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長為題的經典散文
成長路上,有快樂,有幸福;有苦澀,有艱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成長
我恐懼時間的流逝,感覺生命也在一點一點的不斷消逝,我們卻無力挽留,只能夠呆呆的看著很多東西被不斷帶走,而被帶走的往往是我們很珍惜,又或者是我們還沒來得及珍惜的東西。時間過得太快,眨眼間以前那無知的少年就快要消逝不見,眨眼間我們心中也多了那麼多牽盼。
眨眼間有好多好多東西裝進了我們的腦海心田,那就是成熟吧。我們長大了,父母卻老了。不經意間,當你的視線掠過他們的不再年輕的臉,他們的容顏,那悄悄爬上額頭的皺紋,那不知何時冒出來的白髮,那略帶疲憊的臉頰,突然發現我們似乎從未認認真真的去凝視過他們,似乎我們真的沒有意識到他們老了。
我們給他們的關心真的太少太少。突然留意起父母的話語,以前的鏗鏘有力呢?竟然顯出幾分疲憊,竟然漸漸變得無力。我知道:這是因為我們長大了。當我們說出那句“您辛苦了”。
那句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話語,或許連我們自己都無法意識到心裡壓抑的情緒竟是那樣的無法控制,沒說過這話的人是無法想象那種感情,那是靈魂的釋放,你也會清楚的明白你還有多少事情沒去做,還有多少承諾要去兌現,你還有多少責任要去承擔。讓父母意識到你已經長大了,就不要再繼續無知著。
或許一個人的由幼稚到成熟的轉變僅僅是一瞬間,那一瞬間你看到了父母眼中的種種無法言說的感情,那一瞬間你突然發現自己不再是需要什麼都靠父母的孩子,哪怕是我們還不夠成熟,還不夠獨立,但我們是真的長大了,我們真的該做些什麼了。
爸媽的眼中,我們一直都是孩子,需要照顧的孩子,需要他們付出一切的孩子。可是有那麼一瞬間,你會讓他們意識到你長大了,是真的長大了,他們會驚慌,會不知所措,哪怕他們希望著我們長大。當我們不再依賴他們的時候,他們又該做什麼,他們又為了什麼去努力,他們會意識到自己老了,是真的老了。
而這一切都是我們讓他們意識到的,也就是說:把他們變老了的人,不是別人,恰恰是我們自己。時間都去了哪裡?爸媽的時間獻給了我們,獻給了這個家。而現在,我們的時間已白白浪費了十幾年,我們不要再浪費下去,不能再無知下去,不能讓父母意識到了我們的長大卻還為我們付出著。
長大吧,長大了就做出個長大了的樣子。是我們浪費了時間,我們得承擔起責任,我們要加油,我們要努力,我們不是小孩子了……
:成長
我以為每告別一個地方都是成長,我以為每經歷一段往事都是回憶。
——題記
百度百科中解釋成長是指事物走向成熟,拜託幼稚的過程。但成熟真的好嗎?幼稚真的不好嗎?孟子認為人性本善,卻在後天的過程中被利慾所誘惑,失去了本心,似乎這就是成長;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只有通過後天的禮儀加以束縛才能稱為合格的人,似乎這也是成長。
我並不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但卻有些囉嗦,似乎這兩者沒什麼關係,因為我總是想把事情解釋的很清楚,以至於那些細枝末節的鋪墊都會很詳盡的說出來,比如現在我為了解釋為什麼會囉嗦就絮絮叨叨的說了這麼多,似乎開頭所說的兩者又有了點關係。我並不健談,但很多時候迫於無奈卻也要開口,說的如何暫且不提。
在很多人的床前櫃頭,都能看到一本類似於《說話的藝術》的書,我也翻閱過一點,暗自認為說的也很在理,卻在自己說話時拋之腦後,或許這就是前一段時間網上流傳的一句話“聽過這世間許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從前以為只要自己足夠優秀了,社會總能很好的接納自己,後來慢慢看到社會以及自己身邊的一些事,隱約覺得這也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也存在不同的社會階層,不是一個階層的人很難融入到一塊去,我以為這便是成長。
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五歲的時候我們可以為了捕捉一隻蝴蝶而跑到一公里外的田野中去,十歲的時候我們可以只為一支冰淇淋而跑遍大街小巷的商店,十七歲時我們可以為了一個人而跑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二十七歲時我們可以為了生活而隨便找一個人過一輩子,他說變得越來越懶了,懶得愛,也懶得被愛”,前幾天看莊子心得中提到斯芬克斯之謎,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傍晚三條腿的過程,正是人額成長,不過這是生理的,前面提到的是心理上的,我以為這便是成長。
