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最高的金融好書

  書籍的好處是幫助人們認識生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

  1、《證券分析》

  豆瓣評分:9.3

  如果整個證券研究領域的書籍全部被焚燒了,僅僅憑藉這樣一本書,這個行業也必將重建。

  作者沒有建立任何精確的學術模型,卻恰到好處地切入了學術和實踐之間。他既不向浮躁的現實低頭,也不向自大的學術低頭。通過眾多紛繁複雜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論建立在非常具體的基礎上。雖然以知名股票投資家著稱,但作者的《證券分析》的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債券和優先股,而且其價值並不遜色於股票部分。選擇良好債券的藝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轉換為選擇良好股票的藝術,這兩者之間的聯絡遠比人們想象的緊密。

  2、《金融鍊金術》

  豆瓣評分:8.7

  索羅斯的大部分言論都充斥著狂妄自大的氣息,但考慮到他的巨集大功業,這樣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鍊金術》中,他試圖建立金融市場的所謂“反身性”原理,即投資者與投資標的之間的複雜的相互作用,並且用這種原理來解釋整個社會科學。為了證明他的理論,索羅斯聲稱他運用自己的對衝基金進行了“歷時實驗”,包括實驗期和對照期。這個歷時實驗發生在量子基金最輝煌的時期——1986年至1987年。

  3、《聰明的投資者》

  豆瓣評分:9.1

  《聰明的投資者》一書收錄了大本晚年發表的最有價值的文章和演講,不僅涉及財務報表分析和投資學原理,還涉及貨幣銀行和巨集觀經濟學內容。大本發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濃厚的悲觀主義情緒,所以他在華爾街並不是受歡迎的人。幾十年過去,今天的讀者可以更加心平氣和地體會他的教誨——對於價值投資理念的信奉,對風險控制的執著以及對頻繁交易的厭惡。這些教誨在今天仍然沒有得到執行。

  4、《賊巢》

  豆瓣評分 :8.2

  1986年5月12日,美國金融史上最大的一起犯罪陰謀宣告破產,打碎了華爾街歷史上最喧囂的圈錢狂潮。這場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的犯罪活動,數量之大、範圍之廣,至今難以評估,並直接促使美國各種證券法律法規的出臺,成為金融史上難以磨滅的一筆。

  全美第一暢銷書——《賊巢》第一次詳盡地描述了華爾街的四大巨頭——邁克爾·米爾肯、伊萬·布斯基、馬丁·西格爾和丹尼斯·萊文——如何建立金融史上最大的內幕交易圈,如何差點竊取數十億美元非法所得,以及政府的執法人員如何頂著壓力,忍著折磨,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取得勝利,使這四大主犯得到應有的制裁和懲罰。

  作者歷時四年,查閱了大量的陪審團審議記錄、實際的交易記錄和新聞報道,並進行了無數次深入採訪和調查,寫就了這部引人人勝的著作,非常恰當地把握了紀實小說和新聞報道之間的微妙關係,使讀者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歷史的真相,同時又享受到小說的跌宕起伏帶來的快感。

  5、《門口的野蠻人》

  豆瓣評分:8.2

  華爾街商戰紀實經典,深度接觸資本世界,金融大鱷、國際巨頭悉數登場——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羅門兄弟、第一波士頓、貝爾斯登、大通曼哈頓、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爾肯、納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國運通、百事可樂、寶潔、卡夫、麥肯錫……有史以來最推薦的商界與金融界實戰經典案例!

  對於那些不懷好意的收購者,華爾街通常稱之為“門口的野蠻人”。兩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憑藉人脈和技巧,令當事人吐露真言,獲取了第一手的資料,再輔以引人入勝的妙筆,曝露出當時華爾街最大的收購——1988年KKR公司收購雷諾茲——納貝斯克的來龍去脈,以及華爾街金融操作的風風雨雨。

  書的前半部交待出主角們的發家史,儼然是美國經濟浮世繪;後半部情節緊張,宛如懸疑小說。其間,人物們爾虞我詐,故事充滿金融交易、輿論壓力、決策博弈、社交晚宴和董事會議,不僅讓讀者見識到如此重大的收購在高層之間是如何運作的,也讓我們看到一部充滿洞見的金融社會史。

