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管理系科技論文

  大學的管理系有很多專業,其中就就物流管理。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淺談企業物流管理

  摘 要 企業物流經營就是企業為合理配置物流資源、有效提供物流服務、不斷創造物流價值、謀求良好經濟效益而理順各種關係的活動過程,本文主要對企業物流管理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物流管理 企業成本 供應鏈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3.4 文獻標識碼:A

  物流最主要的問題直接來自工商企業的經營,企業物流是物流研究和實踐最重要的領域之一。企業物流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物品從原材料供應,經過生產加工,到產成品和銷售,以及伴隨生產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的回收,以及再利用的完整迴圈活動,包括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

  一、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資的採購、運輸、倉儲和配送等活動,是企業之間的一種物資流通活動。廣義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產過程中的物料轉化過程,基於這種廣義的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也常常被人們認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範圍、管理角度、組織內部關係等方面又有明顯的區別。由此可以看出,供應鏈管理源於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內容,供應鏈管理的實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採購、運輸、倉儲和配送等物流作業環節的管理和運作狀況。因此,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髮揮整體效益的前提和基礎。

  二、企業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的降低包括巨集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內容:從巨集觀上講就是降低全社會的物流綜合成 本;從微觀上講就是降低微觀企業的物流成本。微觀物流成本和巨集觀物流成本都需要降低,但是核心是要研究降低巨集觀物流綜合成本的問題。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其一要研究解決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問題;物流成本到底應該怎樣測算,我們的實際物流成本到底是多少這兩個問題仍然是物流領域長期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問題,這已經嚴重製約了我國物流整體發展,造成情況不明,方向不清。參考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情況,物流成本基本沒有現成的資料,其主要資料指標是經過加工處理後的資料。根據我國現行統計體制的特點和我國物流發展的具體情況,我國物流成本核算要解決:***1***物流成本有關指標,包括基礎指標和綜合彙總指標問題。***2***物流成本資料來源問題,其資料是依賴於物流統計資料基礎平臺的建設,需要對統計資料分析平臺的初級資料和次級資料進行科學的分組,深層次的加工提煉。資料來源和研究方法的統一是物流成本核算的關鍵。因此,加大物流成本方法和資料加工的研究力度是當前物流發展最為迫切的任務。其二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問題;物流成本核算只解決了物流成本的測算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問題。降低物流成本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它需要法律法規、物流規劃、物流運營、資料分析、物流教育平臺組合的綜合效應支援。

  三、企業物流管理與傳統物流管理的區別

  由於供應鏈管理下物流環境的改變,供應鏈中的物流管理與傳統的物流管理有許多不同點。傳統物流管理的主要特點是:縱向一體化,供需資訊不穩定,缺乏合作,需求資訊和反饋資訊都是逐級傳遞的,資源和資訊利用率低,無法共享,因此上級供應商不能及時地掌握市場資訊,對市場反應速度慢,從而導致需求資訊嚴重扭曲。而在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模型以資訊共享為平臺,和傳統的縱向一體化物流模型相比,資訊流量大大增加。由於可以做到資訊共享,供應鏈上任何節點的企業都能及時掌握市場的需求資訊和整個供應鏈的執行情況,每個環節的物流資訊都能透明地與其他環節進行交流與共享,從而避免了需求資訊的失真現象。供應鏈管理下的物流管理有可以有效的降低庫存成本。

  四、如何進行企業物流管理

  ***一***從創新的角度來進行基於供應鏈環境下的企業物流管理。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企業生存的動力。企業作為物流業的主體,應通過創新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進行物流管理,從創新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創新,分別是物流服務理念的創新,企業物流組織創新,物流管理技術創新,企業物流管理體制創新,重視物流人才的培養等。

  1、物流服務理念的創新。 就物流服務理念的創新而言,就是樹立客戶需求之上的理念。首先可以在企業中匯入先進的物流服務理念。然後進行物流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的創新。這樣就可以改變過去以規模效益獲得經濟效益的主要思想,建立適合於需求多樣化,甚至實現客戶化定製的新的物流服務。

  2、企業物流組織創新。就物流組織創新而言,由於物流活動地理位置分散和通常一個企業跨越一個行業而執行,沒有一個絕對的對或錯的組織結構存在,加之企業所處環境的不同和企業自身特點的迥異,並不存在一種適合任何企業的物流組織設計方法。

