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必讀外國文學名著

  在路上被稱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之作,是外國名著。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內容簡介

  《在路上》這本書傑克·凱魯亞克花了三個星期在一卷30米長的打字紙上一氣呵成。

  1957年一經問世即令輿論譁然,譭譽參半。不可否認的是,此書影響了整整一代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公認為60年代嬉皮士運動的經典。就是在現今,凱魯亞克的長篇小說《在路上》、金斯堡的長詩《嚎叫》、巴勒斯的長篇小說《裸露的午餐》也仍舊擁有大量讀者。

  這些嬉皮士文學經典現今正為當代中國新生代作者引為範本,從生活方式到敘述方式。

  :作者簡介

  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1922~1969***,是美國"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作品有自傳體小說《在路上》、《達摩流浪者》、《荒涼天使》、《孤獨旅者》等。他以離經叛道、驚世駭俗的生活方式與文學主張,震撼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主流文化的價值觀與社會觀。

  凱魯亞克在小說中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自動寫作手法"狂野散文",他的"生活實錄"小說往往帶有一種漫無情節的隨意性和挑釁性,顛覆了傳統的寫作風格。其疏狂漫遊、沉思頓悟的人生成為"垮掉的一代"的一種理想。

  :節選

  第一次遇到狄恩是在我與妻子分手後不久。那時我剛剛生了一場大病,對此我不想再提及了。不過它的確與那次令人煩惱、充滿災難性的離婚有關,當時我似乎覺得一切情感都已經死了。自從狄恩·莫里亞蒂闖入我的世界,你便可以稱我的生活是“在路上”。在這之前,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夢想著要去西部,但只是在虛無縹緲地計劃著,從沒有付諸行動。狄恩這傢伙是個最理想的旅伴,他就是在路上出生的。那是1926年,當時他的父母正駕著一輛破車經鹽湖城去洛杉磯。最初,我是從查德·金那兒知道他的。查德給我幾封狄恩從新墨西哥的教養院給他寫來的信。我對那些信頗感興趣,因為在信中他非常天真、虔誠地懇求查德給他講有關尼采的一切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識。我和卡羅常談起這些信,並希望今後能有機會認識一下這個奇怪的狄恩·莫里亞蒂。這些都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當時的狄恩並不是今天這副模樣,他還是個身上籠罩著神祕光環的小囚徒。突然有一天傳來訊息:狄恩從教養院裡出來了,他將第一次來紐約;當然人們也在談論著他剛與一個叫瑪麗露的姑娘結婚的事兒。

  一天我在校園裡散步,查德和蒂姆·格雷告訴我狄恩現在正住在東哈萊姆,也就是西班牙哈萊姆區的一座舊公寓裡。狄恩是前一天晚上到的,他帶著他那聰敏、漂亮的小婦人第一次來到紐約。他們在第50大街跳下公共汽車,便沿街去尋找吃飯的地方。他們一下子就拐到海克特餐館去了。在狄恩眼裡,海克特餐館是紐約的一個重要象徵。他們在那兒品嚐了甜美的蛋糕和奶油松餅。

  開始的那些日子裡,狄恩總是這樣告訴瑪麗露:“啊、親愛的,現在我們終於到紐約了。在我們渡過密蘇里河,尤其是從波恩維亞教養院出來的時候,我的感觸太深了。雖然我沒有將這全部告訴你,但我覺得目前我們最需要的是暫時拋開一切個人的愛好,集中精力設計好我們的未來。……”


必讀外國文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