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為什麼是藍色的

  光是人類眼睛可以看見的一種電磁波,也稱可見光譜。光是由光子為基本粒子組成,具有粒子性與波動性,稱為波粒二象性。在科學上的定義,光是指所有的電磁波譜。海水是流動的,對於人類來說,可用水量是不受限制的。海水是名符其實的液體礦藏,平均每立方公里的海水中有3570萬噸的礦物質,世界上已知的100多種元素中,80%可以在海水中找到。

  站在海邊,極目遠望,大海是藍色的。然而,當你舀起一盆海水觀察,你會發現海水是無色透明的。大海的藍色是從何而來的呢?


海水

  選擇吸收是物體呈現顏色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的波長範圍內,若物質對通過它的各種波長的光都作等量***指能量***吸收,且吸收量很小,則稱這種物質為一般吸收;若物質吸收某種波長的光能比較顯著,則稱這種物質具有選擇吸收性。太陽光照射到海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來,另一部分光折射進入水中。進入水中的光線在傳播過程中會被水吸收。水對光的吸收與光的波長有關,即水具有選擇吸收性。水對波長較長的光吸收顯著,對波長較短的吸收不明顯。紅光、橙光和黃光在不同的深度時均被吸收了,並使海水的溫度升高。到一定的深度綠光也被吸收了。而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遇到水分子或其他微粒會四面散開,或反射回來。所以當海水明淨清澈時,目光中被海水吸收最少的藍光和紫光就反射和散射到我們眼裡,我們看見的大海就呈現出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