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學正比例函式教學反思

  在八年級數學正比例函式教學上,教師們有哪些反思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今天八年級的教學內容是《正比例函式》,函式是中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數形結合,正比例函式是一次函式特例,是學生第一次涉及到一個具體的函式的學習和研究,也是初中數學中的一種簡單最基本的函式,是後面學習一次函式的基礎。

  今天的教學重點是正比例函式的圖象和性質,課前安排學生預習課本,完成《問題解決導學方案》第104頁的問題。上課前檢查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完成,於是又安排了五分鐘讓小組解決問題,但所謂的解決問題我認為只是個形式,就是組長念答案,組員在書上寫答案,***每個組六個人,只有第一名和第二名有較好的學習態度,而且每組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水平差距較大,每組第三四名是學困生,第五六名在升入初中前就幾乎對學習失去了信心,為領初中畢業證的***。

  本節課第一個任務是學習正比例函式的一般形式,我給出的例題是:

  已知y=***m+1***xm-2是正比例函式,求m的值.

  講解並板書後給出學生兩個練習:

  1.下列函式中,y是x的正比例函式的是*** ***

  A.y=4x+1 B.y=2x2 C.y=- x D.y=-1/x

  2.若函式y=***m+1***xm+1+2n-5是正比例函式,求 m、n的值.

  原以為兩個練習能很快完成,進而學習本節課重點正比例函式的圖象和性質,但是上課的實際讓我很感到困惑,練習1在六個小組第四名的學生中只有兩個人能做出判斷,其他學生都判斷錯誤,練習2只有每個組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共12個學生***能夠完成。在這一環節花費了較多的時間。我疑惑的是課堂容量應不應該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對於12個人會做,我該讓更多的人理解還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進行下一個環節。如果我每節課都按照教學任務進行,那一個班會有三分之二的人放棄數學。我的選擇是放慢速度,但這樣必然導致課堂容量不足,趕不出進度。

  本節課的第二個環節是通過在同一座標系中畫具體的正比例函式y=x, y=2x,y=4x, y=0.5x,y=0.25x的圖象,歸納對比得出當k>0是圖象的形狀特徵、位置情況、變化趨勢、傾斜程度,隨後通過畫y=-x, y=-2x, y=-0.5x的圖象,類比歸納出當k<0是的圖象特徵。

  在第二個環節中只完成了兩道練習,因此本節課練習量嚴重不足,前鬆後緊,而且準備的用待定係數法求正比例函式的解析式沒有時間展示。我覺得這節課和上學期在河底的展評課《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有同樣的毛病,過於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知識漏洞而忽視了當堂課的學習重點,這樣往往把一課時分為兩課時而完不成教學進度。

  理論上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但對大面積的小學就已經對學習絕望的孩子我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只能盡我最大的努力讓更多的孩子能跟的上,不要對數學絕望。

  ***二***

  正比例函式的圖象與性質,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函式,它對下面學習一次函式有著重要的影響,是學好函式的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由以下五個環節組成: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方法是隨著他們思維的發展而變化的。處於經驗型思維的初中生,學習數學新知識時,需要具體的例子和經驗作支援,否則還難以接受。因此在設入匯入時,我設想用一種簡單的,讓學生印象深刻的方式匯入。一開始,我指定兩位不同位置的學生回答了兩個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既複習了有關的舊知識,又順利地引出了平面內的點與有序實數對的一一對應關係。接下來,本節課的情景是通過多媒體展現最近發生的國家實事: “神舟五號”的順利發射,據此提問思考題。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直觀地體會到點形成線的過程,瞭解畫函式圖象的一般步驟,由此揭示課題。這一引入使學生懂得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信心,並且對下面新知識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以舊帶新,觀察推理

  在完成思考題後,將原來的函式y= x ***x≥0***改成y = x,由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圖象,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正比例函式的圖象是一條直線。隨後引導學生利用已學過的幾何知識 “兩點確定一條直線”,以舊帶新歸納出正比例函式的特徵和一般畫法。在上課時,由於我制定了一些啟發性的設問,學生思維較活躍,理解速度快,效果較好。

  接著,進行了分組練習,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個別輔導。完成後,實物投影,讓學生互相糾錯,教師進一步規範畫法。

  正比例函式的圖象位置有何特徵?這是一個新問題,然而通過前面學生的分組練習,學生實際上已經有了切實的親身體驗。此時再讓學生交流討論,學生可以很快地發現圖象位置特徵與比例係數的正負性之間的關係。在學生得出結論後,用電腦演示再次驗證性質的正確性。

  在研究自變數x與變數y間的變化規律時,我則先讓學生看電腦演示,由直觀地看到y隨著自變數x的變化而變化。然後採用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在直線y=kx ***k>0***上分別取點A1、A2、A3、A4,讓學生觀察從一點到另一點的移動過程中,自變數x與y的變化規律。由於將抽象問題具體化了,學生對性質的歸納和理解都比較順利,上課時取得了良好效果。

  認知心理學家早就提出:教學過程是學生運用他已有的知識加經驗,對面臨的新知識進行觀察、分析,然後把它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過程。這時我利用點的移動過程中座標的變化,適時引導學生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質特徵,引導學生將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

  ***三***鞏固提高,形成技能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正比例函式的圖象與性質後,我設計了一組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題組,逐題遞進,落實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形式上採用學生口述、互評等多種方法,啟用學生思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同時,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安排了小組競賽進行必答、搶答和選擇,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注意力和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四***全課總結,完善構建

  課堂小結不僅可以使學生從總體上把握知識,強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思維品質。它應是一節課的深化甚至是昇華,同時對教學目的的落實也起到一定的保證作用。我設計了一個表格,引導學生將知識類比、歸納、整理,從而得出規律,掌握有關知識,而不是孤立地記憶某些知識。同時,為下節課學習反比例函式的圖象與性質建立一個框架。

  在整個小結過程中,對學生不同的小結,都給予激勵性的評價,激發上進心和自信心。 ***五***佈置作業 發展深化

  根據教學內容,我佈置了對應知識的練習。考慮到本節課實際是將教材中的二節課合併為一節課,知識容量較大,所以佈置的作業以落實基礎為主,進一步的提高訓練放在下一節課。

  對於學生來說,發現數學之謎,掌握數學知識,體會數學之美,應當是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懲罰。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