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春節拜年禮儀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最古老的傳統習俗,在春節時期親戚之間交流感情的活動,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那麼中國人的春節拜年有什麼禮儀呢?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西南地區

  貴州苗族對歌喝酒打花臉

  大年初二,貴州省黔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兩汪鄉的苗族同胞開始走親訪友,每到一家,便受到主人豐盛的酒席款待,席間以當地苗族獨特的方式相互對歌喝酒打花臉,臉越花表示喝的酒越多,越吉祥,越幸福。

  拜年習俗: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

  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的春節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 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後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里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說,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

  東北地區

  東北農家串 門拜年

  初一早飯後,除了年長的老人在家裡坐等受拜外,人們都要妝扮一新,到本村或鄰村親友家拜年。年輕人都是男女分開,出東家進西家行完禮就走。年紀稍長的則要在受拜之家小坐片刻。

  華北地區

  山東西北地區拜年五跪

  第一次磕頭要拜祖先。第二次磕頭要拜高堂。第三次磕頭是拜鄉親。第四次磕頭是送家堂。第五次磕頭是跪親友。華北地區

  北京婦女初六才能外出

  北京人以農曆正月初一為一年之始,舊時,除自家慶賀外,親戚、朋友、同事、鄰里之間從這一天開始要互相拜年,但只限於男人,婦女則要到正月初六才能外出拜年。

  華東地區

  寧波新女婿上門拜年

  在寧波象山縣,結婚第一年新女婿上門去拜年,裡頭有很多規矩和講究。禮品中,荔枝和桂圓是必不可少,這樣的“組合”叫做“包頭”,“包頭”是最重要的禮品。

  華中地區

  湖北孝感拜年無大小

  湖北孝感地區人們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餈粑相待。

   華南地區

  廣東拜年是一場換橘運動

  廣東潮汕、海豐等地區人,出門拜年前,都會帶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戶親戚,就要送上大橘,無論多少,一定要是複數,然後說一些祝福的話。同時在正月,每個人都要看緊自己的口袋,切忌讓別人掏。

  西北地區

  陝西省富平縣拜年贈麵食

  富平縣各宗族元日聚集子孫禮拜,祭後更醵金飲宴,稱為“節坐”。初二各戚友間則以麵食、豬肉相贈,稱為“拜節”。高陵縣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懸掛黃紙於竹竿上以祀天,稱為“接天神”。又以木炭懸於門首,據說可以去瘟疫。石泉縣以黃紙作錢,元旦結綵懸於門,名為“寶蓋錢”。臨潼縣以初五為“送窮節”,家家剪紙人後,拿到門口扔掉。當日每人必定飽食,稱為“填五窮”。

  拜年儀式禮儀

  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凶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黴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