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人像的拍攝構圖
攝影構圖源自繪畫,指畫面的佈局和構成。攝影也要構圖,是指從取景拍攝到照片的剪裁製作全過程。人物攝影構圖,主要表現人物在攝影畫面中的形態,利用一切造型因素塑造人物形象,儘可能構成完美的畫面。
攝影與繪畫有許多相通之處,同為平面藝術,都要講構圖。但是,攝影構圖與繪畫構圖有很大的不同,繪畫構圖是以主觀設計為主的構圖,攝影是以客觀選擇為主的構圖。繪畫可以對素材任意取捨,按自己的構思去構圖;攝影是臨場選擇素材,直接用取景框取捨,現場進行構圖,攝影 構圖,是把現實生活形象變為有框架限制的平面形象。
第一節 攝影畫面的景別
景別指攝影畫面所表現的範圍。攝影景別借用電影的劃分, 即遠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五種。影響景別的因素有兩個,一是攝距,照相機和被攝物體之間的距離影響景別;二是鏡頭焦距,攝距不變焦距變化也影響景別。
一、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
1、遠景 畫面表現的範圍巨集大,場面廣闊深遠,展現景物的整體結構。在遠景畫面中一般沒有明顯的主體,不去表現景物的細節,而是表現景物的氣勢。在人物攝影中,一般不採用遠景。
2、全景 畫面的表現範圍要小於遠景,表現被攝主體的全貌及其所處的環境,並通過環境氣氛來烘托主體物件。全景畫面仍有較大的氣勢,畫面充實,主次分明,在人物攝影中,有時用全景來表現群眾場面。
3、中景 畫面的取景範圍進一步縮小,大大減少了環境。中景畫面重在表現主體物件,常常表現主體人物參與的事件及動作情節,表現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並以情節取勝。
4、近景 畫面突出表現主體的特徵,捨去環境或虛化環境,畫面顯得十分簡潔。近景畫面主體形象豐滿,特徵鮮明,質感細膩,重在傳神。
5、 特寫 畫面只表現主體物件的區域性,並使這一區域性充滿畫面,著重強調主體物件的區域性特徵。特寫畫面對主體的表現更加集中、強烈,以簡代繁,以一代十,使之更加傳神。
二、頭像、半身像、大半身像、全身像
1、頭像 畫面集中表現人物的頭部,讓被攝者的面部形象基本佔據整個畫面,是臉部的特寫。頭像可以包括人物的脖子、衣領及少量的胸部,但重點是表現人物的面容。頭像能夠強化突出人物的五官,近取其神,以神感人。
2、半身像 畫面容納人物的雙肩和胸部,但身體部分一般不超過腰部,環境只佔畫面很少一部分。半身像也是突出人物的面貌,注重神態的表現,但有時還要展示人物的手部動作。
3、大半身人像 畫面能夠表現人物的腰部以下,膝蓋以上的身體,雙手下垂可以拍全,有較多的環境。大半身像的姿態可以有很多變化,有助於把人物拍得更加生動。
4、全身人像 畫面能夠表現人物的全貌,並且在有開闊的環境空間,不僅人物的動作可以盡情發揮,環境的特點也作了充分的交待。全身人像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相配合,有助於表現人物的性格。
第二節 方向的選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景物有不同的形狀。拍風光如此,拍人物也一樣,不同角度的人物會呈現不同的面貌。確定拍攝角度,首先是選擇不同的方向。
一、正面
照相機正對被攝者,正面拍攝人物,人物面貌完整,五官鮮明,神情自然,而且顯得莊重。正面像一般要求能夠看到人物的雙耳,如果只能看到一隻耳朵,哪怕面部絕大部分都可以看到,都不能算作正面像。正面像五官對稱,讓人感到比較真實,因此被作為標準像。
二、半側面
照相機與被攝者形成25°-50°角,人物的面部從斜側面對著鏡頭,打破了正面像過於對稱平穩的不足,而顯得比較活潑。半側面可以靈活地調整角度,面部可以露得多一點,也可以露得少一點,是人物攝影中常用的一種角度。
三、側面
