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姆河戰役簡述

  索姆河戰役***1916年7月至11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參戰雙方傷亡約134萬人,其中英軍45萬餘人,法軍34萬餘人,德軍約53.8萬人。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索姆河戰役經過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索姆河戰役***1916年7月至11月***,是霞飛發動的。他的目的在迫使德國從俄國戰線撤出部隊,予德軍以致命打擊,並減輕對凡爾登的壓力。由於索姆地區沒有什麼戰略目標,英國指揮官道格拉斯·黑格爵士在最初被告知這個戰役時,寧願選擇更便於進攻的象佛蘭德這樣的防區。雖然他並不屬霞飛管轄,但他的方針是,如果他感覺不到什麼災禍臨頭時,在法國以聽從法國指揮官的意願為宜。不久,黑格就完全被霞飛的計劃爭取過去了,他忘記了選擇索姆防區是缺乏戰術考慮的,並宣告這條戰線是通向勝利的門路。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英、法軍隊在法國北部索姆河地區對德軍的陣地進攻戰役。戰役從1916年6月24日開始,至11月中旬結束。其目的是突破德軍防禦,以便轉入運動戰,同時減輕凡爾登方向德軍對法軍的壓力。當時戰線由南向北,在亞眠以東50多公里的地方穿過索姆河。德軍在該地區構築了號稱“最堅強的”防線,包括3道陣地和一些中間陣地。主要陣地有坑道工事,陣地前面有多層鐵絲網。守軍為德軍第2集團軍,防禦正面寬58公里,其第一線為9個師,預備隊4個師。以後兵力增加到67個師。英、法方面原計劃以法軍擔任主攻,但因凡爾登戰役動用了法軍大量兵力,改以英軍為主。最初投入兵力為39個師***戰役過程中增加到86個師***,其中英軍25個師,以第4集團軍為主、第3集團軍為輔,在索姆河北岸卡爾諾以北地區進攻,正面25公里;法軍第6集團軍14個師,跨索姆河在英軍右側進攻,正面15公里。英、法軍炮兵和空軍都佔優勢。採取對有限目標逐次攻擊戰法,企圖通過消耗德軍兵力達到突破的目的。為協調兩軍行動,規定每次進攻到達線不能自行超越。

  從6月24日起,英、法軍進行了7天的炮火準備,7月1日晨7時半步兵在炮火支援下發起進攻。當天法軍和主攻方向上的英軍都突破了德軍第一道陣地,但英軍左翼則毫無進展。英軍以密集隊形前進,遭到德軍機槍和炮兵火力的嚴重殺傷,第一天即傷亡近6萬人。7月3日英軍右翼和法軍佔領了德軍第二道陣地。德軍利用對方進攻的間歇,迅速調集兵力,加強縱深防禦,並在一些地段上實施反擊。英、法軍於7月中、下旬再度發起進攻,南岸法軍佔領了第三道陣地,但未能發展為戰役突破。9月3日,英軍32個師、法軍26個師第三次發起進攻,截至12日向德軍縱深只推進了2~4公里。9月15日,英軍在進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動49輛,而實際參加戰鬥的18輛***被德軍擊毀10輛***,步兵的進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當天佔領了第三道陣地的幾個要點。在戰爭史上這是第一次使用坦克。在9月下旬和11月的進攻中,英軍又兩次使用坦克,但數量較少,收效不大。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雙方傷亡約134萬人,其中英軍45萬餘人,法軍34萬餘人,德軍53.8萬人。英、法軍未達到突破德軍防線的目的,但鉗制了德軍對凡爾登的進攻,進一步削弱了德軍實力。

  索姆河戰役背景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雙方傷亡約 134 萬人,其中英軍 45 萬餘人,法軍 34 萬餘人,德軍 53.8 萬人。英、法軍未達到突破德軍防線的目的,但鉗制了德軍對凡爾登的進攻,進一步削弱了德軍實力。雙方陣亡共 133.2萬人,是一戰中最慘烈的陣地戰,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實戰中。

