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音樂上冊教案

  教案是教學設計的文字表現形式,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用來支撐課堂實踐的理論基礎。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有趣的聲音世界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活動課 《尋找生活中的聲音》,聽聽我創造的聲音。

  教學目標:

  1 、能尋找並模仿生活中的聲音;2 能創造幾種聲音;3 學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學要求:

  1 感受並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聲音;2 能夠用不同的材料創造聲音***非常規音源***;3 回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重點與難點:

  對聲音的聯想。學生雖然對生活中的聲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沒有從聲音引起聯想的經驗。教師應通過本科的教學,使學生逐步建立起對聲音的聯想,為探索聲音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教具:1、多媒體光碟;2、自生活中採集的各種聲音的錄音帶或CD;3 自大自然中的事物。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

  學生聽音樂走進教室。***有關大自然中聲音的多媒體課件,對各種音響感到好奇有趣,新課標要求體現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

  二、尋找生活中的聲音

  1、教師用猜謎語的方式,啟發學生用耳朵仔細聽辨生活中的聲音。***謎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兩邊,說話聽的見,相互難見面。謎底:耳朵。***

  2、啟發學生走進教室時,聽到了什麼聲音。

  師:剛才我們聽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聲音,想不想去呢?

  生:想……

  師:有一個“快樂”團要帶著小朋友旅行,看!火車來了,小朋友們上車吧。***多媒體課件:火車開了。***

  師:大森林到了。***多媒體課件:教材中大森林的聲音,這幾組聲音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於模仿。為了開闊學生的思路,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提供更多的聲音,特別是農村中的學生,對大自然中的聲音會不會深切的感受。***

  三、歌曲〈〈大雨和小雨〉〉

  1、師:雷公公發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裡躲躲吧。***多媒體課件:有關整個下雨過程。***

  師:雨是一種自然現象。有大雨也有小雨,發現有什麼不同嗎?

  生:聲音不一樣。

  師:下面我們學唱一首關於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師範唱或聽錄音。

  3、跟著教師學唱。

  4、歌曲處理:啟發學生根據大雨和小雨的特點,如何演唱歌曲。

  5、師:雨停了,太陽出來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個澡,你看,衝著你笑呢!***師生同唱,感受歌曲整體效果。

  新課標重視音樂實踐,在教學過程 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增強學生音樂表現自信心。***

  四、聽聽我創造的聲音

  1、師:雨後的空氣真清新,我們到外面做遊戲吧。***圍圈對坐***

  師:大自然給予我們很多聲音,怎麼來回報呢?看,我們的身邊有樹葉、樹枝等。能不能用身邊的事物創造聲音呢?***教師要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我創造的聲音和別人的不一樣。***

  生:老師你聽。***學生從身邊尋找聲音並進行創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師:同學們發現了沒有,用兩三種聲音連

  在一起能表現一個簡單的內容。比如:腳步聲、開門聲、喝水聲,好象是一個小朋友放學回家,開啟門、口渴了咕嚕咕嚕喝水的情景。你能不能從身邊找出幾種聲音,再把裡面的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生:***討論***

  3、故事表演

  故事是學生通過音樂創造而出來的聲音,在教學中,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不用“標準答案”去束縛學生,培養和鼓勵創造精神,是新課標體現。***

  4、小結

  觀察身邊的事物,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

  組織下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表演唱《布娃娃彈琴》

  教學目的:

  1、通過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感受小提琴的音色。初步感受分辨音樂的不同情緒。

  2、通過對三拍子歌曲《布娃娃彈琴》的學習,使學生能用甜美

  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能用動作感受音樂的強弱規律並瞭解四分休止符、圓滑線在歌曲中的的表現作用。

  3、知道節奏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音樂和熱愛集體的意識,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的意識。

  教學內容: 1、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

  2、歌曲《布娃娃彈琴》

  教學難點: 1、能用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並掌握歌曲的節奏

  2、能感受音樂的情緒並隨著樂曲做律動,用動作感受節拍

  教學準備:電子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隨著《星光恰恰恰》律動。

  二、新課學習

  1、匯入

  師:我們一***3***班的音樂舞會開得真熱鬧!你們瞧,誰被我們吸引過

  來了呀?引出“洋娃娃”

  師:你們猜,她在想什麼呢?

