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堂教學自我評價

  英語課堂的效果如何,看學生的表現相信也能看出來了,但是自我的評價如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準備的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前不久,學區組織各科教師錄製了常態課,我們英語組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不僅總結出了很多好的做法,還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也找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不足之處:

  1、教師發音不準,課上使用英語少。

  2、教師講的多,學生練的少,沒有充分利用電教手段。

  3、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口語交際能力差。

  4、教師工作量繁重,常常會顧此失彼。

  小學英語師資嚴重匱乏,英語教師工作量過重。每個英語老師任教3-4個班,周課時15-20節,並且要跨3-4個年級,班容量一般都在50人以上。設想這種狀態下的教學如何談質量?殊不知英語教師要忙於應付每天的日常工作:自制卡片、教具、大量的練習冊批改等工作,還能剩多少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教材、研究學生?還能有多少時間去反思自己的教學?班容量如此之大嚴重影響了英語活動的開展,限制了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幾乎每一位教師要教300人以上,課後的補差工作又從何下手?

  5、學生缺乏吃苦精神,學習興趣不能持久。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我們始終感到熱鬧有餘,但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初學英語感到很有趣,學生的求知慾旺盛,靠機械的記憶還可應付,但久而久之,單詞越學越多,學生又得記讀音,又得記拼寫,還得背句型。有的同學顧此失彼,由學不會到不願意學,失去了興趣,放棄了英語學習。究其原因,學生缺乏吃苦精神,他們只對遊戲活動感興趣,只要老師布臵背單詞、讀課文、聽錄音等任務時,學生的熱情就蕩然無存。英語學習本來就無什麼捷徑可走,要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就得死記硬背,可學生缺乏持之以恆的毅力。

  6、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交際運用練習時,沒有資訊差,導致交際活動在不真實的語境中進行,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會運用。

  所謂資訊差是人們在對事物或人瞭解、知曉的程度上存在的差距。人和人之

  間進行談話交流,多數情況下是因為談話雙方之間存在資訊差,彼此都想了解對方的資訊,從而產生了交流的願望和想法。英語教學也一樣,要想讓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交流,就必須在會話雙方之間製造資訊差,使他們之間產生想從對方瞭解有關資訊的迫切願望的需求,產生開口講英語的動機。有了資訊差,他們之間的交流才是在真實語境中進行的有意義的交流,這樣,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

  二、努力方向:

  1、培養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剛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聽著那些嘰裡咕嚕的英語,看著那些蝌蚪隊的文字,常常被深深的吸引住,這是英語本身的外在特點吸引了他們,讓他們好奇、興奮。人微言輕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遊戲、競賽、繪畫、唱歌等。這些活動不但能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引發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直接反饋,有利於化難為易,從而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運用知識,主動探索,從而發展創造性思維。

  2、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這種能力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以提高,語言是練會的,而不是學會的。因此,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儘可能多的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千方百計地創設各種語言情境,從而大大加深學生對所學語言的理解和運用。

  3、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不斷的學習英語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還要努力提高自已運用電教手段的能力。隨時著教學環境的不斷改善,“一枝粉筆,一塊黑板”的時代已經過去,投影、幻燈、錄影、電腦等被廣泛運用於課堂教學,這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達不到運用自如的地步,那麼,對於這些絕好的現代教育設施來說,無疑是一種浪費。

  篇2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英語Unit2 My days of the week第二課時 自我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在注意優生的同時不忘對後進生的提拔。這節課中我多次讓後進生來回答問題,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更多的自信。搭建"平等的對話,心靈的交通"的舞臺 .展開與學生開放式的溝通與交流,儘量使學生能充分發揮想象力,能真實全面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他們的情感.從我坦誠的提問到學生無拘無束的回答,再到我進一步的引導,無不在增加師生間的親和力,體現新課程的新理念:師生平等共處,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

  2、建立"生生交流,互相促進"的平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鍊其心理素質,展示其才藝,同時也能檢測出兩個學生的語言掌握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我是學生的合作者和裁判者.

  3、培養團隊精神,增強學生合作意識. 最後一個任務,我讓學生小組合作,看誰的家務活做得最精彩,誰的生活最有意義,然後讓小組上臺表演,盡情展示各組的合作成果,最後做出評價,評選出每組的最佳人選,並給予表揚和鼓勵.這一任務的完成,需要更豐富的語言,能體現出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及創新能力,也是對整節課的總結和提升。轉盤的使用很巧妙,很自然地就讓學生練習到了不同的日子和不同日子裡需要上的課程,因為時間無法複製。 不足之處:

  教具的使用不到位,如日曆,課前準備好了,但是課中沒有使用。在新授課過程中由於情景創設的不太到位,與學生的生活聯絡不太緊密,因此,學生的積極性雖然很高,但是仍有部分學生並沒有完全融入課堂。還有,在拓展環節的設計上,我沒有抓住這個分類整理已學詞語的好機會。雖然也展示了以前所學的詞語,卻沒有做一次小結,造成了只是教師羅列詞語,學生僅限於記憶詞語,忽略了語言的交流性質。沒有給學生一個使用詞語的機會,沒有給學生語言交流的語言環境。這是本節課的失誤,因為教學實踐證明,這樣分類整理詞語更貼近生活,更易於學生的實際運用。

  總之,通過一個多月的國培學習,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生涯中,我會努力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紮實工作,努力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