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的故事是怎樣的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君主,也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稱霸中原。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楚莊王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楚莊王的故事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他的嫡長子熊侶即位,這位新的楚王就是楚莊王了。當時楚國內部處在一個混亂的狀態,公子燮和克鬥兩個人臭味相投,謀反之心早已有之。二人在子孔出戰的時候戒嚴了郢都,還挾持了楚莊王準備另外建立政權,好在二人被戢樑誘殺,楚莊王才得以獲救。

  楚國的內亂解除之後,楚國很快就趨於穩定,所以楚莊王勵精圖治,有了稱霸中原之心。當時晉國是中原各諸侯中最強大的,所以晉國就是楚莊王的主要目標了。公元前607年,鄭國受到楚國的命令前去攻打宋過,藉此機會打擊晉國,此戰以宋國大敗告終。後來晉國的趙盾聯合衛國、陳國一起攻打鄭國,楚莊王於是出兵解救鄭國之困。趙盾悄然退去,不敢和楚國的軍隊正面交鋒,從側面來說也是楚國強大的一種體現。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發起了在他上位這些年裡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楚國北鄭國團團圍住,但是鄭國已經不是楚莊王的主要目標了。楚軍進駐鄭國,在這裡等待晉軍的到來。半年之後晉軍開始渡河,楚莊王親自統帥全軍北上,與晉軍對峙。這場戰役最終以晉軍進駐邲,晉軍慘敗告終。楚軍揚眉吐氣,楚莊王大展巨集圖,想要與周天子比肩的野心也開始顯露。

  之後楚國又圍攻宋國,雖然最後沒有取得勝利,但是這場歷時九個月的戰爭足夠讓當時諸侯國談楚色變。之後楚莊王又聯合齊國,控制晉國進一步鞏固自己霸主的地位。公元前591年的時候,楚莊王病重,不久之後就去世了,在楚莊王死後的幾十年裡,出過國力急劇下降,很快就被晉國超過了。

  楚莊王問鼎的故事

  西周的時候人所有的鼎的大小以及多少都代表著所用之人他們貴族身份的等級,在《公羊傳》中就有提到說“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來九鼎是象徵著帝王的地位和權利的。

  當時楚莊王以朝拜天子的名義,向周王室詢問九鼎的大小和輕重,這明顯就是在向周天子宣戰。但是周王室的王子公孫也不是吃素的,王孫滿就說,統治天下不在意的是德行而不是鼎的大小。楚莊王就很不服氣的說,你們不要以為有九鼎有什麼了不起的,我楚國有的是銅,把兵器上的刀片切下來就能夠做九鼎了。王孫滿又說,楚王你別忘了,當初夏禹時期,他們就是因為自己的德行受到了擁戴,才坐上了首領的位置,各地都貢獻了銅材,所以才鑄造成了象徵權力的九鼎。後來夏桀昏庸,鼎就到了商湯的手中,紂王暴虐這個鼎才轉移給了周。所以如果天子有德的話,鼎就算小卻是重的難以轉移,但是天子如果無得,那麼鼎再大也能輕易移動。周朝的國運還有結束,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

  楚莊王無話可說,但是這件事情卻被寫進了史書了,也成為了楚莊王野心外露的一次代表,後世也都用“問鼎”來象徵奪取最高政權。

  楚莊王伐鄭的故事

  楚莊王問鼎之後覺得時機不妥,於是就不準備取周王室而代之,而是回國養精蓄銳,時刻準備著做中原的霸主。公元前597年,春天,休整了一個冬天的楚軍已經蓄勢待發,楚莊王順勢揭竿而起,親率楚國的軍隊開始北伐。這一次楚莊王發起了他執政以來規模最大,攻勢最猛烈的一次進攻,從進攻的形勢來看,楚莊王對這次戰役的勝利已經是志在必得了。不久之後,楚國的軍隊就把鄭國給團團圍住了。

  鄭國被楚軍圍困了十七天,鄭襄公卜卦,卦象言鄭國出兵乃是大吉,於是準備與楚軍一戰,鄭國上下一片哀嚎。經過了三個月的持久戰,楚軍最終還是佔領了鄭國,鄭襄公於是袒胸露臂,希望以這樣的方式向楚軍請罪並求得和解的機會。楚莊王同意了鄭國的請求,於是楚國和鄭國就結盟了。

  因為這個時候鄭國早就已經不是強大的楚國的目標了,楚國的目標已經變成了當時中原的霸主,諸侯之中最強大的晉國了。所以楚莊王伐鄭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征服鄭國,而是想以這個機會接近晉國,在經過邊上安排好自己的兵力,以此與晉國一較高下。也就是說伐鄭是楚莊王的一次戰略部署,不得不說,楚莊王也有有勇有謀,他的智慧也足夠撐得起他的野心了。

  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楚莊王最後打敗了晉國,一度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