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日誌永遠別說不可能

  樂觀的人,總能在生活的有限中走出無限來,因為他們更善於在絕望之處看到希望,在不可能中捕捉到可能。希望看似渺茫,卻伏在了時間深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勵志日誌,希望能幫到你!

  勵志日誌篇一:

  他酷愛航海,可是他在第四次航海中,船隻遇上了暗礁,不幸沉沒了,只有他倖存下來,流落到一個荒島上。

  他沒有絕望,他不曾放棄,他從沉沒的船隻上找到了他的生活必需品,努力生存了下來。面對一片與世隔絕的荒島,是什麼讓他依然從離開家的絕望中脫離並存活了下來?

  他曾經這樣說:“我的脾氣是決心要做一件事,不成功就絕不放手。”“我會盡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花好大的精力,費好長時間。例如,他那個有兩層圍牆的房子差不多用了一年多才建成:;他在第一次播下大麥和稻穀的時候,這些寶貴的存貨就浪費了一半;為了挖幾個地交易被儲存淡水,他又辛辛苦苦地忙活了幾個月;為了能做一個煮湯的鍋,他嘗試了許多辦法,也失敗了一次又一次才終於研究出製作方法;可即使他做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總是總結了失敗又從新開始。

  最終,這一切的困難都被魯濱遜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征服了。這個孤島上,每一樣魯濱遜親手製成的東西,都凝聚著他所有的心血,他才會因為每一個小小的成功而興奮、喜悅。

  魯濱遜深深地震撼了我,是我的心情不單單是“佩服”可以形容的。只要我們像魯濱遜一樣,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縮,不畏困難,永不放棄,在絕境中有求生的信念,有什麼事不會成功呢?又有什麼事會比魯濱遜的處境更遭呢?

  生活離不開微笑,只有笑著面對挫折,帶著永不放棄的希望,才會有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勵志日誌篇二:

  人之所以會累,是因為我們追求的東西太多太多了,然而慾望是無止境的,要懂得在擁有中感到幸福,在失去中也是一種幸福,懂得了這一切就能懂得即使累、苦,那也是快樂的,因為我們知道在累中尋找樂趣。

  人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值得我們記憶的東西,也有一些必須要放棄的東西。放棄與堅持,是每個人面對人生問題的一種態度,勇於放棄是一種大氣,敢於堅持何嘗不是一種勇氣,孰是孰非,誰能說的清道的明呢?

  不知從何時起,在我的生活裡、腦子裡已經住進了一個人,每到夜深人靜,無聊的時候我腦海裡總會浮現出一些跟他在一起玩的畫面,越是往下想就越煩悶,煩悶事情怎麼會搞到今天這個地步,就像手裡的沙子,我愈是捏的越緊,在我手中的沙流失的越快,這本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偏要留在自己的身邊,到頭來弄得大家都只有不歡而散的下場,我一直在想我究竟是該放棄還是該堅持?直到某一天我終於想通了,我毅然決然的放手了,手中的沙不再流失,因為我已經鬆手了,原來鬆手後的感覺竟是那麼的舒服,沒有了猙獰,沒有了累,沒有了痛苦……

  既來之,則安之。為什麼有些人能在困難中看到彩虹的絢麗,而有些人卻一蹶不振呢?那是因為那些人都把壓力變為一種動力,不管多累多辛苦都認為這是值得的,並在其中找到了累的意義,而有些人卻感到累了就直接半途而廢,從而就懶惰成性,大都認為這隻有一個“累”字,卻不懂從更深的一層去想。愛迪生髮明瞭一千多種東西,曾有人問他不覺得累麼?他回答說:“看到自己發明出來的東西是那麼的成功和得到人們的認可,這又怎麼會感到累呢?”做自己喜歡做的東西,即使累也會感到開心,做自己不喜歡做的東西,即使很輕鬆也會感到身心疲憊。

  有時候在該放棄或者該堅持的這個話題上纏繞的太多反而越得不到心中的那個標準的答案是什麼,有些事情的決定是需要果斷和堅定的,這樣子拖下去累的總會是自己和身邊的人,與其這樣不清不楚的下去倒不如早點了斷這一切,讓這層莫名的關係變得更加的清晰,身心便會覺得像丟掉一個大包袱般輕鬆、自在。

  放棄和堅持只是一線之隔,只要理清自己的意念,也就清楚自己真正的想要什麼,就不會無時無刻感到有一種無形的累,拋開一切,你會覺得這所有都是截然不同的,累了吧,是時候放手了……

  勵志日誌篇三:

  人生就是那麼曲折多難,像迷宮一樣,只有一條路是正確的,可哪有人總是會走對路呢?這時,困難、挫折也隨之接踵而來。人在困難面前,也許會懦弱地低頭,也許會灰心地妥協,也許會堅強地走出困境。張海迪就是那選擇了不屈,最終走出困境的模範。

  張海迪是當代的“保爾?柯察金”,她的命運從5歲開始就經受磨難。她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癱瘓,她的一生註定要在輪椅上度過了。但她並沒有低頭,她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適應在床上學習。就這樣,她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課程,她的努力天地可鑑。

  “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這是一位老編輯被張海迪感動後為她的翻譯作品《海邊診所》書寫的序。不要以為不能走路的人腳下就沒有路,不要以為沒有雙眼的人處著的就不是地球,也不要以為耳聾的人心中就沒有聲音的存在。他們的心是美好的,他們並不曾失去過什麼;他們也可以做正常人所做的事,可以學習,可以哭,可以笑,可以鬧;他們不曾為自己的缺陷而感到自卑,因為他們知道,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有句話說得好:“缺陷產生美。”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難,我們首先所做的,不應該是埋怨,而是讓自己能鼓起勇氣去挑戰困難。現實雖不能改變,但我們能改變命運。

  世界著名音樂家貝多芬雖然耳聾了,但是他的心並沒有因耳朵的變化而變化。他知道自己必須堅強地活下去,不能被艱難所嚇倒。於是,他用心去感受音樂,用心去傾聽音樂,《命運交響曲》終於在磨難中誕生。是呀,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去戰勝挫折。卡耐基說過:“在每個人的人生歷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境,但當你選擇了信心與愛作為人生和生命的支點,你就會脫離苦難的泥潭,而擁有成功的喜悅。”人生不可以沒有挫折,一次挫折就等於人生的一次鍛鍊。我們不應該排斥挫折,而應該感謝挫折。

  人生需要苦難與挫折來陪伴,善待它吧,你會發現人生比原先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