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級上冊政治直面成就與差距教案

  往往一份好的政治教案,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為此,下面小編整理了2017年以供大家閱讀。

  2017年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客觀、清醒地認識我國的現狀,找出差距與不足。

  2、瞭解我國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基本原則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3、瞭解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找出根源和解決措施。

  4、知道當今世界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增強綜合國力的關鍵是發展科技。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1、引導學生客觀、清醒地認識我國的現狀,找出差距與不足。

  2、瞭解我國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基本原則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3、瞭解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找出根源和解決措施。

  4、知道當今世界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增強綜合國力的關鍵是發展科技。

  教學資源

  教學掛圖、教師用書、粉筆、多媒體等

  教法學法

  合作探究法、舉例分析法、作業練習法、小結歸納、講授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經創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在世界科技發展的長河中,中國曾經為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世界矚目。曾幾何時,由於中國的閉關自守,被人稱為“東亞病夫”,經濟、科技落後,在殖民者的鐵蹄下慘遭蹂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通過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攻克了科技領域的一個個難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科技上的奇蹟。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我國在世界科技發展的史冊上繼續書寫著輝煌。但我國的科技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節課,我們將瞭解中國從古至今科技發展的歷史,找出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爭取早日趕上並超過發達國家。

  二、講授新課。

  1、瞭解我國古代科技

  ***1***閱讀053上材料,回答:你知道在李約瑟這本《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到的26項發明是哪些嗎?

  ***2***寫一寫:教材053中間

  ***3***你還知道中國古代科技中還有哪些成就嗎?

  2、瞭解中國建國以來在科技上取得的成就

  ***1***教師: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通過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攻克了科技領域的一個個難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科技上的奇蹟。

  ***2***引導學生閱讀053“資訊平臺”,瞭解中國科技的發展。

  ***3***說一說:你知道“雜交水稻之父”嗎?他在雜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給我國及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什麼?

  ***4***教師:進入21世紀後,我國在世界科技發展的史冊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繼續書寫著輝煌,科技成果已從量的積累互質的飛躍,開始全面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5***引導學生閱讀054中紅色方框的文字,瞭解現代科技。

  3、瞭解差距,制定措施

  ***1***教師:我國科技雖然發展迅速,成就矚目,但科技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例1 :2000年中國與中等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2000年中國與中等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表現為:人口發展指標比較,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為1.00,我的實現程度為0.55;經濟發展指標比較,中等發達國家為1.00,我國的實現程度為0.26;社會發展指標比較,中等發達國家為1.00,我的實現程度為0.40;生活質量指標比較,中等發達國家為1.00,我國的實現程度為0.59;教育發展指標比較,中等發達國家為1.00,我國的實現程度為0.29;科技發展指標比較,中等發達國家為1.00,我國的實現程度為0.25;資訊化發展指標比較,中等發達國家為1.00,我國的實現程度為0.04;生態化展指標比較,中等發達國家為1.00,我國的實現程度為0.49。

  例2:、專家:中國與發達國家科技差距主要是人才

  2004年5月9日,中國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稱,中國與發達國家科技的差距,主要是人才的差距,尤其體現在戰略科學家和領銜科學家的數量和質量上。

  中共中科院黨組中心組九日下午舉行學習講座,路甬祥在闡述和剖析該院提出的新的科技發展觀內涵時作上述表示。他說,中科院“以人為本,創新跨越,競爭合作,持續發展”的新的科技發展觀當中,“以人為本”一是指人才是創新的根本,二是指創新的目的也是為了人,為了人的全面發展,創新為民。

  路甬祥提出,中國要縮小與發達國家科技方面體現在人才上的差距,應不斷健全完善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條件,建立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人才隊伍結構和梯隊,通過分類管理,使各類人才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他表示,中科院在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實踐中,人才隊伍上要以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和領銜科學家為重點,以營造環境和文化為手段,使各種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制度建設上,要建立符合科技創新特點的評價體系,建立完善隊伍動態更新機制,建立科技佈局動態調整與敏捷反應機制,不斷加強創新發展的資源基礎,積極探索有利於出重大創新成果、有利於加強綜合交叉的組織模式。

  中科院新的科技發展觀是國家層面科學發展觀在科技工作中的體現,前者將為後者提供知識基礎和技術支撐。路甬祥認為,“創新跨越”對實現中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中國和平崛起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例3:我國技術創新能力仍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中國科技部祕書長石定寰日前在此間說,目前中國的技術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

  石定寰在8月12日—13日於長春市召開的“國家高新區創新創業環境經驗交流會暨全國高新技術服務中心工作會議”上作上述表示。

  2003年中國國際科技論文數量已

  經躍居世界第5位,來自內地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首次超過來自海外的申請,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位居世界第二。

  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01年的報告顯示,根據技術創新能力、新技術推廣應用能力、傳統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能力、人力資源及其能力等多個方面綜合測算,中國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能力在72個主要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45位。

  石定寰說,現在世界各主要國家都把支援科技創新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戰略選擇,尤其是發達國家普遍改變了過去長期採取的對科技發展不干預政策,把爭奪科技制高點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

  目前,發達國家科學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70%。

  據統計,目前,躋身世界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有20個左右國家,它們的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於其他國家,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佔GDP的比重都在2%以上,技術對外依存度都在30%以下,所擁有的發明專利佔世界總量的99%。

  石定寰說,今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要把技術創新真正置於優先地位。

  ***2***制定措施

  當今世界,競爭的實質是以科技和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科技的創新和率先突破是綜合國力競爭的制高點。

  發展科技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關鍵,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

  ***3***閱讀054下材料,談談自己的感想。

  課後小結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中國科技的發展史,找出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制定了相關的措施。作為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應該從現在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使自己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才,長大為祖國的發展和強大作出貢獻。

  課外練習

  基礎訓練

  板書設計

  三、直面成就與挫折

  1、 四大發明

  2、 填表

  3、 總結

的人

1.初三上學期政治總結

2.七年級上冊政治學習新天地教案

3.九年級上冊語文月是故鄉明教案

4.資本主義社會教案設計

5.初三政治備課組總結

6.初三上學期政治教學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