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學術論文

  進入新世紀以來,有很多設計師依舊認為平面設計就是二維空間的設計,沒有意識到平面設計在新時代背景下會有新的發展趨勢。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淺析高層建築的平面設計

  摘要:本文首先結合相關的資料對高層 建築做了定義和平面設計分類方面的綜述,然後就高層建築平面設計中的主要內容作了探討和闡述,對高層建築平面設計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層建築;平面設計

  1前言

  高層住宅無論從平面形式還是從外部形態上,都有別於高層公共建築,這是受到內在功能特性限定的。在現代建築設計理念中,住宅建築始終是與實用 經濟原則緊密相聯的,平面和外觀都不能脫離功能而獨立存在。

  當今住宅平面的功能 組織原則是將不同性質的用房劃分為或私密或開放的區域,私密的區域是指個人的居住區域,包括每個家庭成員的臥室;開放的公共居住區域包括起居、餐廳、進廳、 工作或娛樂區域,以及單元所屬的室外空間如陽臺等。

  2高層建築概述

  2.1高層建築定義

  高層住宅屬於高層建築範疇,但是,由於居住建築的特殊性,高層住宅並沒有嚴格採用高層建築廣義上的定義標準,而是根據自身特點制定其相應的標準。我國根據先行住宅建築設計規範規定七層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戶***層樓面距室外實際地面的高度超過16m以上的建築必須設定電梯。各類建築按層數劃分如下:1至3層的住宅為低層住宅、4至6層的住宅為多層住宅、7至9層的住宅為中高層住宅、10層以上的住宅為高層住宅。從2002年4月起,全國部分地區調整地方住宅設計規範,修改了中高層住宅的範圍,把7到12層的住宅定義為中高層住宅,把12層以上的住宅定義為高層住宅。

  2.2高層建築平面分類

  2.2.1高層住宅的上部住戶。日常出入完全要依賴電梯,根據電梯的位置、消防樓梯的位置和形式,以及水平交通走廊的有無和形式,住宅被分為單元式、獨立式、走廊式和組合式。

  對於一般的家庭型住宅,不論採用何種形式都可以滿足要求:超高層住宅由於在結構上追求合理性和確保容積率的必要性,所以尋求簡潔緊湊的平面。在交通方面,中央核心筒式、面對中庭的廊式比較多。

  2.2.2根據平面的形狀,不同的住宅平面佈局可以歸結於以下的基本形式:板式住宅一同進深相比開間較長的住宅、點式住宅一同平面規模相比高度較高的住宅。

  2.2.3根據住戶形式,不同的住宅平面佈局可以歸結於以下的基本形式:單平面層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位於同一平面層上:雙平面層或多平面層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位於不同平面層上。

  3 高層住宅平面佈局與功能設計探討

  3.1臥室區域設計

  3.1.1設計基本原則

  臥室區域主要包括家庭成員的臥室及附屬的浴廁區域,需要考慮的一是房間的安靜,二是好的朝向,三是浴廁的管道裝置單元。若希望保持臥室的好朝向,我們所以必須要有取捨。將輔助房間放到北面,包括書房,必要的時候也需要犧牲一間臥室的南朝向換取起居室的日照。

  臥室與浴廁區域連線的緊密程度,主要取決於家庭單位的大小和平面條件。在供1—2人小家庭居住的平面佈局中,浴室和廁所通常可由公共活動區域直接通達:在面積較大的住宅平面中,單獨的臥室區域與浴室 聯絡越緊密,浴廁就越遠離***區域,勢必造成獨立的管道裝置單元。

  3.1.2設計手法

  兩間以上的臥室相互連線,形成較為獨立的區域,通常位於起居區的後部,遠離人口,這是住宅平面設計中常用的手段,有利於動靜分離,並自然形成白天與夜間活動的分隔。臥室可以一宇排開、房門直接開向公共區域,也可以相對設定、房門通過共用前區聯絡公共區域,或是所有房門開向一條內走道。以此聯絡私密區與公共區。

  由於不同家庭成員的臥室總是採取就近原則佈置,反而提供了另一種靈活性,即與人口區域相聯的獨立臥室猶如一套附加的單元,與其他臥室隔著起居區域相對而立。這個臥室可以被用作兒童房、客房、工作室等,無論喧譁或是夜間使用,都不會對主臥室造成太大影響。這問臥室還可以結合***的洗手區及衛生間佈置,有三間臥室以上的住宅平面尤其適臺臥室區域的再分隔。

  3.2起居區域設計

  開放的起居區域主要包括起居室、餐廳、進廳、工作或娛樂區域,空間如陽臺等。起居區域的組織方式主要考慮的是房間的進深、朝向以及使用功能便利等。貫穿式起居的好處在於不僅使起居區域有均勻的日照,而且便利了組團轉角處平面的佈局。

  一般情況下,人們並不願意展示未經整理的廚房,開放式的廚房僅在沒有工作壓力的情況下才受人歡迎:同時由於中餐的烹飪方式帶來大量的油煙,直接對外的開窗以及與其他功能區域的分隔門受到使用者的歡迎,這種平面多用於面積較大的戶型。

  就餐區域功能退化,縮小至廚房的一個區域,而起居室則擁有了更為完整和開闊的視覺空間。此種佈局多用於2人家庭住宅中,居住者有 職業無小孩,做飯只是出於興趣愛好偶爾為之,對起居區需求更大:還有一種情況是高層住宅結構造成了廚房面積過大,結合就餐區可以達到更高的面積利用率。