  3、物流管理技術創新。從物流管理技術創新來看,物流作為企業新的利潤源泉,其管理創新應以網路及電子商務為依託,通過集約化、現代化管理實現廠商的零庫存和少庫存,減少產品運轉週期,以適應企業物流管理的需要。物流管理技術創新途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積極使用高科技物流設施裝置,改善物流管理技術;利用資訊網路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以物流管理資訊化帶動物流管理現代化。

  4、物流管理體制創新。在物流管理體制創新方面,必須建立健全新型物流管理體制並輔之以合理的執行機制,從企業組織上保證物流管理職能始終貫穿於物流服務的建設、計劃、組織、協調等各方面。

  ***二***從物流管理模型內容上來進行基於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管理。

  1、運輸管理。運輸是物流作業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原材料和貨物都要通過運輸來實現空間上的轉移,正確的進行運輸管理可以提高整個物流系統的執行效率和績效,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益。

  2、庫存管理。基於供應鏈的庫存控制,要求企業從傳統的只注重自身的庫存管理轉向注重整個供應鏈的庫存控制,建立供應鏈上企業的戰略聯盟關係,實現資訊共享和協同作業;通過整個供應鏈服務水平的提升和庫存成本的降低,實現供應鏈上企業的共贏,進而實現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客戶響應水平的提升和運營成本的降低。庫存管理從以物流控制為目的向以過程控制為目的的轉變是庫存管理思維的變革。

  3、採購管理。在供應鏈中,採購管理模式是使用者需求訂單驅動製造訂單的產生,製造訂單驅動採購訂單的產生,採購訂單再驅動供應商。採購管理用的一般策略是準時採購策略,基本思路是在恰當的時間、地點,以恰當的數量和質量提供恰當的物品,其目的就是通過持續改進來消除庫存和不必要的浪費,準時採購策略模式得以有效進行的重要手段。

  4、顧客響應管理。在激烈的競爭中,顧客的選擇餘地變得越來越大,如何改善與客戶的介面關係,將客戶整合到企業的價值創造活動中,成為提高客戶響應和客戶滿意的關鍵。客戶與供應鏈間的互動能力變強,客戶可以將自己的需求直接通過網路方便地傳遞給供應鏈系統,同時有可能實時地掌握產品的進度情況,這樣把客戶整合到了產品價值創造的過程中來了,供應鏈的客戶響應度和提供產品的客戶滿意度大大提高了。

  五、總結

  物資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技術、財務等多方面的經營活動和經濟效益;在現代社會,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熱門,但這不僅僅是一種炒作,現代物流管理思想確實是有相當的科學基礎和成熟的技術,也不乏成功的例證。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企業必須改變過去計劃經濟模式下的物資管理思想,採用先進的物資管理方式,這種方式必須是與企業整個生產管理變革相適應。確定新的物資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資管理組織機構和供應體系已成為必然的趨勢。企業只有探索出適應市場發展的新型物資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作者: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鄭州物流中心,經濟師,中共黨員***

  參考文獻:

  [1]張玲毅.整合供應:採購中的供應鏈管理.物流技術,2000,***01***.

  [2]龍頁玉.企業管理中的創造性思維.物流技術,2000,***01***.

  [3]高建兵,黃岩.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研究.物流技術,2000,***03***.

  篇二

  淺析現代物流管理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資訊經濟時代的到來,市場的競爭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代物流管理代表了現代經濟不斷髮展的趨勢和潮流,同時也是企業提升績效、塑造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本文簡要的論述了有關現代物流的管理,如何來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物流 管理 成本 橫向 縱向 響應 變異 庫存

  前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企業生產、物資流通、商品交易、資訊交換理念、方式和方法正在並將繼續發生深刻的變革。與此時應,作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加經濟效益的有利資源,現代物流管理正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興起,並將成為21世紀中國黃金產業之一。

  1、物流和現代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國形成的,當初被稱為PD***Physical Distribution***,譯成漢語的意思是“實物分配”或者“貨物配送”。1935年,美國銷售協會闡述了實物分配的概念:“實物配送是包含於銷售之中的物質資料和服務,以及在生產場所的流動過程中所發生的種種經濟活動。”1963年,物流的概念被引入日本。我國是在20世紀80年代才接觸“物流”這個概念,此時的物流已被稱為Logistics,而不是過去的PD的概念了。

  現代物流管理是指企業規劃、調節、控制實物***原材料、在製品、成產品、商品***在企業內外流動的過程。它使食物在包裝、搬運、保管、庫存、流通加工、運輸、配送等活動的過程中,達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企業通過管理活動,使消費者能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獲得所需求的貨物。

