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回憶勵志經典文章

  很多經歷過高考的考生都會寫一些高考回憶勵志類的文章,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重憶高三

  高三那一年的生活猶如黑夜中最亮的一顆流星,時常劃破黑暗點亮我心頭的燈,給我溫暖。也許是太累,也許是太忙。那一年,我們都沒有好好的把握。只是不停的讀書,不停的做作業。即便是這樣,那一群活潑的少男少女之間所發生的點點滴滴還是令人難忘。那些生活的片段已經被時間剪成黑白的影片,在每個孤獨而又難熬的夜晚,它們會滋潤我那早已乾涸的心臟。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註定要忘記很多東西,比如曾經在一起的人,曾經發生過的事。我相信這世上沒有所謂的永恆。記憶在時間面前更是脆弱的可憐。為了不忘記,我選擇了每天都回憶。

  回憶是美好的。在回憶中,高三會變得特別清晰。彷彿我又回到了當初那段純真的校園生活。每個人的臉上都有一朵笑容,教室裡的牆壁會得雪亮雪亮的,桌椅上還能聞得剛塗的油漆味。我以為我回到了過去。於是我伸出手來,像以前那樣,想撫摸我好久都沒有觸控過的課桌,想找回一絲熟悉的感覺。當我的手就要撫摸到課桌時,那墨綠色的突然桌椅不見了,那雪白雪白的牆壁不見了,那一朵朵掛同學們臉上的笑容也不見了。看見的,只有黑夜。原來我又做夢了,又夢到了他們,我可愛的同學。

  我們浪費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為是、又如此狼狽不堪的青春歲月,有歡笑,也有淚水;有朝氣,也有頹廢;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我們敏感,我們偏執,我們頑固到底地故作堅強;我們輕易的傷害別人,也輕易的被別人所傷,我們追逐於頹廢的快樂,陶醉於寂寞的美麗;我們堅信自己與眾不同,堅信世界會因我而改變;我們覺醒其實我們已經不再年輕,我們前途或許也不再是無限的,其實它又何曾是無限的?曾經在某一瞬間,我們都以為自己長大了。但是有一天,我們終於發現,長大的含義除了慾望,還有勇氣、責任、堅強以及某種必須的犧牲。在生活面前我們還都是孩子,其實我們從未長大,還不懂愛和被愛。

  我們那時儘管年少無知.太容易把慾望當成愛,其實最愛你的那個人,只有在懂得責任的時候才會出現.我們有的時候真該感謝生活,它賜給了我們這麼多的磨難,人總是在痛苦之後才懂得生活的意義。

  今天之所以區別於昨天,恰恰是因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們心中。在我們生命的每個角落,都會有一個被加工好了的故事。不管結局是福是禍,也不管它是美麗還是悲傷,歲月的洗禮總能給我們留下淡淡的回憶。這或許就是生命值得延續的魅力。

  生命中不斷地有人離開或進入,於是,看見的,看不見了。記住的,遺忘了。生命中不斷地有得到和失落,於是,看不見的,看見了,被遺忘的,記住了。然而看不見的是不是就等於不存在?記住的是不是永遠不會消逝?

  究竟有多少人是有緣分亦有份,又有多少人到最後只剩下永遠的懷念?

  :我的高三交響曲

  高三不能用語文老師教的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來解釋,也不能用英語老師說的What和How來翻譯,更不像數學老師說的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那麼簡單……

  我們猶如蛹中之蝶,為展翅高飛作最後的掙扎,無奈、喜悅、痛苦、興奮交織成一張張無形的網,我們比以前安靜了,可青春活力依舊,我們仍有很多話想說。

  小星星變奏曲:地球圍繞太陽轉,我們圍繞試卷轉

  早已習慣了在堆積如山的習題中埋頭奮戰,如果哪天不做習題就會覺得手癢癢,要是別人每天都做而自己不做便有損失慘重之感,總想萬一考試時剛好考到這些題目呢?其實誰都知道題目是永遠做不完的,可大家還是幻想著這就是高考試卷……

  從月考到週考再到每天一套試卷,大家一看到試卷就頭疼!而老師平時灌輸的大道理則像一劑“強效止痛藥”,大家服下之後就開始提筆開戰。不想考大學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我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學生,可我們也有一個大學夢。叛逆的我們就這樣變成了聽話的考試機器人,還是全自動的呢!

  地球圍繞太陽轉是自然規律,我們圍繞試卷轉雖說心甘情願,可能更多的是無奈,高考那條獨木橋,沒練得過硬本領,誰想粉身碎骨葬身深淵?

  我們總自慰說現在多苦點以後就不苦了,就委屈一下繞試卷多轉幾圈吧……

  幽默曲:海水不可“都涼”,“拍馬屁”也要集中精力

  在學校裡,各科成績都優秀的同學叫“資本家”,有幾科突出的叫“地主”,只有一科不錯或者成績平平的叫“平民”。

  大家像魚一樣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速度有快有慢,並不是每個人天生都是塊學習的好料。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為你關了一扇門,定會在另一個角落為你開啟一扇窗。

  既然不能每門功課都優秀,為何不讓其中一科突出一些呢?

  有的文科生數學不好就主攻英語,為了訓練語感,每天早晨不讀到口乾舌燥嘴抽筋是不會甘心的。拍了英語幾個月的馬屁,成績自然提高不少,面部肌肉也發達了,想想人家容易嗎?

  最後他們的數學和英語成績分別在地球的南北兩極,形成極大的反差,文綜成績則在赤道與迴歸線之間徘徊。有時他們也發發牢騷,歷史不就是從猿變成人嗎?做不成“資本家”,也要活出個“平民”的樣嘛!

  即興幻想曲:現代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跟不上應試的節拍

  輕柔的風在悅耳的校園歌曲裡穿行,拉開新一天的帷幕,有同學在晨曦中學習,也有校園裡的“小情侶”在聊天……

  十七八歲的我們有著青春期的懵懂、幻想與叛逆,有時也想嚐嚐甜蜜的滋味,戀愛早已不是我們所避諱的話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傳為佳話,而現代高中生所謂的“愛情”,也許只是對異性一種單純的喜歡,弄不好就是在上演一出荒誕的戲劇,青春是一種無法被證實的自負,現代版的“梁祝”浪費的何止是時間?

  高三是個關鍵時期,在錯誤的時間遇到對的人,終究還是個錯誤。談戀愛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我們恨不得一天有48小時,對於這份短暫的幸福,有多少人承擔得起?又有多少人敢去承擔?真正的幸福,應該在對的時間找到對的人,不然被推進補習大軍,又得多熬一年……

  匈牙利狂想曲: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穫,但我們能從中感悟許多……

  學習從來都是苦的,如果學業是一朵蓮花,最令人欣慰的回報一定是那清苦的蓮心,一直苦到心裡,才有那朵美麗綻放的蓮花。

  我們懷揣著大學的夢想在高三奮戰,這段日子有歡笑,有淚水,也有無奈,相信苦盡甘來。努力了,不管什麼結果都不會讓我們遺憾,正如泰戈爾所言:“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通往夢想的道路定是崎嶇不平的,與同學一起努力,似乎有一種強大的凝聚力推動我們前進,在這段旅途中,我們會變得更加成熟與堅強。

  高三再高,也總要被我們踩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