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預科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探究論文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大多與遺傳***基因***相關。既能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經受各種事件的發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少數民族預科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探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少數民族預科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探究全文如下:

  國家為了促進民族的團結統一,使少數民族得到繁榮和發展,為少數民族的學生採取了一些優惠政策,而作為特殊群體的少數民族學生的發展不僅關係到我國少數民族的教育問題,更關係到我國的民族團結和共同發展,因此,少數民族預科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高度重視。

  1 少數民族預科生心理健康狀況總結

  1.1 自卑感強

  少數民族預科生普遍存在明顯的自卑心理,這是因為以下原因:首先,少數民族大多數分佈在偏遠的山區,經濟條件比較落後,生活環境也比較艱苦,在進入大學之後,少數民族學生看到大城市的繁華,看到周圍同學的富裕,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其次,在預科學習的過程中,由於少數民族學生受到的基礎教育不太正規,越來越發現自己成績落後,能力和素質也較低,感覺自己不如別人;最後,少數民族學生由於家庭條件不是很富裕,生活空間狹窄,養成了他們適應能力強、吃苦耐勞的優點,但也存在個人缺點,比如相對不講文明和不講衛生等,自制力比較差,在受到教師批評或者同學指責時,容易自卑。

  1.2 逆反心理嚴重

  國家為了促進民族繁榮與發展,加強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聯絡,促進民族團結,對少數民族採取了很多優惠政策,例如降分錄取,享受助學金等,這是黨和國家對少數民族的照顧,由於少數民族學生一直處於被照顧中,使得有些學生不但沒有感恩的心態,還認為是應該的,甚至認為是自己民族的優秀所致,夜郎自大,不能接受教師的批評,也不重視和學生處理好關係,人際交往能力差,頂撞老師,與同學打架的事件經常發生,這樣的學生就辜負了黨和國家寄予的厚望,應該加強對這類學生的教育。

  1.3 急於求成的心理

  少數民族預科生大多數都來源於經濟較為落後的偏遠地區,那裡的經濟文化不夠發達,教育也比較落後,師資力量也比較薄弱,很多少數民族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不夠重視,這一系列原因導致少數民族學生的基礎水平較差,文化課的綜合素質比較低,在進入大學之後,發現同學都是高中學習的尖子,基礎打得好,可謂是人才濟濟,面臨這種差距,少數民族預科生在認識到差距之後,好勝心理促進他們認真學習,但是基礎不穩固又使他們在學習上比較吃力,需要付出更多的勤勞和汗水,對成績的急於求成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事倍功半的結果。

  2 解決少數民族預科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2.1 給予少數民族預科生更多的愛心

  針對少數民族預科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教師應該以關愛學生為重要原則,多給予學生愛心,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礙。由於少數民族學生很多家庭條件並不富裕,在於同學的交往中會存在自卑心理,如果教師再對他們不聞不問,很可能會使心理問題更加嚴重。因此,教師應該採取愛心教育的方法,和少數民族學生做好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教師在瞭解到學生的具體情況之後,可以向學校申請對部分學生進行經濟幫助,幫助學生解決經濟上的困難,同學之間也要相互關愛,讓少數民族學生感覺自己處於被關愛中,感受到集體環境的溫暖。

  2.2 在引導教育中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

  由於少數民族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教師如果強制管理只會適得其反,使學生的叛逆心裡更加嚴重,因此應該重視積極的引導和正面的激勵,幫助學生克服叛逆心理和自卑心理。教師應該教育學生認識到國家對他們的幫助,使他們存在感恩心理,珍惜得來不易的機會,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堅持正面評價為主,多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肯定,少數民族的學生具有很多明顯的優點,如勤勞、樸素、適應能力強等,教師可以多肯定他們的優點,樹立學生學習和與人相處的自信心。

  2.3 在課外活動中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少數民族學生由於從小接受的教育、生活環境、民族習慣等不同,與漢族學生之間存在代溝,有些少數民族的學生恃寵生嬌,脾氣暴躁,不重視與同學建立良好的關係,學校可以多組織課外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增進相互之間的感情。課外活動包括校內的活動,例如文藝節目、書法比賽等,還包括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社會中鍛鍊,課外活動應該多以合作性活動為主,例如足球、籃球比賽,組織春遊、野炊等活動,不但能夠鍛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在競爭中培養團隊合作意識,處理好人際關係,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

  2.4 嚴格的管理規定作為保障

  國家雖然對少數民族學生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少數民族學生也應該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約束自己的行為。首先,學校應該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規章制度作為依據,在規定中人人平等;其次,要保證規定的嚴格執行,學生犯了錯誤就要受到處罰,這樣才能改掉學生的不良行為,無規矩不以成方圓,規章制度的約束也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注意的是,規章制度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心服口服,這樣學生才會接受管理。

  3 總結

  由於民族特徵、國家政策和成長環境的影響,少數民族預科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對未來的發展有重要影響,甚至影響著民族團結與穩定。因此,學校應該關注少數民族預科生的心理髮展狀況,及時發現他們存在的心理問題,並做好教育工作,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