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衝刺階段複習方法指導

  大量實驗證明,遺忘程序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時間遺忘很快,越到後來就越緩慢,即遺忘的發展是先快後慢。根據遺忘的這一規律,必須及時進行復習,即要在遺忘大規模開始之前進行,以阻止通常在學習後立即發生的遺忘。知以下是小編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考前衝刺階段複習方法的指導。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專題複習法

  知識是一個整體,課本中的章節往往是人為編排的。我們對課本知識熟悉到一定程度後,就要打破章節的界限,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按照某一個重要規律、某一個線索,梳理出跨越章節內容之間的聯絡,歸納出知識的“專題”,進行專題複習。

  一、打亂課本,把書中的知識分割開來,成為一個一個的點。

  同學們複習時可以先把課本中每一節的要點總結出來,並記準記牢。比如學習歷史時,按照課本的編排,每一個朝代都要講到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內容。把這些內容劃分出來,作為一塊一塊獨立的知識點。

  二、提取專題,用與課本目錄不同的另一條線,把知識點串起來。

  對課本內容熟悉之後,可以打破各個朝代的劃分,嘗試找出不同節的要點之間的深層聯絡。藉助這些知識點之間的深層聯絡,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形成不同於原來課本章節的整體框架。比如,可按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外交政策、改革、戰爭、歷史轉折點事件等不同的線索,對課本內容進行專題總結。又比如,歷史課本中經常有地圖,所以,我們也可以搞一個以地圖所反映的內容為核心的歷史地圖專題等。

  形成多條線索的知識體系後,一旦想到戰爭,歷史課本中的古今中外、各個時期的戰爭都在大腦中顯現;一旦想到改革,歷史中課本的所有與改革相關的各個知識點就能全部想到。答題時各個知識點信手拈來,特別是做起綜合題來更是得心應手。
 

  試卷複習法

  同學們在每個學期都要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一學期下來,每位同學手裡都會有一厚摞兒各式各樣的試卷。試卷中的題目都是老師們深思熟慮精選上去的,著重反映了這門學科的學習狀況。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以往的試卷進行復習。

  一、總結得失法

  如何分析自己提升分數的潛力呢?整理試卷就是一個較好的方法。

  首先,在每次試卷發下來以後,都要把每道題重新認真地研究一遍。看看自己哪些題做對了,對的題方法是否簡便,步驟要不要補充、精簡;錯的題當時為什麼會做錯,是馬虎還是根本不會做這樣型別的題等。通過對自己所有試卷進行這樣的整理,你可以瞭解自己學習情況的每一個細枝未節,明白自己的強項在哪裡,弱項在哪裡,提高分數的潛力在哪裡。

  二、以卷為綱法

  有些科目,可以以試卷的題型作為複習的提綱,比如英語,單詞,語法,聽力,閱讀,作文等,一項一項以題型為指導,結合課文中的內容進行復習。第一項考單詞,就先複習全書中的單詞,第二項考語法,就把全書中的語法點集中起來複習。

  三、符號標註法

  我們在翻閱試卷的同時,可以將裡面的題目進行分類,做出標記。這樣做,可以為下次複習留下回憶,免去了複習試卷不得要領的麻煩。

  比如,如果是一般性的題目,而且自己做對了,那麼就將它放一邊。如果自己做對了,而且題目設計得很好,那麼就打個“○”。對於這兩類題目,我們在考試的前一晚,大體瀏覽一下就可以了。由於自己馬虎,或是思路有誤做錯題,打個“▽”;自己幾乎沒有思路而不會做的題,打個“☆”。這樣將題分類以後,再複習時就十分方便了。畫“▽”和“☆”的題目,則是我們以後複習的重點。
 

  “順讀逆思”複習法

  在複習中,機械地重複同一知識,往往容易使人產生厭倦感。如果能適當變換複習順序,採取順逆交錯的方法來進行復習,可以給人一種新鮮感,增強複習興趣。

  運用順讀逆思複習法有四個步驟:

  第一步,逆思。從你要複習內容的最後章節開始往前看,也就是從尾到頭往前翻書,邊看邊思考,回憶一遍教材的主要內容,像是從結果探求事物發生原因一樣尋找知識的結構脈絡。

  第二步,順讀。即從頭到尾按照教材順序進行閱讀,尋找內容間的內在聯絡及發展線索。在閱讀過程中,我們要學習利用好知識的“骨架”,也就是課本的目錄、書中內容提要、標題、框題和課後小結等部分。把這些部分掌握起來,整本書的知識就綱舉目張。進行課後及時複習、周小結、月小結、全書總結等階段性複習時要充分利用這些“骨架”。

