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與願違的意思是什麼

  事與願違[shì yǔ yuàn wéi]的意思:

  事實與願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是事情的發展與願望相反,指事情沒能按照預想的方向發展。
 

  [語出]三國·嵇康《幽憤》:“事與願違;遘茲淹留。”

  [正音]與;不能讀作“yǔ”或“yù”。

  [辨形]與;不能寫作“於”。

  [近義]大失所望適得其反

  [反義]得心應手萬事亨通

  [用法]用作貶義;多用於形容事情不稱心。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主謂式。

  [辨析]~和“適得其反”都表示“事情的結果與願望相反”;但~偏重於“與願違”;強調人的感情;而“適得其反”偏重於“得其反”;強調結果相反。

  詞語造句:

  1, 他很想平步青雲,但卻事與願違。

  2, 他本想考第一名,結果事與願違。

  3, 處理事情要有步驟有條理,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事與願違。

  4, 他滿以為自己能夠勝過小虎,誰知事與願違,結果失敗了。

  5, 本想做了手術以後,他的身體會好起來的,但事與願違,他的身體還是一天天地衰弱下去。

  6, 父親省吃儉用攢了2000元錢投資股票生意,誰知事與願違,非但一分沒賺,還把本金都賠進去了。

  7, 也許世上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個美好的愛情,但偏偏事與願違,如果你有天生的外在美,那當然,你會把愛情當遊戲;如果你沒有天生的外在美,你也許會把愛情當回事。

  8, 這就是為什麼動態地改變選單有時候事與願違。

  9, 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少事與願違的情況。

  10, 這幾年來,他千方百計的想博得美人歡心,想不到事與願違,終究是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