照相機與被攝者成90°角,人物側對著鏡頭,只能看到半個臉,半藏半露,顯得比較含蓄。從側面看人物的面部,輪廓分明,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側面缺乏透視變化,不如半側面生動活潑,是一個不太常用的角度。
四、背面
照相機對著被攝者的後背,與人物的視線成180°角。由於看不到人物的面部,無法表現人物的神態,主要靠人物的形體動作間接地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背面拍人物,可以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讓讀者通過主體人物與環境的關係,或者通過畫面中正面人物和背面人物所構成情節產生聯想,從而體會作品的主題。
第三節 高度的選擇
選擇拍攝角度,除了方向的選擇,還要進行高度的選擇。高度的變化也會對攝影構圖產生很大的影響。
一、平視
平視指照相機與被攝者的頭部等高,鏡頭的光軸與人物的的視線平行。平視拍攝的照片符合人們平時
的視覺習慣,給人一種心理上的親切感與平等感。平視拍攝,人物的臉部不易變形,構圖平穩,並且有利於表現前景。但是拍攝人數眾多的場面,前後排的人物容易發生重疊和遮擋。
二 、俯視
升高照相機的位置,由上往下拍,能形成較大的空間佈局,前後人物互不遮擋,有利於拍攝人數眾多的場面。府視拍兒童,就像大人看小孩,也比較符合人們視覺習慣。但是,俯視拍攝人物,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變形,如果用廣角鏡頭近距離俯拍攝,人物就會顯得頭大腳小。
三、仰視
降低照相機的位置,由下往上拍,人物顯得高大雄偉。如果用廣角鏡頭近距離仰拍,人物下大上小,挺拔矗立,會產生一種比較誇張的視覺衝擊力。仰視能降低地平線,讓天空成為背景,這樣可以使畫面顯得比較簡潔。但是,仰視拍攝人數眾多的場面,畫面兩邊的人看起來就像是在向中間傾斜,後面的人也會被前排的擋住。
第四節 主體與陪體
一幅攝影畫面一般是由主體、陪體和背景等幾個部分組成。主體是畫面的主要表現物件,集中體現作品的主題;陪體是畫面中的次要形象,可以起到襯托主體的作用。
一、主體
攝影構圖要確立畫面的主體,主體既是畫面中的形象中心,也是畫面的視覺中心。在攝影畫面中,主體起著主導作用。主體在畫面中應突出醒目,讓人一目瞭然。在人物攝影中,人就是主體。人物攝影一般以一個人作為畫面的主體形象,也可以是兩個人並列的主體形象;當畫面中出現三人或多個人物時,就應在其中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作為主體形象。如果是一幅頭像,那麼就應該把人物的眼睛視為主體。
主體是內容的中心,也是畫面結構的中心。畫幅格式的選擇和畫面空間的分配,以及影調和色調的確定,都要以主體的特點來決定。
當畫面中出現三人或多個人物時,就應在其中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作為主體形象
主體和陪體之間要有內在的聯絡,並且能構成情節,這樣才能豐富作品的內涵
二、陪體
主體確定之後,還要有意識地在畫面中保留一些物件來作為陪體。“紅花雖好還要綠葉扶”,一幅畫面中光有主體還不夠。顯得單調,資訊量不足。在陪體的襯托下,主體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鮮明。
陪體必須是那些有助於表現主體的物件,而不是干擾主體的物件。對陪體的選擇必須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凡是內容所不需要的,或者是喧賓奪主的,都不能作為陪體。陪體要與主體之間產生呼應,並與主體構成情節,從而深化主體的內涵,表達作品的主題。
第五節 對比與均衡
對比與均衡,是一切文學藝術形式創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對比,指不同物件的相互比較中,突出其中的主要物件;均衡,指是作品的結構要相對勻稱,平衡。對比與均衡、就是要在對比的變化中求得構圖與內容的和諧統一。