  第三部,反覆。“順讀”和“逆思”要反覆、多次地進行,對記憶不牢的內容要著重閱讀和思考,及時解決。“順讀”和“逆思”相結合,有利於掌握教材的結構特點,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

  第四步,總結。複習的最後一步就是要從總結中徹底理解、掌握知識。你可以找來一張較大的紙,在紙各章節的內容搭乘一個框架,組織它們的內在聯絡,再把每小結中的知識點填充在裡面。有了這份知識結構圖表,你所複習的內容便一目瞭然,也便於記憶和以後複習。
 

  “過電影”複習法

  河北省高考文科狀元韓歡在談到自己的學習經驗時說,自己學習有個小竅門:每天睡前,靜靜地躺在床上,身子不動腦子動,回憶當天學習的內容。比如老師又補充了哪些知識點,一點一點地想,如果有什麼內容回憶不起來,那就第二天馬上解決這些問題。這就是“過電影”的複習方法。

  心理學家發現,在腦子裡“過電影”,是一種“試圖回憶”的主動性思維,它使大腦積極搜尋已經的東西,這種搜取的過程本身就具有加深記憶的功效。在重溫知識時,要儘量運用這種“試圖回憶”的記憶方法。

  一、多遍過電影法

  複習的過程,實質上是理解和記憶的過程。在遺忘尚未出現的時候,就要趁熱打鐵,當堂內容,當堂複習,當天複習。我們每天可以利用剛下課、放學後、昨睡前等多個時間,在腦子裡對所學知識進行“過電影”,通過這樣多次反覆重複,能取得好的複習效果。

  二、學會反覆閱讀與嘗試回憶相結合

  在複習的時候,不要單純地一遍遍反覆閱讀,最好在材料還沒有完全記住以前就結合閱讀,嘗試著回憶。當回憶不起來時,在進行閱讀,這樣容易記住,保持時間長。可採用快速翻書的方法,利用“過電”喚醒記憶。翻開課本,從第一頁開始,沒翻開一頁,快速地掃一眼,然後閉上眼睛,回想書上的畫面和大致內容。如果感覺自己對該頁內容很熟悉,就快速翻過下一頁,繼續回憶。如果發現對該頁內容模糊不清,回憶不起來,就馬上細看內容,再複習一遍。利用這種方法,如果能很快地把書翻上一遍,而沒有什麼“卡住”的地方,就說明對課本內容已經很熟練掌握了。
 

  三看二做一錄入

  在複習的各階段中,我們要圍繞複習的中心內容認真地看書,看筆記,看錯題,做練習題,做總結筆記,錄錯題。簡單地說,就是“三看二做一錄入”。

  一、“三看”

  三看是看書,看筆記,看錯題集。

  看書:階段複習時不要急著開啟課本正文,而是翻開目錄,先回憶,後看書。對照目錄,想想在前一階段,自己還有哪些內容掌握得不牢固,或比較陌生。試著回憶其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回憶不起來時再開啟書翻看有關內容。

  看筆記:對照課堂筆記,看看在前一階段老師重點講了什麼內容,與自己理解有何差異,可以進一步把握重點,理解難點,加深記憶。

  看錯題集:我們先前已做好一個收錄作業、試卷、習題錯題的錯題集,這時千萬不要把它忘了。系統複習要拿出來看看,看的過程中,問問自己為什麼會做錯,是憂鬱思路有誤還是這道題當時根本就沒做出來。

  二、“二做”

  二做是做總結筆記,做練習題。

  做總結筆記:系統複習後,在內容,方法、程式、書寫和感受等方面有什麼好的經驗應及時總結出來。

  做練習題:通過做習題去發現問題,每做一道題,都要反覆思考題目的型別,以及解題時運用的概念、定理及解題思路和邏輯關係等,以達到舉一反三,提高解題效率的目的。

  三、“一錄入”

