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大典說明文閱讀答案

  祭孔,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聖先師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廟舉行的隆重祀典,是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節史上的一個奇蹟。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祭孔大典》說明文閱讀材料

  祭孔,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聖先師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廟舉行的隆重祀典,兩千多年來,成為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節史上的一個奇蹟。祭孔大典是山東省曲阜專門祭祀孔子的大型廟堂樂舞活動,亦稱“丁祭樂舞”或“大成樂舞”,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形式,於每年陰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時舉行。

  祭孔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後第二年,魯哀公將孔子故宅闢為壽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孔廟。漢高祖劉邦過魯,以“太牢”祭祀孔子,開歷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各地紛紛建孔廟,直至縣縣有孔廟的盛況,孔廟逐漸演變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元、明、清三個朝代皇帝為孔子舉行國家祭奠的主要場所在北京孔廟。隨著歷代帝王的褒贈加封,祭典儀式日臻隆重恢弘,禮器、樂器、樂章、舞譜等也多由皇帝欽定頒行。歷代帝王或親臨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謁,總計達196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稱作“國之大典”。自唐玄宗於公元739年封孔子為“文宣王”後,祭祀孔子的活動開始升格。宋代後祭祀制度扶搖直上,明代已達到帝王規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達到了頂峰。清朝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後8次親臨曲阜拜祭孔子。

  民國政府明令全國祭孔,其程式和禮儀做了較大變動,獻爵改為獻花圈,古典祭服改為長袍馬褂,跪拜改為鞠躬禮。1986年,沉寂了半個世紀的祭孔大典經曲阜市文化部門挖掘整理,在當年的“孔子故里遊”開幕式上得以重現。

  祭孔大典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現在樂、歌、舞、禮四種藝術形式上。樂、歌、舞都是緊緊圍繞“禮”而進行的,所有禮儀要求“必豐、必潔、必誠、必敬”。祭孔大典用藝術的形式集中表現了儒家思想文化,體現了藝術形式與政治內容的高度統一,形象地闡釋了孔子學說中的“禮”的涵義,表達了“仁者愛人”、“以禮立人”的思想,具有較強的思想親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藝術感染力。發掘、搶救、保護和開發利用“祭孔大典”,對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營造和樂氛圍,構建和諧社會,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價值,它所闡釋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將對中國乃至華人世界的文化傳播產生積極的影響。

  《祭孔大典》說明文閱讀題目

  6.下列選項中關於“祭孔大典”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祭孔大典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聖先師孔子,主要在孔***文***廟舉行的隆重祀典。

  B.祭孔大典是專門祭祀孔子的大型廟堂樂舞活動,亦稱“丁祭樂舞”或“大成樂舞”。

  C.祭孔大典歷經兩千多年從未間斷,是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節史上的一個奇蹟。

  D.祭孔大典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形式,表演緊緊圍繞“禮”而進行。

  7.下列對歷代祭孔活動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哀公將孔子故宅闢為壽堂,漢高祖用“太牢”祭祀孔子,祭孔活動逐步升級。

  B.祭祀孔子的活動升格為國之大典,是自唐玄宗封孔子為“文宣王”以後開始的。

  C.清代,祭祀孔子最為隆重盛大,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後8次親臨曲阜拜祭孔子。

  D.民國政府對祭孔的程式和禮儀做了較大變動,明令全國各地都要祭孔。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各地紛紛建孔廟,達到了縣縣有孔廟的盛況,孔廟逐漸演變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

  B.中國曆代帝王或親臨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謁,都對孔子進行過祭祀。

  C.祭孔大典用藝術的形式集中表現了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闡釋了孔子學說中的“禮”的涵義。

  D.發掘、搶救、保護和開發利用“祭孔大典”,對於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價值。

  《祭孔大典》說明文閱讀答案

  6.C***“從未間斷”不正確,可參考第四段最後一句話***

  7.B***原文沒說“祭祀孔子的活動升格為國之大典”是從唐***

  8.B***中國曆代帝王都對孔子進行過祭祀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