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耳該怎麼種植
石耳別名石木耳、巖菇、臍衣、石壁花。因其形似耳,並生長在懸崖峭壁陰溼石縫中而得名。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石耳的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石耳的栽培技術
石耳***Umbilicaria esculenta Miyoshi***別名石木耳、巖菇、臍衣、石壁花。因其形似耳,並生長在懸崖峭壁陰溼石縫中而得名,體扁平,呈不規則圓形,上面褐色,背面被黑色絨毛。具有養陰潤肺、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石耳含有高蛋白和多種微量元素,是營養價值較高的滋補食品,是一種稀有的名貴山珍。黃山的石耳被稱“黃山三石”之一。我國南方、西南及陝南山區均產,為著名的“廬山三石”之一***另二石為石雞、石魚***。
石耳的形態特徵
地衣體單片型,幼小時正圓形,長大後為橢圓形或稍不規則,直徑12cm上下,大者可達18cm,革質。裂片邊緣淺撕裂狀;上表面褐色,近光滑,區域性粗糙無光澤,或區域性斑點脫落而露白色髓層;下表面棕黑色至黑色,具細顆粒狀突起,密生黑色粗短而具分叉的假根,中央臍部青灰色至黑色,直徑5-12mm,有時自臍部向四周放射的脈絡明顯而突出。子囊盤少見。
石耳的生長環境
石耳屬於腐生性中溫型真菌。菌絲在6~36℃之間均可生長,但以22~32℃最適宜;15~27℃都可分化出於實體,但以20~24℃最適宜。菌絲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長,子實體形成時要求耳木含水量達70%以上,空氣相對溼度90%~95%。菌絲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長,子實體生長期需250~1000lx的光照強度。為好氣性真菌,pH5~5.6最適宜。
石耳的栽培技術
栽培方法
石耳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與代料栽培等多種,現主要介紹段木栽培。
制種:
菌種有鋸木屑菌種與枝條菌種,前者用鋸木屑與麥麩等配製成培養基;後者用直徑1cm的枝條切成1.5cm長,加入蔗糖、米糠等營養成分,裝瓶後高壓滅菌,接入母種,在25~28℃下培養1個月,菌絲即可長滿瓶。
耳木準備:
栽培場地選好後就應準備耳木,常用的耳木種類有完鬥科和樺木材的樹種,選胸高處直徑10~12cm的耳樹,砍伐後截成1~1.2m長段,截面用新石灰塗刷,然後置於通風向陽處架晒。
接種:
接種用的工具應預先用乙醇消毒。先在耳木上;用電鑽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如用鋸木屑菌種則應填滿穴,按緊後蓋好預製的樹皮蓋。枝條菌種插入接種孔後用錘敲緊,使之與段木表面平貼、無孔隙。
定植管理:
首先應上堆發菌,將接菌的耳木按“井”字形或“山”字形堆垛。堆內溫度以20~28℃為宜,相對溼度保持在80%左右。在南方3~4星期,北方需要4~5星期,當菌絲已伸延到木質部併產生少量耳芽時,應及時散堆排場。一般採用平鋪式排場,用枕木將耳木的一端或兩端架起,整齊地排列在栽培場上,經過1個月左右即可起架。搭架一般採用“人”字形方法,先埋兩根有杈的木樁,地面留出70cm高,杈日上橫放一根橫木,耳木斜立在橫木兩側。呈“人”字形,相距7cm,角度約45°為宜,晴天或新耳木角度可大些,雨天或隔年耳木角度應小些。起架階段栽培場的溫、溼、光、通氣條件必須調節好,但管理中心是水分問題。起架後最好隔3天有一場小雨,半月有一場中、大雨,乾旱時應人工噴水,解決乾乾溼溼的問題,保持相對溼度在90%~95%左右。噴水應在早晨和傍晚進行。
石耳的病蟲害防治
危害石耳的主要雜菌有環紋炭團菌、麻炭團菌、韌草茵、硃紅栓菌、絨毛栓菌等。主要蟲害有偽步行蟲、蛀枝蟲、四斑麗***蟲甲***、薊馬等。可用生石灰***1:100倍液***、退菌特***1:100倍液***、氯化鋅***1:50倍液***,防治雜菌汙染。另外也可採用除蟲菊、雷公藤等生物農藥防治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