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勵志哲理文章摘抄3篇

  生在世,本無完美,無論經歷了多少甜美的往事,還是體會了多少傷心的舊事。佛曰:人生在世如處荊棘之中,有時,生活就是一種妥協,一種忍讓,一種遷就。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伴隨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生活勵志哲理文章摘抄:李宗吾為人處世厚黑學

  我自讀書識字以來,就想為英雄豪傑,求之四書五經,茫無所得,求之諸子百家,與夫廿四史,仍無所得,以為古之為英雄豪傑者,必有不傳之祕,不過吾人生性愚魯,尋他不出罷了。窮索冥搜,忘寢廢食,如是者有年,一旦偶然想起三國時幾個人物,不覺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為英雄豪傑者,不過面厚心黑而已。

  三國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長,全在心黑: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承伏完,又殺皇后皇子,悍然不顧,並且明目張膽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心子之黑,真是達於極點了。有了這樣本事,當然稱為一世之雄了。

  其次要算劉備,他的特長,全在於臉皮厚:他依曹操,依呂布,依劉表,依孫權,依袁紹,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恬不為恥,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國演義的人,更把他寫得維妙維肖,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對人痛哭一場,立即轉敗為功,所以俗語有云:“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這也是一個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稱雙絕;當著他們煮酒論英雄的時候,一個心子最黑,一個臉皮最厚,一堂晤對,你無奈我何,我無奈你何,環顧袁本初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此外還有一個孫權,他和劉備同盟,並且是郎舅之親,忽然奪齲州,把關羽殺了,心之黑,彷彿曹操,無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請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遜一點。他與曹操比肩稱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駕下稱臣,臉皮之厚,彷彿劉備,無奈厚不到底,跟著與魏絕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劉備稍遜一點。他雖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備,卻是二者兼備,也不能不算是一個英雄。他們三個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開來,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服你,那時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為三。

  後來曹操、劉備、孫權,相繼死了,司馬氏父子乘時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劉諸人的薰陶,集厚黑學之大成,他能欺人寡婦孤兒,心之黑與曹操一樣;能夠受巾幗之辱,臉皮之厚,還更甚於劉備;我讀史見司馬懿受辱巾幗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歸司馬氏矣!”所以得到了這個時候,天下就不得不統一,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諸葛武候,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著司馬懿還是沒有辦法,他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終不能取得中原尺寸之地,竟至嘔血而死,可見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敵手。

  我把他幾個人物的事,反覆研究,就把這千古不傳的祕訣,發現出來。一部二十四史,可一以貫之:“厚黑而己。”茲再舉漢的事來證明一下。

  項羽拔山蓋世之雄。咽鳴叱吒,千人皆廢,為什麼身死東城,為天下笑!他失敗的原因,韓信所說:“婦人之仁,匹夫之勇”兩句話,包括盡了。婦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氣,其病根在臉皮不厚。鴻門之宴,項羽和劉邦,同坐一席,項莊已經把劍取出來了,只要在劉邦的頸上一劃,“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掛出,他偏偏徘徊不忍,竟被劉邦逃走。垓下之敗,如果渡過烏江,捲土重來,尚不知鹿死誰手?他偏偏又說:“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我念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些話,真是大錯特錯!他一則曰:“無面見人”;再則曰:“有愧於心。”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長起得,高人的心,是如何生起得?也不略加考察,反說:“此天亡我,非戰之罪”,恐怕上天不能任咎吧。

  我們又拿劉邦的本事研究一下,史記載:項羽問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鬥力。”請問笑謝二字從何生出?劉邦見酈生時,使兩女子洗腳,酈生責他倨見長者,他立刻輟為之謝。還有自己的父親,身在俎下,他要分一杯羹;親生兒女,孝惠魯元,楚兵追至,他能夠推他下車;後來又殺韓信,殺彭越,“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請問劉邦的心子,是何狀態,豈是那“婦人之仁,匹夫之勇”的項羽,所能夢見?太史公著本紀,只說劉邦隆準龍顏,項羽是重瞳子,獨於二人的面皮厚薄,心之黑白,沒有一字提及,未免有愧良史。