  索姆河戰役是一戰中規模最大的會戰之一,英法為突破德軍防線,並將德軍逼回法德邊境,於1916年7月1日起,在法國北方的索姆河區域發動作戰。是次戰役雙方傷亡多達110萬人,是一戰中最血腥一役,也是英軍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戰鬥。

  1916年2月,德軍對法國凡爾登發動炮擊,法軍傷亡慘重,英軍擔當起在索姆河衝鋒陷陣的重任。當時指揮作戰的英國第4集團軍指揮官羅林森,計劃仿效德軍在凡爾登的做法,認為只要先透過連日炮擊摧毀德軍防禦設施,之後以新兵為主的英軍簡單地向前邁進,便足以取勝。

  將領誤判 新兵淪炮灰

  羅林森的誤判主要有二,首先是戰線拉得太闊,導致炮火不夠密集,即使經過長達10日的炮擊,德軍很多碉堡、兵站、戰壕損毀都不大。其次是連日炮擊令英法軍隊喪失主動性,猶如向德軍預告進攻,讓德軍有所防範。

  1916年7月1日,英法軍隊正式開始進軍。當時身處現場的德軍士兵布倫克戰後憶述:“他們竟然在緩慢步行,我們很驚訝,開火時幾乎無需瞄準,只是不停上彈和開槍,每次開火便有數百人倒下。”英軍單在作戰首天,便有逾2萬人陣亡、4萬人受傷,當中絕大部分均是首次上陣的新兵。

  索姆河戰役經過

  英法聯軍為突破德軍防禦,以便轉入運動戰,同時減輕凡爾登方向德軍對法軍的壓力。當時戰線由南向北,在亞眠以東 50 多公里的地方穿過索姆河。德軍在該地區構築了號稱“最堅強的”防線,包括三道陣地和一些中間陣地。主要陣地有坑道工事,陣地前面有多層鐵絲網。守軍為德軍第2集團軍,防禦正面寬 58 公里,其第一線為 9 個師,預備隊 4 個師。以後兵力增加到 67 個師。英、法方面原計劃以法軍擔任主攻,但因凡爾登戰役動用了法軍大量兵力,改以英軍為主。

  最初投入兵力為 39 個師***戰役過程中增加到 86 個師***,其中英軍 25 個師,以第 4 集團軍為主、第 3 集團軍為輔,在索姆河北岸卡爾諾以北地區進攻,正面 25 公里;法軍第 6 集團軍 14 個師,跨索姆河在英軍右側進攻,正面 15 公里。英、法軍炮兵和空軍都佔優勢。採取對有限目標逐次攻擊戰法,企圖通過消耗德軍兵力達到突破的目的。為協調兩軍行動,規定每次進攻到達線不能自行超越。

  從 6月24日起,英、法軍進行了7天的炮火準備,7月1日晨 7 時半步兵在炮火支援下發起進攻。當天法軍和主攻方向上的英軍都突破了德軍第一道陣地,但英軍左翼則毫無進展。英軍以密集隊形前進,遭到德軍機槍和炮兵火力的嚴重殺傷,第一天即傷亡近 6 萬人。英軍右翼和法軍佔領了德軍第二道陣地。 德軍利用對方進攻的間歇,迅速調集兵力,加強縱深防禦,並在一些地段上實施反擊。英、法軍於 7 月中、下旬再度發起進攻,南岸法軍佔領了第三道陣地,但未能發展為戰役突破。英軍 32 個師、法軍 26 個師第三次發起進攻,截至 12 日向德軍縱深只推進了 2~4 公里。英軍在進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動 49 輛,而實際參加戰鬥的 18 輛***被德軍擊毀 10 輛***,步兵的進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當天佔領了第三道陣地的幾個要點。在戰爭史上這是第一次使用坦克。在 9 月下旬和 11 月的進攻中,英軍又兩次使用坦克,但數量較少,收效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