一、對比
在文學寫作中,常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作對照描寫;音樂中有高低音的起伏和節奏快慢的變化;造型藝術更加講究對比,沒有大就顯不出小,沒有高就顯不出低,沒有黑就顯不出白,沒有實就顯不出虛,沒有暖色就顯不出冷色......這是一條普遍規律。攝影構圖理同如此,要利用一切差異現象,使畫面形成對比,從而產生審美效應。攝影構圖中常見的對比有大與小、曲與直、疏與密、虛與實、動與靜、明與暗、色彩的冷與暖等。
1、大小對比 攝影畫面中,體積大的物體同體積小的物體放在一起會產生對比效果。如果其中一個物體是人們平時熟悉的形象,這個形象就成為參照物,可以使讀者想象照片中另一個形象的大小。按照這一規律,長與短、高與低、寬與窄的物件都可以形成對比。
相機:佳能5DII,鏡頭:小白 F14 1/60s 200mm***35mm焦距200*** ISO=800
中國袖珍歌手吳小莉的身高僅有1.1米,當她與藏族美女歌手扎西拉姆同臺站在一起,形成了高與低的對比。
2、曲直對比 曲線形體和直線形體同時出現在畫面中會產生對比效果。如果曲線形體佔較大面積,直線形體佔較小面積,直線形體相對突出;直線形體佔較大面積,曲線形體佔較小面積,曲線形體相對突出。
3、疏密對比 由於照片是二維的平面形象,如果實體形象前後相疊,中間缺少距離感,顯得雜亂;如果把實體形象襯在虛化形象或空白片,這種重疊的雜亂感就會消除。攝影畫面應該力求簡潔,不要讓過多的景物湮沒主體,所有的景物都應主次有序。畫面要留有空白,給人留下想象空間。
疏密對比是畫面空間變化的至耍因素;當眾多物體出現在畫面時,不能平均把它們分佈在畫面上,那樣顯得平淡散亂;而是有的要集中,有的要分散,整個畫畫在構圖上形成疏與密的對比關係,在畫面組合上構成一種美感;一幅畫面的疏密對比主要體現在對物體的疏密組合,以及線條和色塊的疏密分佈上。
一幅優秀的攝影作品.必須使各種景物和線條的安排有疏有密,而不能像撒胡椒麵那樣搞平均主義,當然,也不能讓所有的景物和線條都堆積在一塊。“密不透風,疏可跑馬”是古人對疏密關係的最佳總結,這對於攝影構圖同樣適用。
疏密有致
當我們在構圖時,切不可使畫面上的疏密分佈呈現平均化的特點,例如,在拍攝左側的這塊石板地時,攝影師故意用廣角鏡頭以較低的角度拍攝,於是形成了近處石頭較“疏”遠處石頭較“密”的攝影構圖,這就避免了均勻分佈所造成攝影作品的無趣。
使用廣角鏡頭
在拍攝風景和建築的時候,使用廣角鏡頭可以改變景物原有的疏密分佈。例如,攝影師在拍攝下面相片時,就選擇了廣角鏡頭並盡最將相機靠近右側的第一個石獅子,於是最終獲得了一張“密不透風,疏可跑馬”的風景相片。
越往遠處,獅子的間距就越小,使用廣角鏡頭拍攝能夠加劇這種效果
4、虛實對比 人們習慣把照片拍得非常清晰,並把清晰度作為評價照片品質的標準之一。但是許多照片並不需要整個畫面都清晰,而是讓畫面的主要部分清晰,讓其餘部分模糊。最令人感興趣和最關注的物件總是讓人看得最清晰,而周圍的環境就不那麼清晰了。在攝影畫面中,讓模糊部分襯托清晰的部分,清晰部分會顯得更加鮮明、更加突出。這就是虛實相間,以虛托實。
主體是攝影畫面的視覺中心,應當清晰,陪體和背景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適當的虛化處理。常用的方法有焦虛、鏡***濾光鏡***虛、動虛***慢門攝影***等。在人像攝影中,常常用長焦距鏡頭、大光圈控制景深***焦虛***的方法來虛化背景,最大限度地突出主體人物。
相機:尼康D80 鏡頭:尼康50mm標頭 F2.5 1/1000s 50mm***35mm焦距75mm*** ISO
這張照片是用大光圈來虛化環境,更加突出了美女的嫵媚。