  這種組合形式在滿足中式廚房對油煙隔離的要求的同時,廚房後部的就餐區設定在平面中自然採光最弱的區域,藉助客廳及廚房兩個方向的間接採光達到照明目的。在高層住宅中,有限的外牆勢必造成內部採光的匾乏,此種平面以其採光及封閉廚房特有的優勢得到了最廣泛的 應用。

  3.3交通區域設計

  高層住宅平面的交通聯絡包括兩部分,一是聯絡高層內部住戶與室外空間以及各住戶之間的交通形式,戶內交通與住宅單元的平面佈局的關係,主要體現在流線組織方面。高層住宅相對於多層住宅而言,交通區域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視。設計師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住宅的使用功能上,而對它們之間的流線組織輕描淡寫,以至於交通面積過大造成浪費,或是穿越式交通破壞房間完整形態等。戶間交通主要指住戶從室外到進入戶門前這段流線,它包含有室內外空間過渡、垂直交通聯絡、水平交通聯絡等部分。

  3.3.1戶內交通

  3.3.1.1內走道式

  內走道式一交通空間脫離房間獨立存在的平面形式,早期的內走道為所有房間的連繫通道,起居室、餐廳均為獨立封閉房間。現在起居區域開放,使得內走道更多的應用於臥室區,因此此種佈局主要適用於雙朝向開間多的板式高層。

  3.3.1.2包廂式

  包廂式一公共性的生活區域同時也是內部交通的結合區域,由此通達各個獨立的房間的平面形式。

  3.3.1.3***分流式

  ***分流式—通過***區將主要居室分離,一部分朝南,一部分朝北,所有用水房間都集中在居住效能最差的中央區段,從而使各居室都有與戶外的接觸面。

  3.3.2戶間交通

  在高層住宅中,可使用的戶間交通 ***有單元式、獨立點式、廊式、組合式等。我

  們需要以基礎調查的資料為依據,明晰居住者的生活意象,並根據高層住宅的高度、結構效能、經濟性等條件來選擇不同的交通組織方式。

  由於高層住宅的垂直交通以電梯為主、樓梯為輔,在建築高度為24m的範圍內,消防雲梯可以起到第二條逃生通道的作用;超過24m並且低於32m的時候,可利用安全樓梯間進行疏散:超過這個建築高度則必須安裝第二座電梯。在小高層住宅中,單元式住宅形式較為普遍,住宅平面的設計很大程度上繼續沿用多層住宅的設計手法;12層以上的住宅則更多的選用獨立點式或廊式等連線方式;超高層住宅為了追求結構合理性和確保容積率,以獨立點式及面向中庭的廊式較多。

  4 高層住宅平面佈局與戶型設計探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住宅平面發展至今歷經了很多次變革,一方面居住模式在改變,另一方面家庭成員結構也在改變。住宅對社會的發展是極為敏感的,但是由於住宅的高度耐用性***住宅結構、材料壽命50~100年***,也最容易落後幹社會發展的步伐。落後於居住模式的發展更新。

  4.1一室戶戶型

  一室戶通常是指65m2以下,具有一間臥室的戶型。由於高層住宅電梯井及裝置問分攤面積較大,一室戶的建築面積相對多層住宅而言略高,可以達到70m2。由於一室戶住宅僅供單身漢或年輕夫妻居住,起居室與臥室的私密性在程度上相當,所以不需要象其他戶型一樣加以分隔。各區域緊密結合成一個寬敞的空間整體,可以大大改善小住宅的空間質量。

  一室戶平面設計的基本原則是食寢分離。通常情況下,起居與就餐結合成起居就餐區,而當面積低於40m2時,多采取將起居與睡臥結合、餐桌並八廚房、廚房簡化為開放式烹調臺等方式,達到面積的緊縮化。

  4.2二室戶戶型

  二室戶通常是70-90m2的,具有兩間臥室的戶型。二室戶較一室戶而言,是面積緊縮型家庭住宅的代表,它提供了更為靈活的居住形式,滿足了2-4人居住的可能性由於居住人數的增多,各自需要獨立的私密空間,分戶門成為必須。衛生間視需求可與廚房分離,服務於臥室區域。在面積較為寬裕的情況下,餐廳從起居室中脫離出來,靠近廚房,形成餐廚區域。兩室套由於面積緊湊,多用於塔式高層住宅中,僅有個別高標準住宅使用單元式交通聯絡。

  4.3三室戶戶型

  三室戶通常是指90-160m2、具有三間臥室的戶型。三室戶是當今國內家庭住宅的主流戶型,滿足了最廣泛的3口之家居住需求。

  在功能方面,除主臥、次臥外增加了書房***客房***,根據需要還可增設主衛,餐廳的地位有所上升,一般與客廳有明確的空間分隔。臥室數量增多,可進行臥室區域再劃分等。

  對於面寬小於進深長度的例項,通常情況下正面僅有二開間寬度,進深可達15m,用於雙側採光或三側採光的單元式條形住宅中。

  4.4四室戶及以上戶型

  本文主要介紹160m2以上的,具有四間臥室以上的超大戶型。若是所有房間置於同一平面層,過大的單元面積勢必影響到標準層的佈置,將二者合併考慮是比較理想的解決辦法,如果所有房間分佈在不同平面層,則可大大縮減單元佔地面積以及室內流線,較中小戶型而言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5 結語

  突出新結構、新技術在平面設計中所起的作用。建築、結構、技術三者之間聯絡緊密,並有著相互促動的效果。科學的結構形式、先進的節能技術,都會為平面設計開啟嶄新的創作思路,重要的是為提高平面使用效率提供了可能性。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