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英語學習方法

掌握學習英語的好方法非常重要。關於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供你參考。

篇一

1 學習英語的首要理念:要努力去了解“是什麼”,而儘量少去了解“為什麼”。

因為英語是語言,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一種交流的媒介。很多語彙和句型的用法沒有道理可講,沒有“為什麼”可言,人們就是這樣用的,就是這樣說的,記住就好。當然了,仔細分析起來或許可以找到語法上的解釋,但實在不是學習英語的宗旨。嬰兒時期,我們學說話的時候,從來沒有問過“為什麼會這麼說”吧,但是為什麼後來會說的這麼好?因為我們聽的多,說的多,自然就記在腦子裡了,即使不去分析這樣說的原因和道理,一樣可以說的很好。

2 學習英語的最好方法:背誦課文。

因為英語是我們的後天語言,所以必須將人家現成的東西反覆在腦海裡形成神經反射,不用關心為什麼這樣說***同第一點***。

推薦《新概念英語3,4冊》。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一種教材的經典程度超過《新概念英語》。它的語法是最規範的,結構是最嚴謹的,流傳了好幾代人,依然保持最為持久的生命力***一直以來,我看的《新概念英語》還是當初我老爸念大學的時候學的版本,紙張早已經發黃,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他老人家的“真跡”,讀這樣的書,感受很不尋常***。

3 學習英語需要多種形式的神經刺激。

語言學習是沒有捷徑可尋的,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將學英語說的很簡單,可以速成,在短期內閃電掌握。其實這些都是極為不負責任的說法。真正學好英語,不經歷背誦大量文章,寫大量東西,聽大量文章,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目的的,因為學習語言需要對我們的各種感觀進行刺激。比如一個新單詞,我們在書上看到,默寫,背誦,還不能說真正認識了。在聽力中聽到了這個單詞,能反應過來是它嗎?在想表達這種意思的時候,能反應過來應該用它嗎?……我們當初學說話的時候,都是無形中進行了聽,說,讀,寫等不經意的“練習”才全面掌握了這門語言。

4 學習英語要善於利用零碎時間。

英語學習不是靠突擊可以學好的,一下子花上好幾個小時拼命學英語,是無濟於事的。它的特點在於“細水常流”。每天花上十幾分鐘的零碎時間聽,背一段課文,記幾個單詞,長期堅持,逐漸會得到提高的。

英語學習的進步不象數理化,努力一段時間可以馬上在分數上立杆見影。英語學習的成效往往在於:無意間發覺自己能聽懂以前一直當“天書”聽的英文歌曲的歌詞了;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可以用更為妥帖的詞彙表達了;平時聽著僅有催眠效果的英語新聞竟然聽懂了大部分……這些“潤物細無聲”的感覺才是感覺到自己英語學習進步了的表現。那些所謂的“拼命唸了一段時間英語,考試成績馬上上去了”的現象,只能說在英語應試方面有暫時的能力提高,時間稍微久一點,就會原形必露:話到口邊,還是不知道用什麼詞彙表達;很常用的詞彙卻聽不懂,不知道中文意思***其實美國人常用的詞彙很有限,英英版的朗文字典僅僅用了2000多個單詞就將所有的詞彙進行了解釋,這其實就說明了很多問題***,聽不明白很簡單的對話……這就是應試教育的結果。

5 要著意“賣弄”。

新學會的詞彙和用法,應該在可能的場合多多練習使用,比如email或者會話場合。不要老是用自己喜歡或者熟悉的單詞或者句型,這樣的話,新學的東西永遠得不到強化,慢慢的又會變的陌生,人將會永遠停留原有的水平。不斷地將新東西變為舊東西,又不斷接觸新東西,再將其變為舊東西,如此往復,才能不斷提高。

篇二

一、聽——從聽開始

所有的語言學習應該是從聽開始,先聽後說,說過再讀,讀過再寫,英語也不例外。在英語學習中,聽力方面一直是我們最薄弱的環節,因為沒有英文的環境,讓我們很少有機會去練習英語,去聽,所以在英語的考試中,在英語的聽力上我們總是不自信的。聽,從卷面考試來說的話就知道它的重要性了。排在卷首的考試,沒有發揮好嚴重影響後面的考試的,所以聽力值得我們用心對待。

聽力,可以從很多的方面去練習去提升。找適合的英語錄音,一遍一遍的去耐心聽,直到聽懂大意為止,最好的效果是能聽懂每一句話,當然這也不能成為絕對定律。實在聽不懂,就配合著後面的原文,看幾遍,再關上去聽,試試這樣的效果怎麼樣。除了這樣反覆練習外,還可以平時多聽英文類的歌曲,看英文類的電視劇等方式,不僅放鬆心情,而且還可以順便練習聽力。在現代,練習英語聽力的方式很多,希望大家可以好好把握。

二、說——帶著個人感情的表述

在中國的非英語環境中,很少能用得上英語交流,除了課堂那幾十分鐘的學習,幾分鐘的原文對白練習外。而我們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溝通,所以對於語言類的學習,不要侷限於環境,要敢大聲的練習,說出英語。英語上面的說不是讀那麼簡單,讀是沒有語言構思的獨白,而說是帶有個人情感個人思緒的表述。要想學成一門語言,就要敢於交流。

