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啦演講稿勵志演講稿兩篇

  猴年馬月都要到了,你還沒想好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開講啦演講稿勵志演講稿·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演講時間:2016-1-16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在《開講啦》第165期的勵志演講稿

  我今天想談“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

  我在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的時候,首先我就是要做人。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有我們自己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這是一個漫長的進化過程,是從無生物到有生物,無核到有核,單細胞到多細胞,多細胞到整個個體。當然有簡單一些的個體,有複雜的個體,有植物、微生物、動物。我們最感興趣的動物裡面,也就是從低等的小小的蟲子到更高等的,一直到有脊椎類、哺乳類、靈長類,最後走到了智人。而在智人裡面,還有從猿到人的過程,這個過程並不是一步走過來的。所謂的北京猿人不是我們任何在座人的祖先。我們現在智人主要是來自於東非,他們從東非遷徙到歐洲,從印度次大陸南下到東南亞,從中國的南部遷向中國的北部,逐漸就要變成各地的人,最後變成我們自己。演化到最高的形式我自己的時候,我就覺得能夠有我這樣一個人在世界上是很神奇的事情。那麼既然這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不僅有整個生物的進化,而且包括家族的傳承,那你就會很珍惜。這個意思就是說“我要跟其他的生物,包括高等的動物要有所差別”。我們不能否認我們是動物,所以也有個體生存、種系繁衍的需求,也得需要食物、住房、求偶,但是我們不能這幾樣東西做得跟動物一模一樣。所謂你們這一代才流行,我們那一代沒聽過的“高富帥”“白富美”,在我耳朵裡面聽得特別難聽。我認為這六個字把人完全當成動物在肉市上做交易,這是很悲慘的事情。我們跟動物最大的差別是我們具有人的特性的大腦,大腦讓我們有高階的認知,讓我們有文明的社會,為我們帶來今天日新月異的世界。所以只要你用大腦做一些值得進化,為你帶來的高階認知,這樣用大腦的生活才是做人的生活。所以做人用腦,這是我認為的基本點。

  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第一個角度是從生物的角度,做人。第二個角度是從個體的角度,做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人,包括對於我來說做有趣的科學家,我覺得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科學是對真理的追求、對自然的好奇。所以如果沒有大腦,自己覺得自己要有趣,科學可能不會誕生。在和平時代你願意做哪個行業都可以,你甚至學律師也可以,做主持人也可以,也沒有什麼可恥的。做科學也是不需要誰獻身的,你願做你喜歡就做,不願意做,做別的事情。

  科學是一個很好玩的事情,科學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我在北大做的研究裡,曾經做過一個基因變化以後就影響睡眠。這是果蠅的腦袋,你可以看見一個熒光蛋白是由我們有特定的基因表達,可以看到這個基因在哪個地方,在哪個區域起作用。其中有些基因我們發現如果改變它以後,可以讓果蠅不睡覺,還有一些基因我們改變以後讓果蠅睡覺睡得特別多,還有一些基因我們改變以後,它白天睡覺晚上玩。我們還做過老鼠的研究,把老鼠的一些基因變掉以後,這個老鼠跟誰睡覺就出現問題。這個當然不是睡眠問題,這是性偏好的問題。我實驗室最近還做猴子的研究。這是一個小猴子,這個小猴子和其他小猴子是不一樣的。不一樣不是在外面是在裡面,我們改變了它的一個基因,基因改變以後就發現它對母親的愛就要減少。我們通過改變基因以後,知道哪些基因使得其他的猴子會愛它的媽。所以我們是通過異常來了解正常。這些實驗好玩得很,這些動物的外觀和細胞基因表達都是很漂亮的。除了作為一個職業,做科學研究要做有趣的。我自己在學校一直是講課,我講本科生的課,我也講研究生的課,我也是希望讓我們的同學覺得科學裡面有一些非常好玩,非常優雅、非常激動人心的工作。除了做研究工作教學以外,我自己也喜歡讀書,有時候忍不住跟別人分享,就像小學生出黑板報一樣,我們最近幾個大人也想出黑板報,然後找不到黑板,乾脆出了微信公眾號。我們的目的就是把自己對智力、對知識的欣賞和享受與更多的人分享。我們還是覺得好玩是一個很大的目標。所以除去做好玩的科學,教好玩的課程,到讀好玩的書和出好玩的微信公號,我覺得我很喜歡做一個有趣的人。