民俗建築與民族文化風範表現非常充分,人物的賢淑、文靜、含蓄的靦腆美很具有東方女性的特色,影調和著色表達了古樸、素雅、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和群族情感凝結,簡樸、同一的場景畫面則描述了小城環境特有的寧靜與和諧氣象。模特的演繹很典型,具有寫實表現的典型特徵和出眾的藝術氣質。
相機:佳能5DII,鏡頭:小白 F14 1/60s 200mm***35mm焦距200*** ISO=800
這是2011-01-14在四川衛視舉辦的天籟之音中國藏歌會決賽上楊成花團隊的表演,因為她主要是在唱歌,所以她的動幅度作相對比給她伴舞的長輩要小點。我採用了慢門來表達伴舞的動勢。
相機:佳能5DII,鏡頭:小白 F10 1/100s 70mm***35mm焦距70*** ISO=800
這是2011-01-14在四川衛視舉辦的天籟之音中國藏歌會決賽上澤絨翁登表演,他舞動的長袖的動幅度作比他的上半身要大得多,我採用了慢門來表達伴舞的動勢,可以看出,長袖已經虛的。
5、動靜對比 一幅照片一般只能運動的瞬間,難以反映運動的全過程,通常是採用高速快門將運動主體“定住”,以動作姿態來表達動勢;也可以採用慢門攝影,還可以讓運動的物體在畫面中留下軌跡。在體育攝影中,常採用“追隨攝影”的方法來造成動感。這就是所謂的“動成虛”,“靜成實”。總之,動與靜的對比可以使攝影作品更顯得更加有生氣。
相機:尼康D80 鏡頭:適馬 APO 70-300mm F4-5.6 Macro Super II 鏡頭 f5.6 1/200s 50mm***300mm焦距450mm*** ISO=200
在體育攝影中,常採用“追隨攝影”的方法來造成動感,2010-07-18 2010中國超級摩托車錦標賽在成都的金港賽道舉行,這是我第一次拍摩托車比賽,當摩托車以為250公里的時速從我面前呼嘯而過時,我用了一隻適馬 APO 70-300mm F4-5.6 Macro Super II 鏡頭捕捉拍下了這個精彩的瞬間,當時拍了幾十張,就這張效果最好。說明不是器材,而是手藝問題。這個頭是用650.00元買的二手狗頭。
6、明暗對比 攝影畫面是由光影構成的,因此影調的明暗對比顯得尤為重要。白與黑、明與暗相反相成,相互襯托,可以對視覺形成刺激,通常,畫面中最明亮的部分最吸引人,但在有的畫面中,最暗的部分卻最醒目。在大面積的亮調畫面中,小面積暗色色階顯得最為突出;在大面積的暗調畫面中,小面積的亮色階顯得最突出。攝影畫面的明暗色階的面積和位置應恰到好處,變化有序,畫面簡潔,切不可雜亂無章。
相機:柯達DX7630 F2.85 1s 8mm***35mm焦距39mm,*** ISO=100
在大面積的暗調畫面中,小面積的亮色階顯得最突出。
7、色彩的冷暖對比 色彩的冷暖對比也可以造成視覺刺激,讓人感到豔麗奪目。冷色指藍色和青色,暖色指紅色和黃色,綠色和品紅被視為中間色。把冷色和暖色放到一幅畫面中,會產生強烈的色調對比。如果冷暖色調的面積相等或相近,對比會更加強烈,反而會造成不好的視覺效果;如果將其中一種色調的面積縮小,另一種色調的面積相應擴大,就會獲得如“萬綠叢中一點紅”賞心悅目的效果。
另外,在大面積的中間色調中,小面積的冷色或暖色也能得以突出;在面積的飽和度較低的色調中,小面積飽和度較高的同色相對突出;在大面積消色***黑白***畫面中,小面積的彩色十分突出。要確定一個主色調,然後再設計色調的對比。
彩色照片的色調有:以紅色、黃色為主色調的暖調構成;以藍色、青色為主色調的冷調構成;以綠色、品紅為主色調的中間調構成;以冷色和暖色形成強烈對比的對比色構成;以近似色或不飽和色配置的和諧色構成;以高飽和色和明度稍低的色形成重彩構成;以淺色調為主調的淡彩構成。
二、均衡
均衡指畫面中心點的上下、左右各方所出現的視覺因素具有數量和重量的均勢。均衡是一種視覺感受,可以給人以穩定的美感。光有對比沒有均衡的構圖是不完整的,但過分追求均衡可能導致機械和呆板。
1、對稱均衡 對稱是最常見的一種均衡,人的五官和身體是對稱的,動物和植物也具有先天的對稱性,人們建造房子、汽車以及使用的器皿、傢俱也大多數是對稱的。對稱給人以穩定、和諧、莊重的感覺。對稱又是嚴肅的,它象徵著一種高度整齊的程度。中國的廟宇和古代皇宮建築都是高度對稱的,表達了傳統的尊嚴和神密。
