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的石頭

和小編一起認識世界上最大的石頭吧。

  艾爾斯巨石***又稱艾爾斯岩石***基圍周長約9公里,海拔867米,距地面的高度為348米,長3000米。它位於澳大利亞大陸的正中央,孤零零地奇蹟般地凸起在那荒涼無垠的平坦荒漠之中,好似一座荒涼禮讚般的、超越時空與地空間的天然豐碑。對這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巨大岩石,至今科學家仍破解不出其確鑿的出處來源。有的說是數億年前從太空上墜落下來的流星石,其三分之二沉入了地下,三分之一浮在了地面;有的則說是一億兩千萬年前與澳大利亞大陸一起浮出水面的深海沉積物,恐怕這個難題將成為千古之謎。

  艾爾斯巖***AyresRock***位於澳大利亞大陸的正中央,高348米,長3000米,基圍周長約8.5公里,東高寬而西低狹,是世界上最大的獨塊石頭。它氣勢雄峻,猶如一座超越時空的自然紀念碑,突兀於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陽光下散發出迷人的光輝。

  地質運動說艾爾斯岩石四億五千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巨石所在的阿瑪迪斯盆地***Amadeus Basin***向上推擠形成大片岩石。由於地塊的隆起、交疊,使巨巖處於了垂直狀態。大約三億年前,又一次神奇的地殼運動將這座巨大的石山推出了海面。經過億萬年來的風化作用,周圍的砂岩都風化瓦解了,只有這塊巨石憑著它特有的硬度抵抗住了風剝雨蝕,且整體沒有裂縫和斷隙,成為地貌學上所說的“蝕餘石”。但長期的風化侵蝕,使其頂部圓滑光亮,並在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的寬窄不一的溝槽和淺坑。因此,每當暴雨傾盆,在巨石的各個側面上飛瀑傾瀉,蔚為壯觀。

隕石說還有科學家認為,幾億年前,離地球執行軌道較近的一顆小行星因偏離了自己的軌道,墜入大氣層而最終隕落到此。岩石的三分之二沉入了地下,三分之一露出地面,經過抬升,風化等地質變遷形成了今天的艾爾斯岩石。原住民眼中的聖石烏魯魯***艾爾斯巖***是一處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義的聖地。原住民阿南古人在烏魯魯周邊已經生活了幾萬年,烏魯魯是他們聚集議事的地方。在烏魯魯的奇特洞穴裡,現在還能看到原住民的祖先們留下的古老繪畫和巖雕,線條分明,圈點眾多,用質樸的手法展現著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原住民之間流傳的神聖故事。

  在阿南古人的眼中,正是他們的祖先締造了這片土地與這塊不朽的巨石,而他們就是維護這片土地的後繼者。加上烏魯魯剛好位於澳洲的中心,阿南古人便認為這塊巨石是澳洲的靈魂與心臟,是一塊不容侵犯的聖石,除了舉行成年儀式或祭祀活動,他們不希望人們隨意攀登。

  位於澳大利亞中北部的艾麗斯斯普林斯***AliceSprings***西南方向約340公里處。艾爾斯巖高348米,長3000米,基圍周長約9公里,東高寬而西低狹,是世界最大的整體岩石***體積雖巨,只是獨塊石頭***。

它氣勢雄峻,猶如一座超越時空的自然紀念碑,突兀於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陽光下散發出迷人的光輝。1873年一位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的測量員橫跨這片荒漠,當他又飢又渴之際發現眼前這塊與天等高的石山,還以為是一種幻覺,難以置信。高斯來自南澳大利亞,故以當時南澳州亨利·艾爾斯的名字命名這座石山。艾爾斯岩石俗稱為我們“人類地球上的肚臍”,號稱“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億年曆史。如今這裡已闢為國家公園,每年有數十萬人從世界各地紛紛慕名前來觀賞巨石風采。澳大利亞北部地方西南部的巨大獨體巖,是突崿***tor,孤立的巨大風化巖***之一。

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獨體巖。這塊獨體巖***當地的澳大利亞原住民稱它為Uluru***是由長石砂岩構成,能隨太陽高度的不同而變色。這塊岩石在日落時分最令人驚豔,因夕照使它呈現火焰般的橙紅色。艾爾斯岩石高出周圍荒漠平原335公尺***1,100呎***,呈橢圓形,長3.6公里***2.2哩***,寬2公里***1.5哩***。較低的斜坡上由於較弱岩層的蝕化而出現溝槽,而頂部有因罕見的暴雨所帶來的大水沖刷出的溝渠和窪地。

岩石位於烏盧魯-卡塔朱塔國家公園***Uluru-KataTjutaNationalPark,1958年初建時稱艾爾斯巖-奧爾加山國家公園〔AyersRock-MountOlgaNationalPark〕***內,底部有一些淺洞穴,被某些原住民部落視為聖地,洞內有雕刻和繪畫。

吉萊斯***ErnestGiles***於1872年發現該岩石,他用前南澳大利亞艾爾斯***SirHenryAyers***的名字命名。1985年艾爾斯巖的正式所有權授予當地原住民,原住民則將該岩石和國家公園租借給政府,為期99年。

參觀者可經由東北面450公里***280哩***處的艾麗斯斯普林斯***AliceSprings***乘車到達該地。艾爾斯巖附近旅遊度假地的建築顏色與周圍的沙漠融為一體。1987年艾爾斯巖及其周圍的公園被指定為世界遺產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