  劉邦的面,劉邦的心,比較別人特別不同,可稱天縱之聖。黑之一字,真是“生和安行,從心所欲不逾矩”,至於厚字方面,還加了點學歷,他的業師,就是三傑中的張良,張良的業師,是圮上老人,他們的衣缽真傳,是彰彰可考的。圮上受書一事,老人種種作用,無非教張良臉皮厚罷了。這個道理,蘇東坡的留候論,說得很明白。張良是有夙根的人,一經指點,言下頓悟,故老人以王者師期之。這種無上妙法,斷非鈍根的人所能瞭解,所以史記上說:“良為他人言,皆不省,獨沛公善之,良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見這種學問,全是關乎資質,明師固然難得,好徒弟也不容易尋找。韓信求封齊王的時候,劉邦幾乎誤會,全靠他的業師在旁指點,彷彿現在學校中,教師改正學生習題一般。以劉邦的天資,有時還有錯誤,這種學問的精深,就此可以想見了。

  劉邦天資既高,學歷又深,把流俗所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倫,一一打破,又把禮義廉恥,掃除淨盡,所以能夠平蕩群雄,統一海內,一直經過了四百幾十年,他那厚黑的餘氣,方才消滅,漢家的系統,於是乎才斷絕了。

  楚漢的時候,有一個人,臉皮最厚,心不黑,終歸失敗,此人為誰?就是人人知道的韓信。胯下之辱,他能夠忍受,厚的程度,不在劉邦之下。無奈對於黑字,欠了研究;他為齊王時,果能聽蒯通的話當然貴不可言,他偏偏繫念著劉邦解衣推食的恩惠,冒冒昧昧地說:“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後來長樂鍾室,身首異處,夷及九族。真是咎由自取,他譏誚項羽是婦人之仁,可見心子不黑,作事還要失敗的,這個大原則,他本來也是知道的,但他自己也在這裡失敗,這也怪韓信不得。

  同時又有一個人,心最黑,臉皮不厚,也歸失敗,此人也是人人知道的,姓範名增。劉邦破咸陽,系子嬰,還軍壩上,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計,總想把他置之死地,心子之黑,也同劉邦彷彿;無奈臉皮不厚,受不得氣,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歸來至彭城,疽後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那有動輒生氣的道理?“增不去,項羽不亡”,他若能隱忍一下,劉邦的破綻很多。隨便都可以攻進去。他忿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項羽的江山,一齊送掉,因小不忍,壞了大事,蘇東坡還稱他為人傑,未免過譽?

  據上面的研究,厚黑學這種學問,法子很簡單,用起來卻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劉邦司馬懿把它學完了,就統一天下;曹操劉備各得一偏,也能稱孤道寡,割據爭雄;韓信、范增,也是各得一偏,不幸生不逢時,偏偏與厚黑兼全的劉邦,並世而生,以致同歸失敗。但是他們在生的時候,憑其一得之長,博取王候將相,炫赫一時,身死之後,史傳中也佔了一席之地,後人談到他們的事蹟,大家都津津樂道,可見厚黑學終不負人。

  上天生人,給我們一張臉,而厚即在其中,給我們一顆心,而黑即在其中。從表面上看去,廣不數寸,大不盈掬,好象了無奇異,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它的厚是無限的,它的黑是無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貴、宮室妻妾、衣服車馬,無一不從這區區之地出來,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議。鈍根眾生,身有至寶,棄而不用,可謂天下之大愚。

  厚黑學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牆,黑如煤炭”。起初的臉皮,好象一張紙,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牆了。最初心的顏色,作乳白狀,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藍色,再進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這個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為城牆雖厚,轟以大炮,還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雖黑,但顏色討厭,眾人都不願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於厚學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點不動,劉備就是這類人,連曹操都拿他沒辦法。深於黑學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買主越多,曹操就是這類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傾心歸服,真可謂“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夠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淵之別,但還露了跡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們一眼就看出來了。

  第三步是“厚而無形,黑而無色”。至厚至黑,天上後世,皆以為不厚不黑,這個境界,很不容易達到,只好在古之大聖大賢中去尋求。有人問:“這種學問,哪有這樣精深?”我說:“儒家的中庸,要講到‘無聲無臭’方能終止;學佛的人,要講到‘菩提無樹,明鏡非臺’,才算正果;何況厚黑學是千古不傳之祕,當然要做到‘無形無色’,才算止境”。

  總之,由三代以至於今,王候將相,豪傑聖賢,不可勝數,苟其事之有成,無一不出於此;書冊俱在,事實難誣,讀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徑,自去搜尋,自然左右逢源,頭頭是道。

  生活勵志哲理文章摘抄:幸福人生的原理

  一、努力走好腳下的路,對得起自己生命的每一刻。我們活著,無論愉快還是平淡,都要以微笑面對你遇到的每一個人,善待你身邊的人,對生活充滿感激,不管生活給予你的是快樂還是痛苦,不管前行的道路是一帆風順還是曲折坎坷,我們都要好好的生活,合理的制定發展規劃,為了美好的夢想早日實現去奮鬥,以無愧於我們這難得的生命!

