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類科技論文

  隨著資訊社會的發展,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高校計算機應用類課程教學改革新探

  摘要:資訊時代對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目前我國高校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的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使培養出的人才在計算機應用方面的能力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造成人才市場供需兩難的尷尬局面。本文針對當前高校計算機應用類課程教學,分析課程設定、研究教學方法,研討教學及考核模式等環節內容,最後提出教學改革新方向並探討了部分改革實施方案。

  關鍵詞:資訊社會;計算機應用;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4-0102-02

  隨著資訊社會的發展,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社會對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計算機應用能力已經成為現代大學生知識與能力構成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大學生綜合業務水平的重要構成之一。中華英才網等招聘網站統計的企業招聘資訊表明,多數招聘職位都要求應聘者能熟練地操作計算機。所以,在校大學生迫切需要掌握社會需要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和能力。計算機應用類課程也成為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內容。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的設定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有些院校受辦學條件限制,教學內容過於老舊,考核模式傳統、單一,不能反映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上這些問題的普遍存在,導致學生不能達到社會需求,給其進入社會就業造成困難。因此,探索新形勢下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的教學改革,為學生日後就業打好基礎,非常必要。這也是全面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現狀分析

  通過對西安幾所高校的走訪,並與各校計算機系相關老師座談,統計結果表明,目前計算機應用類課程教學的共識性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入學新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隨著資訊社會的推進,計算機也逐漸進入家庭及中小學教育的範疇,但是對於來自偏遠地區或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生,沒接觸過計算機的學生仍然存在。因此,入學新生計算機應用水平差異較大,目前高校普遍採用一刀切,從零起步的教育模式,給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的教學造成一定困難。

  2.課程內容與專業、社會需要脫節。目前高校幾乎所有專業都開設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相同的教學大綱,近乎相同的教材,教師一本教案可以多次甚至多年使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完成的僅僅是課本知識的傳授,沒有重視不同專業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不同要求,也沒有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要。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而高校普遍採用的教材相對落後,個別章節的內容甚至已經沒有了社會應用價值,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存在質疑,學習時不清楚這門課到底學以致何用?出現“學完就忘,考完就丟”的局面。有的學生還以與專業無關為由任意曠課,反正60分萬歲,得過且過,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教學方式傳統、低效。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多采用多媒體理論授課與機房學生操作結合的教學方式,除過專業核心課和重點建設課程,很少有學校實現講練同步,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計算機應用類課程覆蓋面大,幾乎涉及所有專業所有學生,學校的硬體條件達不到。二是計算機應用類課程不易“出彩”,較難形成院校或系部獨有的特色。由於課堂師生互動較少,同時多媒體課件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路,發散性思維沒有得到充分拓展,個性化需要、自主學習等無從談起。

  4.考核模式單一,不能反映教學實際。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的共同特徵是超強的實踐性,通過此類課程的學習,學生不但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計算機操作方面的動手能力。因此,這類課程的課時分配都包含一定量的實驗課。不同學校由於機房數目不同實驗課時設定多少不一。據統計數字來看:資訊系統類課程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比約為7∶3,資料庫類課程約為6∶4,計算機基礎等課程一般可以達到1∶1。但是考核時,絕大多數學校都是單一的純筆試,沒有反映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考核手段。

  二、改革研討

  針對以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進:

