王德為都統制,酈瓊為副都統制。酈瓊出身流寇,與王德積隙很深,而呂祉又是一介書生,難以服眾,這種安排為兵變埋下了伏筆。不久,張浚意識到這樣安排欠妥,打算召回酈瓊,奪其兵權,誰知訊息走漏,被酈瓊得知。酈瓊於當年八月發動兵變,殺死呂祉,迫使4萬多淮西軍投降當時還未被金廢除的劉豫,史稱“淮西兵變”。

  兵變訊息傳來,舉國震驚,張浚一時成為眾矢之的,隨即被罷相,以祕書少監分司西京。當時,南宋總兵力才20餘萬,“淮西兵變”使南宋失去了一支關鍵力量,敵長我消,北伐更加難以提上議事日程了。

  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韓世忠、岳飛等將領的兵權,製造了岳飛冤獄,取得了與金和談的資格,隨後殺掉岳飛,正式與金簽訂“紹興和議”。在滿足了金國殺害抗金英雄、向金稱臣、割地、賠款等諸多屈辱條件之後,南宋得到了所謂的“和平”。自此,宋高宗任用秦檜為獨相近20年,一直執行屈辱的乞和政策。“紹興和議”之後,張浚一步一步逐漸成了宋高宗的“眼中釘”。宋高宗把他謫貶到湖南、廣東等地,前後放逐達20餘年。

  相關人物:

  宋高宗趙構***1107年5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南宋開國皇帝,但他曾經被封為康王,北宋二帝被俘虜後,下詔可破手指血書,讓康王登上了王位,但康王軟弱昏庸無能,聽信秦檜小人之言冤殺了精忠報國的名將 岳飛,向金國納貢,只知道一意求和,聽信奸臣,差不多跟宋欽宗趙桓差不多,孝宗時,他的意志一如既往,只知道一意求和,求和才是上策,但這種辦法,放在計策上面,是迂腐的。

  張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遠,世稱紫巖先生。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學者,西漢留侯張良之後。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登進士第,歷樞密院編修官、侍御史等職。苗劉之變時,約呂頤浩、張俊、韓世忠等勤王復辟有功,除知樞密院事。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經營川陝建議,出任川陝宣撫處置使,在川陝三年,雖於富平之戰中大敗,但張浚訓練新兵,任用劉子羽、趙開、吳玠等人,以形勢牽制東南,江淮也賴以安寧。後除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都督諸路軍馬。部署沿江、兩淮諸軍為防禦計,並謀求北伐,於淮西軍變後引咎求罷。秦檜及其黨羽當權時,被斥十多年。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顏亮率大軍徵南宋,張浚再獲起用。宋孝宗即位後,除樞密使。隆興元年***1163年***,封魏國公,督師北伐,初戰告捷,收復宿州***今安徽宿州市***等地,後因部下將領不和,於符離之戰大敗。旋即再相,視師淮上,積極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為主和派排去。隆興二年***1164年***病卒,葬寧鄉,贈太保,後加贈太師。乾道五年***1169年***諡忠獻。著有《紫巖易傳》等。近人輯有《張魏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