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由來

  寒食節是清明節的前一天,那麼,寒食節的由來是怎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寒食節介紹

  寒食節又被稱之為禁菸節或者是冷節,每年這個節日來臨的時候,人們都是禁止生活,這一天基本不吃熱的食物。那麼關於寒食節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寒食是如何由來的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寒食節和清明節相差也就一兩天的時間,所以很多人容易把這兩個節日搞混。很多人會認為在清明節的時候,不能吃熱食。但其實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節日,這兩個節日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然而,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唐代詩人盧象這首《寒食》詩,所言即是寒食節的來歷“子推綿山焚身”的故事。相傳此俗源於紀念春秋時晉國介子推***姓介名推,又稱介之推,之為虛詞,子為敬稱***。當時介之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飢。文公復國後,子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堅決不出山,和他的母親一起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屍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於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後相沿成俗。中國過去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

  遠古時期

  寒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於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後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

  春秋時代

  禁火節,後來又轉化為寒食節,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飢。晉文公歸國為君後,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藏山裡。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於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魏晉時期

  漢朝的時期,當時為了紀念陰罰令所以在這一天推出了寒食節這個活動,每年的這個時候,不能吃熱的食物。最開的時候這個節日一般都是實行三天的時間,之後改為全國性的節日之後,就變成了一天的時間。

  寒食節祭祀

  一、物品準備

  1、備香。香如同我們拿手機撥出的訊號,香一點燃,祖先就知道是子孫來祭祀了。

  2、香如同我們拿手機撥出的訊號,香一點燃,祖先就知道是子孫來祭祀了。

  3、備糕點。水果代表陰,糕點代表陽。祭祖,一般要備水果和糕點這兩樣。

  4、備糕點。水果代表陰,糕點代表陽。祭祖,一般要備水果和糕點這兩樣。

  5、備蠟燭。最好點一根蠟燭,蠟燭叫燈,這個為陽,可以讓子孫走任何路都不會偏,不會走到黑道上去,這叫明道。

  二、燒紙焚香

  1、紙不是燒得越多越好

  2、焚香。燒香要燒365根。整個家族來祭祀的話,就按男丁來分,男丁有5個人就分5把,10個人就分10把,12個人就分12把。在墳地前面,要把香全部點起來。香點起來,這叫做補陽。

  三、注意事項

  1、燒紙不能用棍把紙挑碎,最好念念經。紙這個時候,就可以越多越好。可是燒紙時一定不要拿棍挑,一挑碎,就像我們人殘缺了。你燒那麼急幹什麼?一年才來上一次墳!祭祖的時候要緩慢、端莊。這才叫續火、添香。

  2、穿著要素雅端莊。我們去墳地最好穿黑色或者白色的衣服,顯得端莊,千萬不要穿豔麗的衣服,也不要穿短褲、裙子,不然家裡容易出現風流子孫。

  3、表情要嚴肅,祭祀是非常嚴肅的一件事情。

  4、不要拍照。在墓地不要拍照,不管怎麼樣,墳地都屬陰。

  5、不要抽菸。我們在墳地,要戒除惡習,別燒著香、燒著紙就吸上煙了,這樣不恭敬。你這樣做,容易上火,孩子容易頂撞。

看了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