  師:告訴你們吧,她看見你們跳舞跳得那麼棒,也想跟你們學跳舞,你

  們瞧!她忍不住跳起來了。

  2、聆聽小提琴曲《會跳舞的洋娃娃》

  A:師扮演洋娃娃,隨音樂律動。

  B:師帶領生一起隨音樂律動。

  師:洋娃娃跳得怎麼樣?讓我們一起去參加她的音樂舞會好嗎?

  師生聽音樂律動,注意節奏的準確,用動作表現出歡快、活潑的情緒。

  ***1***完整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速度。***用簡單律動表示節拍***

  ***從活潑、歡快——優美抒情——活潑、歡快***?

  ***2***樂曲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小提琴

  ***3***復聽樂曲,隨著音樂律動。

  3、學唱新歌《布娃娃彈琴》——用聽唱法學習

  師:有了小朋友們的參與,布娃娃的舞會變得特別熱鬧,為了表示對你

  們的感謝,布娃娃彈起了她心愛的鋼琴,還唱起了動聽的歌,你們聽!

  ***1*** 聽錄音初步感受歌曲。

  師:你們聽見她都唱了些什麼呀?

  ***2*** 老師範念歌詞***配樂***。

  ***3*** 聽教師範唱,學生跟著歌聲擊拍。引出三拍子,學生用簡單律動

  表示三拍子。

  ***4*** 學生跟鋼琴用“LU”哼唱旋律。

  師:在布娃娃的歌聲裡給我們帶來了兩位好朋友,你們看是誰?

  引出“休止符、連音線”,讓他們知道各自在歌曲裡的作用。

  ***5*** 學生跟琴試著輕輕演唱歌曲。

  注意歌中兩處一字多音要唱準,四處的休止符要停頓以及“叮叮

  咚”要唱得輕快。

  ***6*** 學生用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注意

  學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

  拖拉,使歌曲演唱達到優美抒情的效果。

  ***7*** 學生用身體樂器打三拍子節奏,再次演唱歌曲。

  三、鞏固歌曲

  1、學生聽音樂變對形,討論編創簡單律動。***配樂***

  2、師選擇碰鈴、三角鐵、串鈴、鈴鼓敲擊每小節的第一拍分組為歌曲伴奏。***配樂***

  3、利用這兩種方式再次鞏固歌曲。***唱歌、跳舞、器樂***

  四、師小結下課

  學生隨音樂邊唱邊跳出教室。

  :我們都是好朋友

  第一課時:好朋友

  教學內容:

  1、歌曲。

  2、三角鐵、雙響筒、鈴鼓。

  教學目標:

  1、學會唱歌曲《好朋友》。

  2、能說出三角鐵、雙響筒、鈴鼓的名稱並初步學會演奏方法。

  3、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精神和創造精神。

  教學過程:

  一、歌曲《好朋友》

  1:小朋友,你們在小學裡是否找到新的好朋友了?

  2:交流大家好朋友姓名,並介紹一下各自的優點。

  3:好朋友在一起會做些什麼事呢?

  4:討論交流。

  S:我們在一個大集體,一起遊戲、一起上課、一起唱歌、一起勞動,一定要互相團結友愛,今天老師介紹一首新歌給小朋友——《好朋友》。

  6:跟著老師分句學唱歌詞。

  7:指導學生歌唱,在拍手處重點指導,與歌詞銜接好。

  8:富有表情地歌唱。

  9: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插圖,他們分別在幹什麼呢?

  10:分組仔細觀察,進行創編新歌詞活動。分組進行彙報。

  11:把好歌詞寫在黑板上。

  12:集體學唱新歌詞,並將老歌詞與新歌詞連起來唱。

  他們玩得非常開心,這是為什麼呢?***引導學生明白,課間要文明遊戲,不能追逐奔跑,做正當的遊戲。***

  逐一出示實物:三角鐵、雙響筒、鈴鼓,並示範演奏。

  二:學習三角鐵、雙響筒、鈴鼓的演奏方法。

  1、分組表演,為歌曲伴奏。

  2、富有表情地歌唱。

  3:除了這些打擊樂器外,小朋友還能想到別的嗎?