  2、物流管理組織與機構

  將物流系統的目標和任務分解,形成各種子目標和子任務,這些目標和任務分別由相應的子部門負責實現和履行。這種物流部門內部各子部門之間與總部的關係,將物流系統分成以下的典型結構:

  2.1顧問式結構

  顧問式結構是一種整體功能比較弱的過渡式組織結構。這種結構的物流部門在企業中只是作為顧問的角色,只負責整體物流規劃、分析、協調和物流工程,對各部門的物流活動起指導作用。

  顧問式結構的缺點是:物流效率低、資源浪費以及職權不明。

  2.2直線式結構

  直線式結構是指物流部門對所有物流活動具有管理權和指揮權的組織機構,是一種簡單的組織機構。直線式結構的物流總經理,一方面管理下屬部門日常業務運作,同時又兼顧物流系統的分析、設計和規劃,此則對物流經理的業務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直線式組織結構的優點是:物流經理全權負責所有物流活動,效率高,職權明晰;缺點是:總經理的決策風險較大。

  2.3直線顧問式

  直線顧問式是在單純的直線式和顧問式的基礎上合二為一。物流部對業務部和顧問部實行直接領導,具有指揮和命令權。顧問部的職責是對現存的物流系統進行分析、規劃和設計,並向上級提出改進意見。而對下層的業務部門沒有管理和指揮權,只起到指導和監督作用。這種組織結構中的物流部門,在功能上具有相對獨立性,並能消除單純直線式和顧問式存在的缺陷。

  3、物流成本管理

  在物流過程中,為了提供有關的物流服務,要佔用和耗費一定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這些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貨幣表現,即為物流成本,也稱物流費用。

  所謂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過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物件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說是以成本為手段的管理方法。

  3.1物流成本管理的內容

  物流成本管理的內容包括物流成本預測、物流成本決策、物流成本計劃、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檢查等。

  3.2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

  物流成本管理有三種方法:物流成本橫向管理法、物流成本縱向管理法和計算機管理系統。

  3.2.1物流成本橫向管理法

  物流成本橫向管理即對物流成本進行預測和編制計劃。物流成本預測是在編制計劃之前進行的。它是在對本年度物流成本進行分析,充分挖掘降低物流成本的潛力的基礎上,尋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有關技術經濟措施,以保證物流成本計劃的先進性和可靠性。物流成本計劃按照時間標準進行劃分,有短期計劃、中期計劃和長期計劃。

  3.2.2物流成本縱向管理法

  物流成本縱向管理即對物流過程的優化管理。物流過程是一個創造時間性和空間性價值的經濟活動過程。為使其能提供最佳的價值效果,就必須保證物流各個環節的合理化和物流過程的迅速暢達。物流系統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要對他進行優化,需要藉助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3.2.3計算機管理系統

  計算機管理系統將物流成本的橫向和縱向連線起來,形成一個不斷優化的物流迴圈。通過每次迴圈、計算和評價,使整個物流系統不斷的優化,最終找出總成本最低的方案。

  4、物流管理的戰略目標

  物流管理在本質上要實現下列功能目標:快速響應、最小變異、最低庫存等等。

  4.1快速響應

  快速響應關係到一個廠商是否能及時滿足客戶的服務需求的能力。資訊科技提高了在最少的可能時間內完成物流作業和儘快的交付所需存貨的能力。這樣就可以減少傳統上按預期的客戶需求過渡地儲備存貨的情況。快速反應的能力把作業的重點從根本預測和對存貨的儲備的預期,轉移到以從裝運的方式對客戶需求作出反應方面來。

  4.2最小變異

  變異是指破壞系統表現的任何意想不到的事件,它可以產生於任何一個領域的物流作業,諸如客戶收到訂貨的期望時間被延遲、製造中發生意想不到的損壞、貨物到達客戶所在地時發生損壞。物流系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把變異降到對低限度,提高物流生產率。、

  4.3最低庫存

  最低庫存的目標涉及資產負擔和相關的週轉速度。在企業物流系統設計中,由於存貨所佔用的資金是企業物流作業的最大經濟負擔。在保證供應的前提下提高週轉率,意味著存貨佔用的資金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參考文獻:

  [1]孫鳳英主編. 物流技術與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2

  [2]齊二石,劉亮編著.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10

  [3]陳榮,郝世綿主編. 物流管理概論[M]. 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7

  [4]黃中鼎主編. 現代物流管理[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3

  [5]***美***羅伯特,***美***斯托克,***美***埃拉姆著. 張文傑,葉龍,劉秉鐮譯. 物流管理[M]. 北京:電子出版社,2008.10

  [6]戢守峰主編. 物流管理新論[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