這幾天在看宋史,每晚都去圖書館看一到兩個小時,尤以寇準感觸最深,其官場沉浮不作敘述,其政見立場也不作評價,宋史對他有一句評價是“有奇才,少學識”說的是他官場人事處理的不好,提到有一次他與丁渭共餐,丁渭用衣袖幫他擦鬍鬚上沾到的湯水,這本是討好巴結之意,而他卻怒斥丁渭位列三公卻行此等之事,由此交惡而最終被丁渭陷害。宋詞中現存寇準的詞五首,大都是傷時惜別之作,情景交融而語言優美清麗,我看也並非學識不足之人。很多人說性格決定一切,我也時常在想,原來那個口無遮攔的我哪去了,許多時候將到嘴邊的話咽回去,許多時候將打好的字一一刪掉,許多時候怒目而視之下轉念強擠出一個笑顏,我以為這便是成長。
高考之前打算報考軍校,很多人說大一談高考,大二談女朋友,大三談遊戲,大四談考研,而現在大四的我也在談高考,談回正題,申請遞交之後卻因為視力的原因被拒絕了,複習的時候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工大,結果卻到工大隔壁來了;剛進大學的時候勉勵自己好好努力,卻經常一睡到中午,整天打遊戲;進大學之初,想自學點音樂方面的書,小小的滿足一下自己的音樂夢,開啟五線譜又默默的放回去了,自此不提;想考公務員,自己看書準備,大多時候都是看個把小時就安慰自己看的差不多了就回宿舍了。我並不是一個有毅力的人,經歷太多的挫折與失敗,才看清現實,規矩自己,我以為這便是成長。
誠如開頭所提的,成熟就好嗎?幼稚就不好嗎?提到此,我也很難給自己下個定論,融不進這個階層難道不是因為自己還不足夠優秀嗎?二十七歲就該隨便找個人過一輩子嗎?那些三思而後行的世故老套真的無愧於自己的內心?一經挫折和失敗就放棄,那些既定的目標就真的遙不可及嗎?我以為這便是成長。
認以為這些都不是成長,那些看清生活的本質,卻依舊熱愛生活,這才是成長!
:成長
兒時最記之事還在六歲之後,記得那時最好玩,見啥都稀奇。記得父親剛買回一自行車,甚是喜歡,全車摸了個遍還不行,非要學騎一下不可,最終車倒我傷而止,次日還是偷推車出了院門,剛到街上又跌倒才算完事,自然屁股是不了疼的了。
再大點更是亂的出奇,上房、上樹、下河、上山,大隊、工廠、公社、醫院的每個角落都留下過腳印,每到之處,小樹、小草、小雞、小狗,鋼、鐵、鉛、木、螺絲之類總要經過手的,想來是有很多笑料的。亂的出奇也算成長中的一部分的。
剛上二年級便有事了,於北京小住二月,這還緣於腳上長了一骨瘤,腳無大事,總也還見了許些偉大。如金日成、陳永貴、黃帥,也見識了不少事事,許多第一次也就是那是開始的,第一次見到大廣場、十七層的高樓、皇家大院,也是第一次電視,想來是有些福氣的了,那還是七五年的事了。
十歲至十三歲時便是家中的勞力了,分糧、割草、種地樣樣得出頭,這是緣於父母不在家中,只有姥姥養育,分別又分在三個小隊中,自然少不了許多苦難的了,吃也是些問題的,弟妹是小了些,勞動的事只能靠我力努了,也老有些小夥伴幫忙,想起來老有些感動的。
十三歲便離開家到五十里開外的學校讀書了,那時很是想念家中的廁所,見許多人逃學,也逃過一次,終還是堅持了下來。但要是感謝姥爺的,是他一句“你是家中的希望,讀書才可靠的上,才能成事”,我也才唸書的。
十八歲便分配於電業部門了,那時滿腦子是理想和抱負,稍有些熱血的,也喜歡寫些文字,一些小文也常能見報,自然也就惹了一些事,按當時的說法便是惹了麻煩。先是寫一老師傅能事,也惹著了另一師傅,幾次三番的也要求見報,終也在廣播電臺報道了,然無有墨在,不依不饒的。
麻煩事是寫就一死人事件,於是大小經理和領導也就均接見了我,著實嚇了我好幾跳。自然局長是咬牙切齒的,更氣是一同齡小毛副局,水平不高,批我倒是義憤填膺,還狐假虎威的叫囂,我氣罵一聲又要續寫,才算了事。諸如此類事出幾次後,也就擱筆了,更深惡痛絕當領導了。想來年少時惹的麻煩也是我成長路上的一段風景。
就這樣在不願意中長大了,數次的失望、落魄、委屈於糾結中,懂乎些冷靜、淡然、思考,也懂了許多責任、擔當、寬容,學知了堅強、執著,失去與得到的是並然的。
每人兼始於幼稚,經歷風吹雨打,在一些可惡的事理中得出的道道,便是生活的總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