  二、生活中沒有絕對成功者,也不存在絕對完美者。不必奢求太多,不要摒棄失敗的到來。有缺陷的事物是美好的,所以不要追逐絕對,盡力了就足夠了。給你一塊玉,如果你發現上面有瑕疵、破損,趕緊坦然收下,它是上蒼的給予,也是上蒼的暗示。所以,我們交朋友,不要只盯著對方的缺陷,他們身上也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做上司,理解員工,善待下屬;做職員,尊重領導,配合同事。成功固然有自己周密籌劃和不謝努力的成本在內,但絕對離不開團隊和團結!

  三、誰都會有過錯。原諒你身邊犯了小錯的人,以寬容之心接待他,以真誠之心感化他。在你犯錯誤時,也原諒自己。但要記著必須吸取教訓,儘快認真總結和對待。一次跌倒不要緊,但是不要在曾經跌倒的地方一直摔跤!吃一塹長一智,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說的就是這個理。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失敗,就會增加成功的籌碼;真誠的寬容他人的失敗,也會收穫信任的能量。

  四、對親情要知足,更要珍惜和理解;對愛情要執著,更要真誠和實在。親情需要懲戒,但必須注意掌握原則。懲戒的程度重了,馬上放緩。愛情需要欺騙,但必須注意把握分寸。欺騙的次數多了,馬上收斂。真正的親情不是建立在無數次的懲戒之上,否則,將沒有真正的親密和和睦可言,親情不會久遠。真正的愛情也不是建立在無數次的欺騙之上,否則,將沒有真正的開心和幸福可言,愛情不會長久。

  五、對工作和學習要認真負責,講究原則和效率。沒有一份工作和學習是以失去原則而隨意就可以完成得很好的。工作和學習是生活的需要,甚或說是生活目的的需要。馬虎應對你的工作和學習,敷衍了事,有些時候會帶給你一定的麻煩,同時有可能讓你在單位失去生存下去的機會。尤其是對待學習,一定要抱有謙虛的態度,當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無止境,生命中的不斷追逐和自修,不僅自己會成就自己,別人也睡給予助力。

  六、友情是必需的。放棄朋友,或者對你身邊的朋友不夠用心,你將是孤獨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當一個人被身邊的人孤立起來,這個人的存在是愚蠢的,是可笑的。擁有朋友是把握生活的一種智慧,擁有朋友,你才可能擁有財富、地位和權力。所以,不要輕視和怠慢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也許,其中就有值得你交往的朋友。

  七、父母是值得我們一生來崇敬的。要尊重你的父母,要熱愛你的父母,要在有生之年好好地盡到為人子女應盡的孝道。父母在你身上付出的愛,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別那麼傻,別以為你花費了一點錢,就可以買到他們的付出。父母健在之時,不要讓他們感到孤單,要常回家看看,陪他們聊聊家常,他們不在乎子女帶沒帶東西,他們在乎的是看到子女的健康和快樂,尤其是喜歡聽到您念念不忘的要吃父母拿手的飯菜,併為了滿足子女的口福而樂此不疲的操勞。所以,不管在哪裡,都要及時的看望父母,如果沒有充足的時間回家,就抽時間打打電話,告訴他們:爸爸,媽媽,我想你們啦!成家立業的你,還要經常告訴自己的孩子,他們的爺爺奶奶是如何的令人尊重和愛戴。你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好了,自己也會有聽話孝順的孩子!

  八、家是心靈的港灣,是心靈的大樹。當你在外奔波勞累之後,要記得及時回家,或者想想家的溫暖和溫馨。在回家之前,記得給家裡每一個人購置一些他們喜愛的禮物,哪怕是一塊糖果,一枚書籤,也包含和見證了你對家人的親情懷念。外面再好,也不如自家的窩兒好!而經營自己的家,是一種簡單而複雜的藝術。如果你能夠好好地愛這個家,多陪陪自己的家人,和他們時常說說話,出去散散步、看看夕陽。對自己的孩子,要好好的親暱一番,告訴孩子你是多麼的愛他,鼓勵他們在家好好地幫助做家務,做一個堅強獨立的孩子。不管要走多遠的路,不管要出多少次差,家裡安頓好了,出外心安,自己也因很好的為自己構建了一個令人羨慕又嫉妒的家而幸福。