相機:尼康D80 鏡頭:尼康18-55mm f3.5-5.6 F5 1/100s 24mm***35mm焦距36mm*** ISO=160
能拍直接拍正面的模特並不多,直接拍正面容易顯胖,但職業模特樑稚韻正面五官非常漂亮。這是2008-02-03在香格里拉酒店大廳拍到的。採用了對稱均衡手法。
2、重量均衡 在各種景物中,有的看起來顯得重,有的顯得輕,這稱為“視覺重量”,是一種心理感受。
一個體積較小的物體,如果其“視覺重量”大,可以和體積較大但“視覺重量”小的物體構成均衡。
處於視覺中心的物體顯得重,反之則輕;
有生命的物體重,無生命的物體輕;
人工製造的物體重,自然景物輕;
運動的物體重,靜止的物體輕;
深色調重,淺色調輕;
暖色調重,冷色調輕
高飽和度色調重,低飽和度色調輕;
近景重,遠景輕。
在攝影畫面中,凡是視覺刺激大,給人印象深的,我們就感覺其重量大,反之感覺輕。重量均衡是一種對比中的均衡,既生動又穩定。
3、呼應均衡 呼應指主體與陪體之間的呼應,包括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呼應。主體和陪體,不論其大小、輕重關係如何,只要二者之間有聯絡並構成情節的,都可以產生均衡效果。呼應均衡富於變化,兩人以上的人物攝影經常採用呼應均衡。
這是2008-02-04在一個地下停車場拍的一組作品,女模特方媛媛與男模特曾凡在畫面上採用了呼應均衡。
第六節 畫面的分割
攝影構圖常常需要把畫面分割成兩個或多個面,分割後的畫面變化而統一,既有分割線本身的美,又有分割畫面所產生的新的模式美。畫面的分割直接關係著空間的配置和主體 的安排。畫面經過分割,原有的畫面完整已經被破壞,這就要求新的畫面既要有對比,又要有均衡。
一、線
世界上到處都能看到分割線的存在,地平線、水平線形成的直線,日月江河形成的曲線,大自然的線條是那麼美,那麼吸引人;一支筆、一堵牆、一根電線、一座建築以及服裝 、傢俱、車輛等人類的傑作,也展示出美輪美奐的線條;世界萬物中,人體的線條美麗致極,令多少攝影者激動不已。
1、直線 直線具有簡潔、剛直、明快、果斷等特點,給人以有力和理性的感覺。攝影畫面中出現的直線分為三種,即水平線、垂直線和斜線。水平線平緩舒展,通道產生較大的均衡感;垂直線讓人感到上升和挺拔,顯得有力;斜線不穩定,有變化,具有動感,常見於對角線構圖。
2、曲線 曲線具有柔軟、圓潤、流暢和富於變化等特點,顯得柔美和優雅。起伏的山巒,蜿蜒的河流,都會使人的視線流轉,暇思不斷。從最簡潔的圓弧線到自由曲線的各種變化,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曲線世界。曲線和直線的配合可以分割出無窮的面來。攝影畫面中線條的變化和排列組合,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和心理感應。線條的長短、粗細變化也具有不同的象徵意義。
二、黃金分割
畫面的分割方式有直線分割和曲線分割,對等分割和等分分割,最重要的是“黃金分割”。
古希臘的建築師很早就認識到,利用一種經過數學計算的方式進行佈局和構成,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視覺效果,這就是黃金分割法。黃金分割法又叫“黃金比”或“黃金率”。把一條線分成兩段,全線長與其中較長部分的比例,等於較長部分與較短部分的比例,即 1:1.618。這一比例在造型藝術中具有普遍的審美價值上。
按1:1.618的比例構成的長方形屬於典型的黃金比例,如135相機拍攝的畫面,底片為24mmX36mm,就是這個比例。因此,多數長方形都具有較好的視覺效果。如果把一個長方形分割成九等分,畫面中就會出現四條分割線,這就是“黃金分割線”,這種分割線在中國又被稱為“九宮格”。四條“黃金分割線”的交叉點為“黃金分割點”,這四個點是畫面的視覺中心,由於人是兩眼觀物,生理原因決定人的視覺中心並不在畫面的中心點,而是在中心的兩側區域,最好的位置就是“黃金分割點”。攝影構圖沿用這一古老的法則,常常把畫面的結構中心放在某一“黃金分割點”上。