  從社會角度當然得考慮要做有意義的人。做有意義的事情對於我這一代人來說是一個問題,對於你們來說可能還是更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是和平時代的中國人。九年前回北大,我堅決拒絕任何人給我戴上“愛國”的帽子。我認為愛國只能用來描述,1940年代在英國,獲得博士學位,在美國進行過博士後工作,回到戰爭中的重慶工作的張昌紹教授。他是藥理學家,他在戰爭期間在可以留在國外生活和工作的情況下,決定回到祖國,這叫愛國。有他這樣的科學家從西方引進我國所缺乏的科學傳統和當時的現代科學。才有1960年代後期到1970年代初期,屠呦呦和其他科學家在中國做的研究。他們做的研究從中藥青蒿獲得化學單體抗瘧藥青蒿素。他們的研究結果造福於中國,造福於人類,所以他們當然是有意義的工作,他們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人生。

  我這一代,特別是像我自己這樣的人,不僅對於愛國完全沒有資格標榜,而且我很擔心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意義不大,甚至沒有意義。所以我經常想提醒自己,希望我的研究有些時候不僅是看哪個老鼠跟哪個老鼠交配,而且甚至對於我們其他的學術,或者應用也許有時候有意義。這種意義可能是我們發現了一個新的基因,一個細胞如何控制睡眠,如何控制各種社交活動。也可以希望偶爾說不定我們發現一個藥物,可以讓人的時差可以倒過來。我說這句話還不是笑話,我們實驗室最近有一個研究生,他用細胞做的實驗,人體的細胞放在培養的時候,他丟一個藥上去。那個細胞就改了九個小時的時差,我現在熱切地等著他,是不是在動物身上,在人體有作用,除了在細胞上有作用以外。像這樣的有可能對人類有用處的,偶爾我也悄悄地做一做,會希望自己有一部分工作能夠有意義。可以是科研工作有意義,也可以是教學,萬一自己做得有限,我的教學做得很投入,希望有一批學生他們以後做的工作做得很好。這樣的話組織一個有機的,我自己認為是做人,做有趣的人和做有意義的人。謝謝大家。

  開講啦演講稿勵志演講稿·我信你們90後

  演講時間:2015-12-21

  ——IDG全球常務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熊曉鴿在《開講啦》第163期的勵志演講稿

  可能剛進大學的人都會想:我怎麼樣度過這大學的幾年?很多人也在想要創業。我聽到很多人說,我們現在創業是不是已經晚了?不像當年,馬化騰、李彥巨集創業那麼容易,人家都做那麼大了,我們還有什麼機會呢?

  創業說起來是非常好聽的一個事情,但是實際上,在創業的過程中有非常多的艱難困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失敗一定是會多於成功的。我這個人特別迷信“二八定理”,就是說,不管你投多少公司,做多少事情,最後的結果永遠是百分之二十成功的公司,賺了百分之八十的錢。我們投了快四百家公司,有八十幾家上市的公司,也是“二八定理”。那麼我們看過的一些公司,沒有投的公司,還有很多的可能是失敗的公司,沒有一個人願意失敗。沒有一個人覺得我想創業,我會失敗。但是,你要知道失敗是個大概率的事情,而成功是個小概率的事情,也就是說,失敗的一定是多數。

  那麼我想跟大家討論一下:怎麼樣去實實在在地去實現自己的一些夢想。我在美國採訪的時候呢,有一個人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是位很有名的一個華人企業家——王安博士。王安博士。他很早去了美國,在哈佛讀博士。當時他用“儲存器”的專利創業了。他應該是華人企業家在美國甚至在全球範圍內,做得最好的一個。當時在福布斯的排名上甚至排到第八。他一生中有八十幾個專利,當時他的公司名叫“王安電腦公司”,正好推出“自由式電腦”——可以用手寫中文, iPhone上用的“手寫漢字”技術,就是他發明的。但我採訪他的時候,公司已經不太好了。我就在問他:公司已經走下坡路了,你是怎麼樣看?他說:“我能走到今天,能夠成功,一個字‘lucky***幸運***’,就是幸運。我本來就是一個發明家,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搞發明。能夠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我很lucky***幸運***。我選擇了一個很好的時候,選擇了很好的一些合作伙伴,選對了一個市場,所以我能走到今天。”而且他送了我一句話,我覺得非常重要。他當時已經得可喉癌,講話都有點累。他說:“我跟你說一點,我覺得呢,世界並不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這個世界。The world doesn’t need us***世界並不需要我們***,We need the world ***而是我們需要這個世界***。因為我們在人生中間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在這個舞臺上我希望能夠做一點事情。我們做的事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在國外看到的,一些好的東西,一些覺得比較先進的、可能在中國還沒有的,儘快把它拿過來。找到很好的合作伙伴一起本地化,一起把它變得比國外更大。”