  1.分級教學,完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1***分級教學。針對入學新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不同學校可根據自身辦學條件,進行形式不一的計算機水平測試,然後根據成績分級,一般化為2~3級比較合適。然後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計算機水平,有目的地設定難易不同的課程體系,直到完成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等到高年級再結合專業特點,開設新的課程[4]。將基礎相當的學生集中在一起組織教學,便於教師授課,也能使不同級別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2***任務驅動法。為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能力,教師可以巧妙地將要學的知識隱含在一個個任務當中。老師佈置任務後,學生可以任務為中心,進行查閱資料、嘗試探索等工作,自行設定完成任務的主要環節,老師僅在學生需要時答疑即可。在這個過程中,如能適時地給予學生鼓勵,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務驅動能較好地鍛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學習的水平和能力[5]。***3***案例教學法。在授課的過程中,將精選的教學案例作為載體,把主要知識點融入案例中,整個知識體系就像一根線,精選的課堂用例就是串在其上的一顆顆珠子,通過珠子吸引學生的眼球,在潛移默化中將知識送入學生的大腦中,寓教於“例”。案例教學要有多樣的案例群,避免學生產生厭倦感,選例時,要特別注意案例與知識點的相關性,同時兼顧趣味性和實用性。案例可以有總有分,在完成幾個單獨的案例教學後,結合知識點的邏輯關係,可給出綜合案例練習題。對於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部分,有些案例還要反覆使用,舉一反三,以達到使學生靈活應用的目的[6]。通過老師的講和學生的練,逐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突出專業特點,架構應用知識體系。不同專業對計算機應用水平有不同層次的要求,要培養出不同層次的計算機應用人才,就必須以應用為出發點來組織知識體系,調整不同專業的教學大綱要求。根據應用層次,計算機教育可分為三個層次:***1***計算機資訊科技基礎培養;***2***融合專業教育;***3***計算機應用能力綜合提升。根據不同應用層次,相應的課程體系也可劃分為如下三個部分:***1***基礎知識體系。這部分是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旨在進行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基本培養,使學生達到資訊化社會對人才計算機操作應用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基礎知識體系包括的主要內容有:計算機基礎理論、辦公自動化、網路及安全相關技術等[2]。***2***與專業融合的計算機知識體系。目前,高校開設的專業,大多都與計算機技術有一些關係。一些工科類專業與計算機技術聯絡密切,如通訊電子類專業等。大部分專業都要求學生能熟練操作行業專用軟體,如工程技術類專業,都要求學生掌握CAD軟體;藝術類專業,要能夠熟練運用3D max等軟體。這就要求面向不同專業領域開設不同的計算機課程。***3***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的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提升類課程。課程設定時,要充分考慮不同時代學生的特徵,填鴨式教育對綜合能力提升沒有任何幫助。一個比較可行的舉措就是開設若干門選修課,供高年級學生自主選擇,增加學生髮展個人的機會。選修課應有簡有難有計劃有安排地佈置在不同學期,以實現大學幾年計算機學習不斷線。硬體條件比較好的學校也可提前公佈大學期間所有計算機類選修課名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規劃學習。

  根據課程體系的三個層次,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的教學也應分為三個層次進行。為了避免重複和遺漏,首先應當整體佈局,為每個層次規劃好主要內容和基本目標。基礎知識體系課程要考慮整體性,凸顯資訊化社會人才基本需求。融合專業的層次既要突出專業特色又要兼顧綜合能力培養。綜合應用能力提升主要通過選修課、實訓課以及各類建模競賽實現。三個層次的教學相互匯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校計算機應用教學體系,提高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的整體教學效果[3]。

  3.建立網路平臺,共享教育資源。隨著資訊化社會的推進,高校教學的網路化也初現端倪。通過網路教育平臺,學生可以根據個人基礎和興趣學習,遇到困難,還可以與教師線上探討,與同學或朋友線上交流。網路平臺還可以為廣大師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建立傳統教育與網路教學相結合的二元教學模式。硬體條件比較好的學校,還可逐步建立分類別的機試試題庫,完成單一的筆試考核向筆試與上機考核相結合的綜合考核過渡,以考促學,以考督教。

  三、結束語

  高校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的教學旨在培養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綜合素養,它是貫穿整個大學教育階段的學習。作為高校教師,我們必須轉變觀念,提高計算機應用教學在整個高校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不斷探索資訊化社會人才培養新方案,促進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的教學工作向著更高效、更人性、更適用的目標邁進。

  參考文獻:

  [1]牟連佳.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5,***1***:94-98.

  [2]馮博琴.計算機基礎教育新階段的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大學教育,2004,***9***:7-10.

  [3]田燕琴.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2***:61-62.

  [4]丁革媛.高校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式解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3***:125-127.

  [5]宋毓震,王偉娜.論資訊素養視角下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J].計算機教育,2009,***7***:116-118.

  [6]李繼容.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資料庫課程案例教育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7***: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