“黃金分割點”的任意一點,都是安排主體的是佳位置。在黃金點上安排主體,能形成犄角之勢,易於對畫面各部位進行顧盼與呼應。就是的一張標準像也要講“黃金分割”,標準人像的雙眼一般都位於畫面的兩個黃金點上,否則看上去會令人感到不舒服。當然,黃金分割法是一種傳統的構圖方法,不能成為一個固定的套子,應靈活運用。
三、空間的分配
攝影畫面的空間分配要根據主體和陪體的特點來決定,還要照顧到畫面分割的形式感。
1、主體的方向性
如果被攝者是側面或半側面,那麼人物的前方就要留出較大的空間,否則會使人感到侷促。行走的人或奔跑的人的前方,同樣要留有較大的空間,否則讓人覺得快門開得太晚了。拍建築物也要在門前留出空地等等,以此類推。
2、主體的安排
根據內容的需要,主體可以安排在畫面的任何一方。但在一般情況下,主體過於靠上,顯得上重下輕;主體過於靠下,顯得下重上輕;過於靠左或過於靠右都會造成一邊重一邊輕的現象。所以,主體的安排要考慮到畫面的均衡。
拍攝人物時,人物在頭髮頂到上邊框,顯得有些“頂”;人物的腳踩住下邊框,又顯得“緊”了些。一般情況下,在人物的周圍要留有餘地,不要讓人物因此而顯得拘謹和受到約束。這就叫“畫留三分白,生氣隨之發。”
3、地平線和水平線
地平線和水平線一般還要安排在畫面的中間,否則看起來就像把畫面分成了上下兩半。如果天空的層次豐富,有許多吸引人的內容,可以抬高鏡頭,把地平線或水平線降低,放在下邊一條“黃金分割線”上,這樣天空就佔畫面的2/3;如果天空沒什麼內容,而地面或水面有很多值得表現的東西,那麼就把地平線或水平線放在上邊一條“黃金分割線”上,讓地面佔據畫面的2/3。
拍攝一般的人物照片,應端照相機,不要讓地平線或水平線發生傾斜,否則會破壞畫面穩定的美感。
第七節 背景
背景是攝影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物攝影十分注重背景的選擇和處理。背景指離主體遠一點的環境,有的是一個簡單的平面,也有的是縱深的景物空間,都是用來襯托主體的。對於背景的要求,一是簡潔,二是有特徵,三是要有影調和色調的對比。
雖說背景要簡潔,但也要有特點,如果背景能夠交待人物的生活環境,具有說明和象徵意義,背景就不需要那麼“簡潔”了。
一、空景與虛景
拍攝人的肖像一般用背景紙或背景布放在被攝者的後面作為背景,也可以利用一堵牆作為背景,甚至還可以仰拍讓天空作背景,這類背景都是一個簡單的平面,我們把它稱為空景。空景是最簡潔的一種背景,它可以最大限度地突出主體人物。空景的 的適應性很強,可以用來拍攝各種人物。
在遇到雜亂的背景又避不開時,一般採用長焦鏡頭,大光圈控制景深的方法來虛化背景,經過虛化的背景稱為虛景。 虛景也可以較好地突出主體人物,並且比空景多一些層次,也多一些環境特徵。
二、實景
實景是指景深範圍以內或沒有被完全虛化的環境。實景不是一個簡單的平面,而是具有縱深感和空間感的景物,是構成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突出主體人物及豐富攝影作品的內涵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實景可以交待人物所處的時間、地點及地域環境,有助於表現人物所從事的活動各參與的事件,是新聞攝影和紀實類人物必不可少的條件。
三、背景的選擇和處理
1、簡潔 背景的處理力求簡潔,要把那些可有可無、妨礙主體人物突出的景物從畫面中清除乾淨。用實景作背景時,畫面中的景物往往太多太雜,這樣可能讓背景湮沒了人物。只有簡潔的背景才能突出人物形象。
2、要有特徵 背景的特徵有影調和色調的特徵,有虛和實的特徵。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選取一些具有地域特徵和時代特徵的景物來作為背景,並且在畫面能顯示出時間、地點和環境氛圍。選取富有特徵的背景來襯托人物,具有說明和象徵意義,可以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