  生活勵志哲理文章摘抄:明心見性,直指本心

  春來草自青,秋至葉飄零,世間萬物都遵循著自然規律而變化著,當生則生,當落則落。自然地綠,自由地紅,自在地落,一如這金燦燦的落葉,從抽芽吐翠,到鬱鬱蔥蔥,再到靜美飄落,直至化入泥土走完生命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只是順從自己的本性生長著,不為外物所拘泥所左右,不違本心地享受著生命的綻放與凋零。

  忽然想起唐代詩人張九齡兩句著名的詩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啊,一草一木原本都有自己的本心,它們不會為了美人的折取、欣賞而刻意為之,它們不需要別人的肯定和褒獎,它們只是順乎自己的本心本性,順其自然敦厚寧靜地生長。因時而發,不偽不裝,自然天成,大美不言。

  正如上古鴻蒙所曰:“萬物云云,各復其根,各復其根而不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 若彼知之,乃是離之。無問其名,無窺其情,物固自生。”天地萬物紛紜,應該各自迴歸自己的本性,渾然不用心機,其本性才會終身不離。如果使用心機就會失去本性。

  草木有本心,人呢?也應該是有本心的吧。人若能如草木,記得本心,不受社會的雕琢,不違逆內心的本真,看清晰心中的願望,真真實實地走自己的人生路,在這樣的淡與靜中,在這樣的不違真實裡,合於天地大道,活在世上就會輕鬆很多。

  《元史·仁宗紀三》裡有這樣的禪語對話:“ 仁宗 天性慈孝,聰明恭儉,通達儒術,妙悟釋典,嘗曰:‘明心見性,佛教為深;修身治國,儒道為切。’”明心見性即摒棄世俗一切雜念,切勿因雜念而迷失了的本性。

  曾經有哲人說過,生活的最終目標其實就是生活本身,我相信,每個人與生俱來都象草木一樣有自己的“本心”,只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本心”被各種慾望所遮蔽或者扭曲。活在世俗的社會中,我們被一個個社會角色所規範所裹挾,我們為名為利奔波忙碌,對外在的無休止的追求致使忽視了內心的需求和修為,在追求所謂成功的路上,搞得自己身心疲憊,苦不堪言。

  但是,這世上哪有絕對的成功?現在所謂的成功,不過是按照別人的標準衡量的,而按照別人的意志塑造自己,其實就是違背了自己的本心。生命要順其自然發展,不應因為他人眼中的成功標準而捨棄自我。更何況,事業的成功並等同於人生的成功。成功的人生應該是幸福快樂的人生,是按照自己的本心本性生活的人生。很多事業成功的人,活得不併比普通人更快樂,表面的風光掩飾不了內心的疲憊。人生的痛苦大多源於沒有順從自己本心生活。

  莊子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遙遊。人的本性是無羈無絆的,只有順從本心釋放本性,才能達到逍遙的境界。就是說,人應該做自己心的主人,應該不負本心地活在這個世上。我們最初的本心都是簡單清純的,只是人越是成長就會變得越加複雜,我們慢慢地學著理性地或世故地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我們變得所謂成熟和長大。

  因為我們總希望可以得到身邊每一個人的認可,所以大多時候都活在別人的目光裡,用別人的標準校正著自己。雖然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心靈卻一步步走入低谷,幸福感似乎也越來越遙不可及。人的一生如能做到“不負本心”,我想,那就是比較完美的人生了。

  其實,我們就是這宇宙萬物中的一分子,和草木一樣,我們都享有這世界的厚愛,每個人都是這世界獨一無二的風景,我們要做的是真實地接受自己、尊重自己、定位自己,無論是做一棵參天的大樹,還是成為一棵柔美的小草,我們都要活出自己的本性,對得起生命。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事本是事,無須精心去處事。我們就應該回歸簡素淡定的“本心”,忠於自己,忠於良心,一如這默默無聞卻能傲視風雨、自強不息地生長在山間路旁的草木,不理會世人關注和讚賞的目光,卑微但不自卑,率性但不張揚,不刻意,不造作,不與風爭鳴,不與日爭榮,自由自在詮釋生命的充盈,悄然地完成自己平淡卻豐富的一生。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不違本心地,活出一個真實的自我。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