  6、《摩根財團》

  豆瓣評分:9.5

  本書被稱為金融航母,它不只是一部金融史,在生動展現歷史的同時,又引人入勝地刻畫了摩根家族在兩次世界大戰過程中與當時政要及政府之間的周旋與交易。書中,作者對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的刻畫和描述引用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料,使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本書全面地展示出摩根家族四代人所生活的各個時代的社會背景,更深刻揭示了金錢在各個時代的威力。

  《摩根財團》一書還介紹了有關亨利·福特、伍德羅·威爾遜、赫伯特·胡佛、富蘭克林·羅斯福、溫斯頓·邱吉爾等要人的一些鮮為外界所知的史料。同時還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摩根財團又如何逐步演變為新世界中銀行業的先鋒。作者對歷史事件和史料的鋪陳具有嫻熟的駕御能力,從而使本書架構嚴密而充滿生氣,令人手不釋卷。

  7、《花旗帝國》

  豆瓣評分:8.0

  《花旗帝國》不僅生動描述了金融鉅子桑迪?韋爾傳奇的一生,而且真實地記錄了華爾街以及美國金融世界的起起落落。儘管華爾街根深蒂固的偏見圍攻不斷,桑迪?韋爾仍然開創了自己的第一個事業高峰――希爾森公司……然而接下來迎接他的卻是被自己苦心經營的公司掃地出門,變得一無所有……誰能想到,就是這個猶太移民的兒子,在華爾街“正統”勢力的排擠、蔑視中,又為自己打造了更輝煌的事業――花旗帝國。

  8、《說謊者的撲克牌》

  豆瓣評分:8.2

  “說謊者的撲克牌”是華爾街上金融家們玩的一種休閒遊戲,以最善於瞞騙他人而實行心理欺詐者為勝。邁克爾·劉易斯將其用為隱喻,描述了自己在華爾街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的所羅門兄弟公司裡四年的工作經歷——從意外受僱、接受培訓直到成長為只憑一個電話即可以調動數百萬美元資金的明星交易員。在書中,劉易斯將華爾街投資世界中許多不為人知的技巧、訣竅和手段娓娓道來,披露了自己是如何參透華爾街的波譎雲詭、逐步掌握投資走勢的,讓讀者有了感同身受的體驗。

  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是從作者的視角展示了所羅門兄弟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的戲劇性歷史,特別對1987年10月美國股市大崩盤進行了深刻的描寫,從而折射出華爾街在那個年代是如何在大起大落中保持發展的。

  作者將華爾街深奧的投資手法融入有趣的故事當中,讓讀者在捧腹大笑的同時又陷入深深的思考。這也使本書獲得了專業人士和廣大讀者的認可,成為美國長銷不衰的投資經典著作。

  9、《半路出道的投行家》

  豆瓣評分:8.0

  過去的10年,見證了投資銀行業的熱鬧紛呈,也交替著經濟的繁榮與衰落。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貝爾斯登,這些響噹噹的名字曾經讓無數聰明而富有野心的年輕人心生嚮往、頂禮膜拜。投資銀行家這群神祕、富有、極具權勢的社會精英,是如何操控價值上百億美元的大宗併購,影響商業巨頭、企業財團重大商業決策的?

  《半路出家的投資銀行家:華爾街10年變遷內幕》作者喬納森·尼是一個半路出家的投資銀行家。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進入了華爾街極具聲望的高盛銀行,而後跳槽到摩根士丹利。他見證了這個行業經歷的一段特殊時代——因網際網路經濟高速發展而出現驚人業務量的時代,一個令人振奮的年代,以及之後隨泡沫破滅而出現的災難。作者以促人深省的幽默和無所畏懼的坦誠,揭開了投資銀行家的神祕面紗,展現了投行業的原始面貌,讓我們得以一窺那些充滿魅惑力的故事——藏於華爾街最有權勢的公司背後的故事。

  10、《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豆瓣評分:8.4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他每年都重複一些似乎早已過氣的言論,例如現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層的重要性,在折扣價格購買資產的重要性以及“為增長付出恰當代價”的重要性。僅僅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偉大——在目錄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財務”。人們往往把巴菲特視為財務和稅務專家,但他在鑑別公司經理人方面的才能無人能及。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歸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真理,只是用一種非常簡潔樸實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11、《價值投資》