3、要有影調和色調的對比 要讓主體人物與背景形成影調和色調的對比,使主體人物具有一定的立體感我空間感。能否將被攝主體從背景中分離出來,是檢驗一個攝影者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誌。
為了避免主體形象和背景混成一片,人物攝影既可以用較亮的背景也可以用較暗的背景,採用明暗對比來突出被攝者。如果用中間調背景,發注意人物安排的空間,避免實體相疊。當深色的背景和深色的主體在一起時,一般可採用逆光來溝畫出人物的輪廓,讓主體人物與背景分離開。高調照片不僅要用淺色的背景,人物也要穿淺色的服裝,只有人物的五官和頭髮是深色的;低調照片必須是深色背景,人物著深色服裝,只有人物的臉部和面板等部位是淺色的。
除了讓主體人物和背景形成影調對比,還應當考慮到色調的對比。一般情況下,可以上主體人物和背景形成色彩的冷暖對比。根據色彩學的原理,暖色不僅顯得大和重,還可以給人一種向前進的感覺,冷色則給人一種往後退的感覺。有經驗的攝影師常常把被攝人物處理成暖色調,把背景處理成冷色調,從而讓人物從背景中“跳”出來,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影室人像攝影,可以根據人物的服裝顏色,化妝造型等特點來選擇背景的色調,人物的色彩和背景的色彩既然有對比又有和諧,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還要讓整體色調和人物的情緒相一致,以表現人物的性格,表達畫面的藝術氛圍。
人物攝影既可以用較亮的背景,採用明暗對比來突出被攝者
人物攝影也可以用較暗的背景,採用明暗對比來突出被攝者
當深色的背景和深色的主體在一起時,一般可採用逆光來溝畫出人物的輪廓,讓主體人物與背景分離開。
高調照片不僅要用淺色的背景,人物也要穿淺色的服裝,只有人物的五官和頭髮是深色的
低調照片必須是深色背景,人物著深色服裝,只有人物的臉部和面板等部位是淺色的。
第八節 前景
前景是指處於主體的前面,靠近照相機位置的景物。前景的特點是成像大,影調深,大都置於畫面的某些邊緣部位。人物攝影有時要運用前景來作為一種構圖因素。
前景有助於加強輀的空間感和縱深感,讓攝影畫面表現出前景,主體和背景之間的。前景可以引導讀者的視線集中在主體上,從而突出主體。前景可以均衡畫面,以免畫面的某些部位太空。前景還可以裝飾畫面,增加畫面的形式感。有的前景就是陪體,可以同主體構成情節,有助於說明主題。
不是每一個攝影畫面都要設定前景,而是根據內容的需要和環境條件來選取,前景不可以喧賓奪主,不可以遮擋或妨礙主體的表現。前景的影調或色調不要太醒目,一般應為深色調。在多數情況下,前景不應在景深範圍內,前景應比主體模糊一些。
第九節 確定畫幅格式
畫幅格式指畫面的長寬比例、形狀及橫豎設定。常見的畫幅格式有橫長方形、豎長方形和方型。決定畫幅的格式在於畫面中主線走向,主體移動的方向以及主體與陪體的關係,環境的特點等。
一、橫畫幅
橫畫幅即模長方形,畫面比較開闊,適合表現環境寬廣、景物較多的場景。拍攝兩個人的合影或多人群像適宜用橫畫幅。如果拍攝一個人的臥姿或倚躺姿態的人物,也適宜用橫畫幅。
二、豎畫幅
豎畫幅即豎長方形,畫面上下伸展,看起來有些狹窄,適合表現以豎線條為特點的主體。單人半身像和單人全身像常常採用緊畫幅。以高大樹木或高大建築為背景的畫面也常常採用豎畫幅。
三、方畫幅
方畫幅即正方形,適應性比較廣,同時侷限性也比較大。長方形適合採取“黃金分割”來構圖,容易取得較好的視覺效果。方形構圖雖然顯得穩重,但主體和陪體的位置卻十分靈活,不必按傳統的章法來佈局,容易獲取新的視覺效果。許多用6cmX6cm中畫幅相機的攝影師習慣方形構圖,產生了不少佳作。
確定畫幅格式應該根據內容的需要和攝影者的審美趣味,以及所使用相機的畫幅特點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