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禪詩有哪些

  禪詩是與唸佛參禪有關的詩,應該理解為是富含禪理禪意的文學作品,是一種境界與感悟的表述。而蘇軾也信佛。那你知道蘇軾的禪詩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蘇軾禪詩其一: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西東?

  這首詩的名字是《和子由澠池懷舊》,是蘇軾早期的禪詩。飛鴻留爪取自《傳燈錄》:“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留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能解向中行”。蘇軾藉此典故來感嘆世事聚散無常,人生如同單程車道有去無返。人活在世就如同飛鴻,而所經歷的就如同鴻印,都是當時覺得很重要,當時間流逝再回頭看其實也不過如此,功名利祿在時間面前都是蒼白無力及其無聊的,生活一直在繼續,沒有重頭再來的道理。

  蘇軾禪詩其二:紫李黃瓜林路香,烏紗白葛道衣涼。閉門野寺鬆陰轉,欹枕風軒客夢長。因病得閒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道人不惜階前水,借與匏樽自在嘗。

  這首詩的名字是《病中游祖塔院》,是蘇軾偶然生病,在養病期間遊歷祖塔院突然有所感悟:人生苦短,世人為了追求名利與榮華富貴苦苦掙扎,身心不得閒。藥物可以治療身體上的疾病,但是世人又用什麼來治療心靈上的痛苦呢?什麼時候才能夠真正的順應自己的心去行事呢?告誡世人勿用眼前的浮華忽視了生命的意義。

  蘇軾禪詩其三: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與君指上聽!

  這個就是蘇軾著名的《琴詩》。世間萬物都遵循著各自發展的軌跡,相互之間各有因緣,相剋相生,沒有能夠單獨存在的個體。一個事件的發生到結束必然與其他事件有所關聯。新生事物的出現也必然是有他應該出現的道理。即是凡事皆有個因果。

  蘇軾的愛國詩有哪些

  北宋的大文豪蘇軾不僅是才華橫溢的大文豪,同時因為受傳統的儒家文化教育,蘇軾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愛國詩人。

  蘇軾寫過不少有名的愛國詩篇,比如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還有《赤壁懷古》,以及前後赤壁賦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不過蘇軾畢竟性格要灑脫一些,他不像唐代杜甫那些時時刻刻耳提面命,少年老成,他寫不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樣痛心疾首的詩句,反而他的很多詩歌都表現的比較隱晦,比如他說“西北望,射天狼”,這其實是暗指當時北宋與西夏的戰事,這種情緒是因為當時人心死定,朝廷重文輕武的局面的反映,但是在蘇軾看似放蕩不羈的詩作中,還是能感受到他為民擔憂,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的,不過這種情緒要隱藏的深一些,外人不易察覺而已。

  蘇軾即使是被貶謫到黃州,過著艱苦的日子之時,也是時時刻刻注意朝廷的局勢的,他並沒有像外表那樣無拘無束,也沒有想著他一個罪臣要如何避嫌,他在與朋友的書信中,還談到朝廷對西夏戰事的看法,蘇軾其實是主戰的,他甚至想上書請命,企圖用戴罪之身上戰場殺敵,來將功折罪。不過因為當時殘酷的黨爭,蘇軾的這一願望沒有實現,但是蘇軾的一顆愛國之心沒有沒熄滅,即使自己身處逆境,也從不忘自己的擔當和使命,這大概就是蘇軾能夠穿越千年的人格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