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音樂家伯牙的資料介紹
俞伯牙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著名的琴師,擅彈古琴,技藝高超,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伯牙資料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伯牙資料簡介
伯牙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上大夫,春秋時著名的琴師,擅彈古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世人皆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最早見於《列子·湯問》記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思,鍾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呂氏春秋·本味》也有所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東漢高誘對之註解時明確指出:“伯姓牙名,或作雅;鍾氏期名,子皆通稱。悉楚人也。”《荀子·勸學篇》說:“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伯牙是當時的古琴名師,技藝高妙,馬為聽琴忘了吃草料。《琴操》、《樂府題解》則記有伯牙向連成先生學琴的故事。以上文獻所述,皆直指伯牙。現代的《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明朝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寫為“俞伯牙”。
俞伯牙與鍾子期介紹
俞伯牙與鍾子期是春秋戰國人士,通過資料記載得知,俞伯牙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一生最愛彈琴。歷代史書資料關於俞伯牙的記載頗多,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期鄭國人列禦寇所著的《列子·湯問》篇。列禦寇在這篇文章中,不僅提到了俞伯牙的簡介,還提到了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除此之外,荀子在《勸學篇》中,也提到了俞伯牙,書中寫到“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科”。
由此可見,俞伯牙的琴藝非常高超。話說,俞伯牙自幼聰慧靈敏,並且有著極高的音樂天賦。值得一提的是,俞伯牙的老師是當時名氣頗大的琴師成連。和俞伯牙相比,史書對鍾子期的簡介少之又少。只知鍾子期和俞伯牙一樣,是楚國人。以今天的地名來說,鍾子期是湖北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一位樵夫。俞伯牙與鍾子期能遇見,得益於俞伯牙出使楚國一事。有一年,俞伯牙奉晉君之命出使楚國。中秋節那天,俞伯牙坐船來到了漢江口。
由於風浪很大,俞伯牙便停泊在一座小山下,等待風浪的平息。晚上,雲開月出,景色十分美麗迷人。俞伯牙望著頭上的明月,不禁琴興大發,便席地而坐專心致志的彈起琴來。優美的琴聲,剛好讓鍾子期聽見了。鍾子期沉醉在俞伯牙的琴聲中難以自拔。隨後,俞伯牙又為鍾子期演奏了《高山》和《流水》兩首曲子,兩人隨即結為知音。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
“高山流水遇知音”講述的就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在古代文學典故中,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被奉為知音難覓的典範。胡說,俞伯牙酷愛練琴,為了成為聲名顯赫的琴師,俞伯牙曾拜成連為師,跟隨他學習彈琴技巧。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的琴藝大長,併成為了當地有名的琴師。但是,俞伯牙非常苦悶,因為他覺得自己在琴藝上還沒有達到更高的境界。
老師成連得知俞伯牙的想法後,便打算帶著俞伯牙前往蓬萊山去拜見自己的老師方子春。準備好了充足的食物後,俞伯牙和老師成連便乘船向東海的蓬萊島進發。一天,船行至到東海的蓬萊山,成連讓俞伯牙稍微等一下,自己前去接拜老師方子春。說完後,成連就划船離開了。過了許多天,成連還未回來,這讓俞伯牙非常傷心。他抬頭看周邊的一切景象,不禁觸景生情。有感而發的俞伯牙即興彈奏了一首曲子,曲調間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俞伯牙的琴藝大長。
事實上,成連老師讓俞伯牙到蓬萊山,是讓他自己感受大自然的波瀾壯闊,以此來提高自己的琴藝。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山為朋,與海為伴。雖然俞伯牙成為了一代傑出的琴師,但是真心能聽懂他曲子的人卻沒有幾個。遇到鍾子期後,俞伯牙感覺到鍾子期能明白自己的心境,兩人對琴藝有著共同的追求,因此俞伯牙和鍾子期成為了知音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