  將前段時間學習與這次複習時出現的錯誤錄入到錯題集裡,並且要經常翻看。
 

      規範答題不丟分

  大家在課堂上所記的筆記,往往比較雜亂,只有經過整理的課堂筆記,才能成為清晰、有條理,好用的參考材料。邊複習邊整理,是使所學知識深化、簡化和條理化飯過程。

  1、憶。這是整理課堂筆記的重要前提。課後即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的資訊。

  2、補。課堂上所記的筆記,是要跟著老師的講課速度進行的。而一般的講課速度要比記錄速度快,因此筆記就會出現缺漏、跳躍、省略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做修補,使筆記有“完整性”。複習時結合課本和練習資料,有了新的體會、發現,也可以補充進筆記裡。

  3、改。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別字、錯句及其他不夠確切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中,特別要注意與解答課後練習或與教學目的有關的內容的修改,使筆記既準確有全面。

  4、編。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註明號碼、梳理好筆記的先後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概括各知識要點,寫出內容摘要。

  5、分。以文字或符號、或色筆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例如,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課文是分析類,哪些是問題質疑、探討類,哪些是課後練習題解答等。

  6、舍。即省略掉那些無關緊要的內容,使筆記簡明扼要,便於記憶。

  7、記。即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本筆記裡,或一本筆記的同一部分裡。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使筆記綱目清晰,快捷好用。

  濃縮複習法

  濃縮記憶法就是抓住主要內容,把較繁雜的識記材料加以概括和壓縮來進行記憶的一種方法。濃縮記憶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數字濃縮法

  數字濃縮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經過高度歸納,將歷史知識概括成數字來進行記憶。如隋朝大運河的有關內容,可用“一、二、三、四、五、六”進行歸納和記憶,即“一條大動脈,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煬帝***開鑿,三點***涿郡、餘杭、洛陽***,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五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六省***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

  二、口訣濃縮法

  口訣濃縮法就是將要記憶的內容概括成詩歌或順口溜的形式,如“戰國七雄形勢圖”中七國名稱和方位可編為“東齊西秦北燕南楚,趙魏韓在中間”。口訣濃縮法簡單又有趣,但是在如何把識記材料編成生動有趣甚至有韻味的口訣,需要我們好好動一番腦筋。

  三、內容濃縮法

  內容濃縮法就是根據材料主幹,將其內容的精華和核心進行高度壓縮或分解,用最簡單、最本質、最概括的文字表達出來。如複習中國古代的井田制,可將其內容濃縮為“國王所有,諸侯享有,奴隸耕作,形似井字”,或者進一步濃縮為“王有、侯有、奴耕、井形”。通過刪繁就簡、擇精選萃,顯著地提高了記憶效率。

  四、關鍵字濃縮法

  關鍵字濃縮法就是提取每句話、短語或詞的關鍵字並按順序串聯起來進行記憶。如絲綢之路中的幾個地名,可將長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亞、大秦等濃縮為“長河新,安西大”。
 

  規範答題不丟分

  提高考分的另一個有效方法是減少或避免不規範答題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做題前要好好檢查工作,包括認真檢查該科答題卡頁數和條形碼上的姓名、考生號與本人的姓名、考生號是否相符。此外,還要準確填寫答題卡的相關欄目,要正確粘帖條形碼,注意不能超出框外。

  2.使用規定的筆作答。作答選擇題時,考生必須用2B型鉛筆在答題卡上的“選擇題答題區”內將對應題目的選項資訊點塗墨。

  3.答題不要超出規定範圍。考生必須在答題卡各題目規定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包括畫表及作輔助線***在各題目指定答題區域外的地方,或超越試卷上標出的邊界作答,或者自己編題號,例如有的考生在答題時看走了眼,就索性自己把答題卡上第“12”題改為第“13”題,其答案都的無效的。

  4.若題中有圖,答題前應規劃好“佈局”,合理安排空間。例如幾何題,圖形多在左邊,這種情況下建議學生從圖下方開始寫起,書寫規範、字跡清晰,避免“箭頭”、“地圖”出現。

  5.答題卡千萬別摺疊。考生答題時,要注意保持答題卡的清潔,不能摺疊、弄皺和損壞答題卡,以免影響計算機掃描。

  6.書寫要整潔。有的學生的答案“佈局”很亂,時不時還用箭頭標註下一句話的位置,加上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等情況,閱卷老師很難辨認,甚至對考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知識基礎產生懷疑,由此分數也將大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