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一年級小熊住山洞教學反思

  《小熊住山洞》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一年級《小熊住山洞》教學反思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年級語文《小熊住山洞》教學反思

  《小熊住山洞》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小熊一家為了造一間木頭房子想去砍大樹,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看到了大森林不同的美景:春天長滿了綠葉,夏天開滿了花兒,秋天結滿了果子,冬天有許多鳥兒,結果因捨不得而沒有砍大樹,受到了森林裡的動物們的歡迎。課文語言生動,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認同小熊一家的環保行為,訓練學生的語感。反思這堂課,欣喜是學生帶給我的,而遺憾卻是我留下的。因此,這節課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學”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教法讓學生愛學、樂學、會學,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積極性。

  我利用兒童喜歡動畫的這一特點,上課伊始,我讓學生欣賞動畫片《熊出沒》,把學生帶入了大森林,學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了,他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看完課件後,學生紛紛述說自己想法,人人都想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

  二、小組合作,增強學習主動性。

  課堂上,老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完全能扮演好這一角色。他們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慾望,他們也有交流、評價的能力。我們教師完全可以提供他們一個展示的平臺,讓他們在寬鬆、和諧、民主的平臺上,主動學習、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學習成果。初讀課文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小組合作,試著自己朗讀,不認識的字相互幫助解決,最後,由我檢查課文朗讀情況。在我的大膽放手下,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開發,學習也更加主動了。

  三、讀中感悟,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學中,我請學生仔細觀看這四幅圖,讓他們說美在哪兒?喜歡哪一幅就說哪一幅。說完圖意,再結合圖畫對應的自然段認真讀一讀。然後是指名讀、小組讀,從各種形式的讀中,學生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美,體會到了小熊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延伸拓展,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

  課堂上,在學生感悟到了小熊一家當然高尚情操後,我要求學生想象“假如小熊住上了木頭房子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以及“我們應該怎樣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呢?”學生個個興奮不已,馬上開動腦筋,積極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進行表達。雖然他們的表達還不夠成熟,但也值得鼓勵,得到鼓勵的孩子更自信了。這是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積累語言、說話寫話的開始。同時,也加強了課內與課外的聯絡,擴大了語文學習的範疇,注重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珍惜了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欣喜之餘也留下不少遺憾,比如在讀的指導方面還做得不夠到位。另外,有幾處當學生談得不太好時,為了趕時間就急著請別的同學來回答。儘管課堂留下了不足,但我仍然覺得收穫很大。因為,正是一節節的常態課才引發了我對課堂教學更多的思考,才促使了更加努力地去上好每天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