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
青銅器是封建社會常用的一種器具,那麼大家知道是什麼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又稱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一家的農地中出土,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該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也有人釋作“後母戊”,後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婦妌***jìng***。
“國之大事,在祀及戎”。對於中國先秦中原各國而言,最大的事情莫過於祭祀和對外戰爭。作為代表當時最先進的金屬冶煉、鑄造技術的青銅,也主要用在祭祀禮儀和戰爭上。夏、商、週三代所發現的青銅器,都是禮儀用具和武器,以及圍繞二者的附屬用具,這一點與世界各國青銅器有所區別。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重達832.84千克,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口寬79釐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國成立後,於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司母戊鼎外形介紹
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據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的提手文飾同樣精美。兩隻龍虎張開巨口,含著一個人頭,後世演變成“二龍戲珠”的吉祥圖案。一般認為,這種藝術表現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懾力。現在卻有人推測,那個人是主持占卜的貞人,他主動將頭伸入龍虎口中,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膽量和法力,使民眾臣服於自己的各種命令,完全是可能的:當時的貞人出場時都牽著兩頭猛獸,在青銅器和甲骨文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圖案。
此鼎器形龐大渾厚,其腹部鑄有“司母戊”3字,亦有人釋作“後母戊”,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為整體鑄成,鼎耳是在鼎身鑄好後再裝範澆鑄的。鑄造這樣高大的銅器,所需金屬料當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須有較大的熔爐。經測定,司母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其他0.8%。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
:司母戊鼎更名
2011年3月底,位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三層的青銅廳開展後,國寶級青銅器司母戊鼎將正式更名為“後母戊鼎”。
後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據中國文物網記載,司母戊鼎是已知的中國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鼎腹內壁鑄有銘文,舊說認為其表示該鼎為祭祀母戊而作。20世紀70年代,學術界已對司母戊鼎的銘文提出了新的考釋:將“司”改釋為“後”。因為商代的文字書體較自由,可以正書,也可以反書。“後”在這裡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處則以釋“後”為妥。2011年3月,隨著基本陳列《復興之路》對公眾開放後,在完成改擴建的新國博,司母戊鼎已改名為“後母戊鼎”。
- 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
- 女生為夢想勵志的語錄語句
- 師範實習生實習教學總結
- 福爾摩斯博物館簡介
- 護士個人簡歷封面免費
- 關於愛的優秀演講稿範文
- 簡易衣櫃合理設計效果圖欣賞
- 怎麼防治水葫蘆的危害
- 兒童動漫畫冊封面設計圖片
- 關於唯美勵志的英文詩詞
- 英語演講稿夢想
- 小紅帽故事簡筆畫圖片
- 動漫鉛筆畫大全_動漫人物鉛筆畫大全
- 逆襲之星途璀璨插曲主題曲背景音樂叫什麼誰唱
- 關於南京的散文
- 聯絡群眾心得體會
- 轉角衣櫃定製合理設計圖片大全
- 兒童睡前故事大王故事-兒童睡前故事6個
- 公益類經典廣告海報設計模板
- 衣櫃定製設計圖片素材大全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