  豆瓣評分:8.9

  價值投資究竟是什麼?它應該購買瀕臨破產的低價股,還是購買氣勢如虹的藍籌股?從格雷厄姆開始,產生了許多價值投資的分支流派,成功的基金經理人擁有獨特的模型和選股方法,但是其核心仍然與格雷厄姆差別不大。格林威爾分析了自格雷厄姆以來最成功的價值投資經理人——馬里奧-加比利、沃倫-巴菲特和保羅-索金等等,分析了他們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指出了在絢爛的投資行為背後的枯燥無味的模型。作為一位學者,格林威爾對模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流暢文筆也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價值投資者成功的共同因素。

  12、《有效資產管理》

  豆瓣評分:8.2

  作為金融學家,伯恩斯坦指出,儘管有效市場的存在使大部分證券分析手段都失去了價值,但是投資者仍然可以通過有效的資產配置來優化自己的回報。這本書花了大量時間討論投資的一些基本問題,例如什麼是風險,為什麼要用方差來度量風險,以及股票為什麼對債券具有很高的溢價。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討論尤其重要。

  13、《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

  豆瓣評分:8.8

  作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主管,史文森取得了超越絕大多數同行的業績。史文森舉出了大量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持續取得佳績是何等困難。與我們想象的不同,他並未吹噓自己如何成功,而是嚴肅分析了其他人失敗的原因——過於輕率的投資決策,不恰當的風險管理,過高的資產管理費用以及“買漲賣跌”的錯誤心理等等。這些事例證明,心理或許是比技術更重要的因素。

  好書推薦:《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

  上完這一課,全世界都會聽你的。全球財富500爭相給管理人員上的課!

  《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的幾乎每一頁都是對傳統觀點的挑戰。有時候,與實現“雙贏”相比,以今天的失利換取明天更大的利益要更加明智。戴蒙德警告說,運用權勢往往會招致報復、傷害雙方關係、令對方失去信任。退出談判以示抗議永遠不及深入瞭解對方的觀點並解決問題可取。並非一切談判都以金錢為核心,各種無形之物,如尊重對方,往往會令你獲得更為豐厚的回報。即使是最強硬的談判者,只要將其公開宣稱的準則加諸其自身,他們就會氣焰頓失、心悅誠服。

  內容推薦

  每一年,只有最優秀的學生才能進入沃頓商學院,成為川普和巴菲特的校友。而戴蒙德教授的談判課,連續13年都是沃頓商學院最搶手的課程。

  在這本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書中,通過對這3萬多人的談判案例進行研究,加上40餘年來在自己職業生涯中的體驗和感悟,戴蒙德教授總結出了一套具體詳細、實踐性強、效果更好的談判技巧。《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以該課程為基礎,介紹了一整套極其有效、適用於任何人和任何情境的談判技巧:孩子和工作、旅行和購物、商場、政壇、人際關係、文化差異、愛人和伴侶、競爭對手等。戴蒙德教授強調,無論是要求店家折價100元,還是要求廠商降價1萬元,所使用的談判工具都是一樣的。意思就是,當你學會了談判,在生活各方面你都能爭取更多!他所教過的3萬個學生都獲得了他的真傳,在各行各業如魚得水,享受夢寐以求的人生。

  《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的幾乎每一頁都是對傳統觀點的挑戰。有時候,與實現“雙贏”相比,以今天的失利換取明天更大的利益要更加明智。戴蒙德警告說,運用權勢往往會招致報復、傷害雙方關係、令對方失去信任。退出談判以示抗議永遠不及深入瞭解對方的觀點並解決問題可取。並非一切談判都以金錢為核心,各種無形之物,如尊重對方,往往會令你獲得更為豐厚的回報。即使是最強硬的談判者,只要將其公開宣稱的準則加諸其自身,他們就會氣焰頓失、心悅誠服。

  “爭取更多”的關鍵是:針對每一具體情景選擇適當的談判技巧、懂得隨機應變、更深入地瞭解對方。除非通過學習,否則本書所介紹的這些策略都是隱而不見的。一旦為你所見,它們就會始終為你所用,助你獲得更多利益。

  作者簡介

  斯圖爾特·戴蒙德StuartDiamond,世界一流的談判專家,擁有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沃頓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曾為財富500強中的許多公司提供過諮詢服務,如谷歌、微軟、保誠、摩根大通等,曾為40多個國家的政府領導人進行過談判培訓、提供過談判諮詢服務,客戶遍及各個領域。目前,他在沃頓商學院任教,所開設的談判課13年來一直被評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戴蒙德還曾為聯合國提供廣泛的諮詢服務。他曾說服玻利維亞叢林地帶的三千農戶停止種植非法古柯,開始改種香蕉。2008年,他所提供的談判方法成功解決了美國劇作家協會在好萊塢電影製片廠問題上的爭端。在他的指導下,很多父母能毫不費力地讓自己的孩子堅持刷牙,按時上床睡覺。