  作業:自找、自制打擊樂器。

  教後記:

  第二課時: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學內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用打擊樂器為歌曲《好朋友》伴奏。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在為歌曲《好朋友》的伴奏中加入碰鈴、響板及各種自找、自制的打擊樂器,使伴奏音響更加豐富。

  教學過程:

  一、複習歌曲《好朋友》***暫不用打擊樂器***

  1、演唱歌曲

  2、我們有很多好朋友,***引導學生拓寬好朋友的概念。***

  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二、學習新歌《各族好朋友在一起》

  1:有感情地朗讀《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歌詞——範唱歌曲兩遍。

  2:輕聲唱歌詞。

  3:指導學生演唱,唱好XX XX XX O的節奏型,唱出歡快、跳躍感。

  4:分句學唱歌詞,再完整地跟琴唱詞。

  5:出示打擊樂器,讓學生認並選擇。

  6: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四分休止符處的配法。

  並寫出兩小節的節奏譜***碰鈴、響板***

  7:引導學生髮現第3、6小節的小過門

  8:指導學生進行歌表演。

  9:有表情地進行表演***唱、奏、動***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後記:

  第三課時:《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教學內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歌曲《快樂的小舞曲》。

  教學目標:

  1、通過為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興表演和伴奏,繼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增進學生表現音樂的慾望與能力,並繼續從中培養熱愛集體和自己合作的精神。

  2、學會《快樂的小舞曲》的歌詞及歌譜。

  教學過程:

  1、跟著老師的琴聲複習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複習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的節奏型。

  雙 響: XX XX │ XX XX │ XXXX X │

  碰 鈴: X X │ X X │ X X │

  三角鐵: X — │ X — │ X — │

  鈴 鼓: X X │ X X │ X〃 — │

  響 板: XX XX │ XX XX │ XX XX│

  注意事項:①必須先學會拍對各種節奏短句。

  ②先用手模仿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

  ③在一起演奏時一定要控制力度。

  3、師生共同為歌曲3、4兩句設計伴奏,老師進行歸納、總結,並寫出伴奏譜。

  二、伴奏。

  1、學生學習完整的伴奏譜,一起為歌曲伴奏。

  2、分組學習幾個少數民族的舞蹈動作,***教師指導***並討論如何表演:對形、角色難得分配等***

  三、學習。

  1、四張圖片匯入新歌《快樂的小舞曲》教學。

  2、老師帶領學生按節奏朗誦歌詞,要求咬字準確、吐字清楚。

  3、跟著琴學唱歌曲。

  4、聽唱與跟唱相結合,學會歌譜,並要求背唱歌詞與歌譜。

  四、作業:

  1、為歌曲《快樂的小舞曲》選擇幾種打擊樂器。

  2、並分組寫出伴奏譜。

  教後記:

  第四課時:快樂的 小舞曲》伴奏

  教學內容:

  1、為歌曲《快樂的 小舞曲》伴奏。

  2、集體舞《快樂的小舞曲》。

  教學目標:

  1、在《快樂的小舞曲》的綜合性表演中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參與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體的音樂環境中繼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進一步加深對四分音符“X —”和 八分音符“X”的認識。

  教學過程:

  1、隨音樂律動。

  2、富有表情地歌唱《快樂的小舞曲》***歌詞及歌譜***

  3、逐一出示節奏卡片:

  ① X — X X │ X X X —│

  ② X X — X │ X X X —│

  ③ X — X — │X X X —│

  ④ X X X X │X — X — │

  要求:①用打擊樂器按節奏譜演奏。

  ②二分音符時三角鐵可用滾奏,鈴鼓可用搖奏。

  ③跟著老師做,老師先演奏,學生模仿。

  4、將節奏譜進行分配,學生自己喜歡哪一條就演奏哪一條,一起為歌曲伴奏。

  5、分組合作:一組唱歌;一組伴奏。***再進行交換***

  6、集體舞學習,動作師生共同設計。

  7、有表情地邊歌邊舞。

  教後記:

  第五課時:音樂遊戲《音樂探寶》

  教學內容:

  音樂遊戲《音樂探寶》

  教學目標:

  1、通過遊戲形式全面複習前三單元的內容。

  2、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和對學習的興趣,在遊戲中保持既有競爭又友好、和諧的氣氛。

  教學過程:

  1、學生觀察九幅插圖,初步瞭解遊戲的全部內容。

  2、學生選擇遊戲方式:集體還是小組競賽。

  3、如何向前走,一次最多可以走幾步,用什麼方式決定,誰做評委?

  4、學生討論——師總結:

  ⑴這個遊戲可以集體做,也可分組競賽。

  ⑵用抽籤的方式決定:“1”或“2”。

  ⑶集體做老師當評委;分組競賽時可由一組同學當評委。

  5、先集體做,班長抽籤。

  6、分組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