三、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在英語的學習中,大家做得最多的就是讀了,記憶單詞在讀,閱讀課文在讀等。讀在學習英語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有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有很多的句子,不是一遍兩遍你就能夠看明白的,所以需要你儘可能的多去讀,讀多了就有自己的理解。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歷,當英語考試的時候,你明明心裡一點底沒有,但是讀一遍,你心裡就有一個選擇的感覺,而這種感覺的正確度怎麼樣,就看你平時讀的程度,傳說中的語感就是平時你讀出來的,所以最終影響的是你考試中很多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結果。

四、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對於寫下來,也不失為學習的好辦法之一。單詞的記憶,不僅僅需要我們的口頭記憶,還需要我們動手去記憶。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時候,明明在背誦記憶單詞的時候,你會知道這個單詞怎麼讀,就是不會寫,對於這個單詞我們只是表面上記住了,實際上的記住還需要我們能夠寫得出來。考試中的作文,需要我們常常去練習寫英語,一篇好的英語作文也不是一日就能煉成的,從日記寫起,或者微博寫起,每天寫兩句話,一個月以後你就能寫一段,一年以後你就能寫出千字文。

先聽後說,先說後讀,先讀後寫,等到我們會聽、會說、會讀、會寫,我們基本就能靈活運用英語這門語言了。最也是從這四個方面入手,將其拆分成具體的步驟,然後落實到行動上,英語自然會好起來,想把英語學的跟中文一樣好,趕緊按上面的順序學習吧。

學習英語的六個原則

***一***簡單原則

學習英語:從簡單的開始

運用英語:簡單-好、更簡單-更好、最簡單-最好

上大學的時侯,英語老師讓我們大量閱讀英語。有些同學就借來原著,第一頁看下來就有20幾個生詞,第二頁還有20幾個……到了第五頁已不知道第一頁所云;到了第十頁已不知道前九頁講的是什麼。閱讀變得異常艱難和單調,體會不到有任何收穫,讀英語原著變成了查英語詞典、記憶生詞的過程,變成個苦差事。因此很少有人能堅持下去,就放棄了。其中有人又做了第二次努力,結果還是放棄。原因何在?我想它違背了"循序漸進"的常理。

***二***量的原則

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最好

中國人學習英文,精讀、精聽、精說有餘,但泛讀、泛聽遠遠不夠,大量的亂說就更不夠了。沒有量的變化,怎麼能有質的飛躍?因此,中國人學習英語在注重"精"的同時,必須更加註重"泛"。比如學習英語閱讀,如果沒有讀到足夠的數量,就無法熟練地閱讀英語。若要學習聽力,那就大量地聽各種磁帶,聽英語廣播,看英語電視,看英文電影。如要學習英語口語,那就儘量多說英文。學習英語不能太急於求成,因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質"的飛躍。

三***重複原則

英語有句諺語"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重複是技能之母***"。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學習任何一種技能的過程。無論是游泳還是騎自行車,都是重複同一類動作的過程。 任何技能的獲得,當然包括英語這項語言技能,均來自重複。一種事情重複多了,便產生了感覺和深刻的把握。因此,在發展英語技能時,也應該遵循重複原則

***四***模仿原則

語言是人們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的認同符號,其運用"規則"可依。孩子學語言是個模仿的過程,他們每天模仿父母、周圍的人、電視等一切可以模仿的東西,並且模仿得越來越象,突然有一天,他們停止模仿了,並且逐漸形成融合自己個性特徵的語言方式。

作為英語學習者,必須模仿已有的東西,不經歷到位的模仿的"創新"意味著錯誤。創新源於模仿,模仿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模仿是創新的基礎。只有在你通過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語的靈魂、精髓,然後,才可能談到自己的語言風格。

五***突擊原則

若想學好英語,需要採取一個個"速戰速決"策略,找到"快速進入角色"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動力和興趣把學習堅持到底。你還記得你是如何學會騎自行車、游泳或開車的嗎?你是否是通過短時間的"大量突擊"練習才掌握這些技能的呢?學習技能的要素是一樣的,那就是去無數次的突擊訓練。當然,學英語或許不像學會騎自行車、游泳那麼簡單,但駕馭和使用英語語言的確是掌握和培養一種技能。學習一種技能,突擊原則是最重要的。

***六***興趣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英語首先要有興趣並努力發展這一興趣。如果你對英語沒有興趣,那就不會有持續的幹勁和動力,英語學習將很難堅持下去。反之,一旦你對英語有了興趣並努力地發展這一興趣,那麼,你就會不知不覺地去做,帶著強烈的慾望去讀英語,聽英語,說英語,寫英語。你就會主動地找人去練英語,找一切可以提高你英語的機會去提高你的英語水平。不知不覺中你的英語就會提高。不知不覺中你就把英語學會了。所以"興趣"對學好英語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儘管知道興趣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有意識、有步驟地去培養和發展自己對英語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