  1993年,我辦了第一份雜誌叫《電子產品世界》,當時我擔任總編,同時寫了一個發刊詞,叫作《夢想成真》,這裡面我談到了,我兩個夢想。第一個夢想,我想在中國出一系列的專業雜誌,把國外關於科技方面、市場的資訊,介紹到國內來,幫助他們,把我們的產品出口賣到國外去。任何一個國家的電子產品不到美國的市場上去佔有一席地位,是很難成功的。第二個,我剛剛提到我們建立起了一個風險基金,我希望在未來投一百家公司。

  一年多以前,麥戈文董事長來到中國,也是他最後一次到中國來,一起慶祝IDG基金成立二十週年。那個時候我就把這篇文章,拿出來。剛開始,說實話有點小激動,有點成就感,因為二十年中間,通過合作引進版權,我們一共在中國做了四十二個報紙和雜誌。像《時尚芭莎》,還有《國家地理》等等這樣的刊物。我當時是想投一百個公司。在那個時候一看已經投了三百多家公司,而且有八十幾家公司已經上市了,所以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可是麥先生走了有一段時間特別的鬱悶,風險投資在我們來做的時候,是剛剛發現的一片藍海。現在是紅海一片。

  下一步怎麼走?我覺得PC***電腦***網際網路時代所出現的這些產業,都非常的了不起。而我們進入移動網際網路這個時代,我們在座的尤其是90後有優勢。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是在過去的五年中間發展起來的。而正好這一批90後是隨著這個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所成長起來的,所以我們在一年多以前,就搞了一個一億美元的90後基金,同時我們在全國的十六所大學開展校園比賽。我也參加了很多他們的比賽,去看他***們***的專案,跟他們打交道。

  我就發現現在的90後的創業者呢,首先,特別可愛。然後,極其聰明,真的非常非常的聰明。很多想法,我們也看不太懂。怎麼辦呢?只能跟他們一起來學習,我為了跟他們拉近距離也在說,我也是90後。為什麼呢?1993年我們成立這個基金,所以我也是90後。跟著大家一起學習。但是我也覺得,90後中間跟60後、50後、70後的一些成功的企業家比,NO.1***第一***太聰明瞭。太聰明也是個問題,我發現過一些太聰明的人,最後沒有能夠成功。為什麼呢?太聰明的人比較容易改變主意,我們所看到的成功的企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非常地執著鉚著一個事情,做很多年,一直堅持做下去。

  第二點是90後“聽話”的能力不太好,listening***聽***的能力比較差,他們太能說而不怎麼會聽。我覺得是一個問題——你要聽什麼的?做一個企業的成功,第一你要知道真正要聽市場的,市場上需要什麼樣的東西。90後說得太多聽得太少,做得就不夠了,因為一個企業的成功,最最重要的一點能夠聽到你的客戶有什麼樣的要求。你在跟人家合作的時候,要能夠聽到我的合作伙伴,對我有什麼樣的要求,甚至是不足,是對我的抱怨,我能聽進去做一個調整。因為任何一個公司的成功不能靠每一個人,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想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不是個好士兵。我就不想跟別人打工,就想自己做老闆,如果你老是這種心理,我覺得你永遠也不能成功。為什麼呢?老闆只能有一個,如果你只想做光桿司令,當然你可以做老闆。但是你想做一個成功的企業,要有很多的人願意跟你一起合作,然後把每一個人的夢想都融合在一塊,這才能形成一個很大的夢。

  我們投很多的公司,永遠都在想他能不能夠把公司做大,最重要的一點是他能不能夠建立一個執行能力很強、應變能力很強的團隊。不僅是簡單的人格魅力,還一個最最重要的一點,他能不能夠聽大家的意見,建立一個很好的制度。有一個好的格局,才能把一個事情做大,這是很大的挑戰。當然我一直在抱有很大的熱情和希望。

  我們現在要尋找下一代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上一代的BAT,我們投了其中的兩個,把馬雲給漏了。我們就想要發現下一代的馬雲、馬化騰和李彥巨集這樣的人。我相信一定能夠在中國出現。謝謝!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