  戴蒙德早期曾在《紐約時報》當過記者,文章共上過109次《紐約時報》頭版。在參與調查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墜毀事件當中,因表現突出而榮獲普利策獎。

  讀後感

  最近讀的一本書是《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如同它的名字一般,這本書是關於談判的,更貼切的形容應該是協商。

  全書一共441頁,我從大概150頁左右開始有沉悶的感覺,勉強細讀至262頁,後面的部分基本都是快速翻閱。

  全書基本上是介紹了作者,一位大學教授、談判科學家、商人,創造的談判理念。這套理念大概可以簡單概括為:關注自己的目標,控制自己的情緒,瞭解他人的需求,通過不等價交易謀求合作,爭取更多的利益。他的這套模式,他命名為“爭取更多getting more”。從這個名字裡面,我們就可以嗅出濃濃的資本主義味道。

  這套模式,我不得不說,對於從商的人是非常有用的,它的確能夠做到它承諾的效果,幫助你爭取更多。

  但這套模式有兩個問題。

  首先,這套模式的成功取決於使用者能夠專注於個人目標,不受非理性的情緒影響,比如,如果你的目標是爭取更多的錢,那即使那個人侮辱你,甚至侮辱你全家,你仍然要笑呵呵地繼續協商,瞭解他的需求,通過不等價交易原則謀求合作,得到更多的錢。一個人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做到這樣呢?

  第一種情況是,那個人有超級強大的理智,他可以把他的情緒控制,或者說壓抑得很好。這樣他可以運用邏輯系統表演出一個完美的談判者角色。讓自己的情緒自然流露,表達出來,這樣與身體是一致的。如果裡面是憤怒的,外面笑嘻嘻,那就是要求自己的身體作假。每個有作假經驗的人都知道,作假的感覺非常不好。結果,本書作者,可能由於作假太多,得了心臟病。當然,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導致的心臟病,我不知道,僅僅猜測。奉勸一句,作假有風險,使用需謹慎啊。

  第二種情況是,那個人不需要壓抑自己的情緒,比如一個覺悟者,修為太高了,情緒很穩定,心無掛礙,平和喜樂。但這樣的人,通常都不會想著爭取更多的,為什麼呢?下面會說。

  所以,總體而言,偶爾用用還是不錯的,但長期用的話,呵呵。而且,真的有一個能夠幫助人純粹爭取更多,不會失去的工具嗎?爭取利益,不會失去健康?

  剛才說的事第一個問題。那這套模式的第二個問題是什麼呢?正如我在開頭所說的,這套工具,從名字裡就可以嗅出濃濃的資本主義味道。這套模式,如果依據陰謀論的角度出發,我甚至懷疑是萬惡資本主義的工具啊。如果我們把爭取更多定義為好的,給它賦予一個積極的意義,那每次爭取更多,都能帶給我們愉快的體驗,然後這種體驗推動我們進行下一次的爭取更多。用一個很簡單地例子說明一下,很多網購網站都會有一個措施,滿XX元免運費。這個就是符合不等價交易原則的,你希望省掉運費,佔便宜,網站希望你多買東西,多賺錢。但這兩個目標是不衝突。結果你就買了XX元或以上的貨品,免了運費,網站賺了錢。雙方體驗都非常好,之後這種體驗就會推動你下次的消費行為,因為佔了便宜,高興。

  在這種消費主義模式的推動下,通過所謂不等價交易原則,各取所需,消費的量被大大地增多了。本書作者提倡讀者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用本工具。光是想想你都覺得高興,你從25歲開始,不斷找人談判、協商,促成合作,各取所需,更能通過使用這種工具獲得成就感、控制感、滿足自戀。多好的一個世界啊!

  但直到死亡降臨,你都活在愉快中,你進入了六道中的天道一輩子活在快樂中,被這種表面的愉快迷惑,傻兮兮地就掛掉了。

  當然,其實作者也並沒有欺騙你,畢竟他從沒說過使用這個工具可以幫你找到心靈的平靜,可以為你帶來覺悟。產品說明書寫得很清楚,僅用於爭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