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的歷史典故***2***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臺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開啟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開啟,到地圖全都開啟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裡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臺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臺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藥袋對準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藥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臺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荊軻的簡介

  荊軻***?-前227***,戰國末期衛國朝歌***今河南鶴壁淇縣***人,人稱慶卿,據說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衛人稱他為慶卿,而到燕,燕人稱他為荊卿。荊軻喜歡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曾遊說衛元君,不為所用。後遊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

  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首級及燕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是一塊肥沃的土地***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

  荊軻的人物評價

  魯句踐: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為非人也!

  司馬遷: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又言荊軻傷秦王,皆非也。始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遊,具知其事,為餘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明也。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

  桓寬:荊軻懷數年之謀而事不就者,尺八匕首不足恃也。“”荊軻提匕首入不測之強秦,秦王惶恐失守備,衛者皆懼。

  阮瑀:燕丹善勇士。荊軻為上賓。圖盡擢匕首。長驅西入秦。素車駕白馬。相送易水津。漸離擊築歌。悲聲感路人。舉坐同諮嗟。嘆氣若青雲。

  左思: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震。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陶淵明: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贏。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驟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髮指危冠,猛氣充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己沒,千載有餘情。

  駱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王昌齡:握中銅匕首,紛銼楚山鐵。義士頻報仇,殺人不曾缺。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為血。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傑。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

  司馬貞:刎頸申冤,操袖行事。暴秦奪魄,懦夫增氣。

  柳宗元:燕秦不兩立,太子已為虞。千金奉短計,匕首荊卿趨。窮年徇所欲,兵勢且見屠。微言激幽憤,怒目辭燕都。朔風動易水,揮爵前長驅。函首致宿怨,獻田開版圖。炯然耀電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銳,臨事竟趑趄。長虹吐白日,倉卒反受誅。按劍赫憑怒,風雷助號呼。慈父斷子首,狂走無容軀。夷城芟七族,臺觀皆焚汙。始期憂患弭,卒動災禍樞。秦皇本詐力,事與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世傳故多謬,太史徵無且。

  賈島:荊卿重虛死,節烈書前史。我嘆方寸心,誰論一時事。至今易水橋,寒風兮蕭蕭。易水流得盡,荊卿名不消。

  周曇: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騎駕群胡。有心為報懷權略,可在於期與地圖。

  張耒:燕丹計盡問田生,易水悲歌壯士行。嗟爾有心雖苦拙,區區兩死一無成。

  司馬光:荊軻懷其豢養之私,不顧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強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故揚子論之,以要離為蛛蝥之靡,聶政為壯士之靡,荊軻為刺客之靡,皆不可謂之義。又曰:“荊軻,君子盜諸!”善哉!

  蘇軾:荊軻不足說,田子老可驚。燕趙多奇士,惜哉亦虛名!

  陸游:採藥遊名山,物外富真賞。秋關策蹇驢,雪峽蕩孤槳。還鄉忽十載,高興寄遐想。夢行河潼間,初日照仙掌。坡陀荊棘冢,狐兔伏蓁莽。悲歌易水寒,千古見精爽。國讎久不復,驚覺泚吾顙。何時真過茲,薄酹神所饗。

  朱熹:軻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

  劉克莊:把袖謀幾售,開圖計忽窮。空貴千古恨,不中祖龍胸。

  高斯得:夜讀荊軻傳,掩卷喟然嘆。結交天下士,賢哉太子丹。報秦一片心,秋蓮孤劍寒。介紹田先生,得結荊卿歡。太子一語疑,先生甘自殘。荊卿欲藉手,臨事敢開口。走見樊於期,願借將軍首。將軍搤攬言,念此固已久。得復平竹仇,性命何足有。四雄英烈風,精誠凌白虹。函關初未入,氣已吞祖龍。其事雖不就,簡牘光無窮。奈何今之人,蹙縮如寒蟲。

  錢謙益:匕首無功壯士醜,函封可惜將軍首。秦庭一死謝田光,社稷何曾計存否。不知秦王環柱時,舞陽在前何所為。當時太子不早遣,待客俱來應未知。

  趙翼:自戰國豫讓、聶政、荊軻、侯嬴之徒,以意氣相尚,一意孤行,能為人所不敢為,世競慕之。

  龔自珍:陶潛詩喜說荊軻,想見停雲發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湧,江湖俠骨恐無多。

  張大可:荊軻是一個反暴的英雄人物。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是應該肯定的,但並不是說荊軻就是要維護割據的反面人物。秦國在統一的過程中對人民構成了傷害,人民贊成統一,但不一定贊成秦國這種殘暴的統一方式,雖然秦不採取武裝暴力的方式也不行,但荊軻的作為還是正義的,我們應該把荊軻刺秦和荊軻之死看成統一大業中人民必然要付出的代價。

  韓兆琦:我們肯定秦始皇的統一,但同時也要肯定荊軻的精神,荊軻是個抗暴的英雄和勇士,他刺秦不為報私仇,也不為太子丹個人,而是為了所有深受戰爭災難的人民。

  荊軻墓聯:身入狼邦,壯志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國,蕭寒易水古今流。


1.關於武備部兵器的古代詩詞典故

2.一日千里的成語故事

3.關於燕昭王的典故介紹

4.招賢納士的典故

5.著名刺客荊軻的生平事蹟

6.小學生知道的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