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鑑賞詩歌形象時應注意的幾點

  小編導語:近年來,詩歌鑑賞在高考語文中佔的比例不少,“詩歌鑑賞”題一直被學生視為高考的一道難題,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詩歌被稱為文學的極品,“文學之上乘”。詩歌的語言凝練、含蓄、跳躍、以少蘊多,意境的深邃、形象的不確定性,的確讓師生們普遍感到棘手,可以說,是吃了許多的“苦頭”。“詩歌鑑賞”題的考查,其價值極大,意義深遠。它是語文教學的需要,是《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考試說明》的明確規定。接下來小編將為同學們整理關於如何做好高考詩歌鑑賞的系列文章,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鑑賞詩歌形象應注意以下兩點。

  1、瞭解傳統的審美習慣

  要做好詩歌鑑賞題,應瞭解傳統審美習慣,主要有下列幾點:

  ***1***望月懷遠,如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望月》、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2***傷春悲秋,或因見秋而思鄉。如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3***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如蘇軾看“大江東去”而嘆“人生如夢”。

  ***4***折柳送別。如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其間纏綿悱惻的別離之情,給人以悠長的回味。

  ***5***聞雁思歸。如王灣《次北固山下》“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6***聽梧桐而心悲涼。如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等等。

  2、抓意象的特殊內涵

  ***1***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以折柳表惜別。“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李白《憶秦娥》***——西安灞陵橋的兩邊長滿垂柳,而灞陵橋是首都的門戶,這裡是送別的地方,在灞陵橋折柳送別特別能表達傷離別的情感。

  ***3***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了昔日 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淒涼的巷口。

  ***4***菊花象徵堅貞高潔的品質。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溼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中,菊花無疑已成為詩人人格的寫照。

  ***5***梅花象徵傲霜鬥雪、不怕挫折打擊、純淨高尚的精神追求。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6***松樹象徵堅貞高潔的品格。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物件。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鬆,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7***蓮用來表達愛情。由於“蓮”與“伶”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伶子”,“青”即“清”。這裡是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8***梧桐象徵淒涼悲傷。梧桐在古典詩詞中是淒涼悲傷的象徵。如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象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渲染一種悽婉悲涼的氣氛,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等。

  ***9***杜鵑鳥象徵淒涼哀傷。由於“杜宇魂化杜鵑”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杜鵑這一形象在古詩中固定成為淒涼、哀傷的象徵。宋人賀鑄《憶秦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悽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裡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淒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悽清的景物,寄託了幽深的鄉思。

  ***10***鷓鴣鳥象徵離愁別緒。由於鷓鴣的鳴聲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人對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因此,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裡就有了特定的內蘊。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處”***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第4課時

  一、高考原題詳析

  1.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08廣東卷***

  木芙蓉

  呂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後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①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麼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答:

  ***2***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麼不同?

  答:

  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開花的自然屬性,運用了擬人手法。

  ***2***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閒適,任由風吹雨打的形象;範詩寫的是木芙蓉孤苦、心酸,處境淒涼,但作者並沒有把這花看做愁苦。前者是閒適之士的豪邁與大度的形象,後者是在悽苦孤獨的環境中的樂觀者形象。

  2.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高考湖北卷***

  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暮春滻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①鳳城:京城。

  ***1***兩首送別詩都寫到的“水”,各有什麼寓意?請作簡要說明。

  答:

  ***2***《暮春滻水送別》是怎樣融情於景的?請作簡要賞析。

  答:

  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徵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下一首借“宮前水”的不斷流淌來抒發對人生、歷史以及社會的感慨。

  ***2***這首詩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為“古今情”,融入由“綠暗”、“紅稀”、“暮雲”、“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一幅感傷畫面之中,形成了融情於景的藝術特色。

  解析:***1***嚴詩所寫七絕是作者抒寫他給韋參軍送行以及送走之後的情景,表現了他們之間的真摯情誼。詩的前兩句是寫送行。詩的後兩句寫送走之後對韋參軍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這一句轉接自然,不露痕跡地把前句抽象的離愁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江南”、“江北”,對比照應,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陽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線,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傳出思念之神態,憂思綿綿。“日晚”暗示思念時間之久,見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帶出來一句“寒鴉飛盡水悠悠”。這一句寫望中所見。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表達作者的悠悠情思。由於思念,站在江邊長時間地遙望著,秋日黃昏,江面上寒鴉點點,給人增添愁思。可是,就連這使人感傷的寒鴉此時此刻也“飛盡”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遠方。這一切給人以孤獨、寂靜、空虛的感觸。“水悠悠”包含著無限思念的深情。這首小詩可謂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把象徵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都滲透在了景物的描寫中。一、二句中的“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行人”指面前送別的遠行之人。“宮前水”即滻水。詩人就是選取了“宮前水”這個意象抒發了對人生、歷史以及社會的感慨。

  ***2***此題應在原詩語句理解的基礎上作答。“綠暗紅稀出鳳城”。序值春杪,已是葉茂枝繁,故說“綠暗”;也已花飛卉謝,故說“紅稀”。詩人選用 “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隱襯遠行客失意出京,氣氛沉鬱。“鳳城”指京城。友人辭“鳳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別,心情很不平靜。“暮雲樓閣古今情”。當此驪歌唱晚,夕陽銜山之際,引領遙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悠然聯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宮殿,“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油然興起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感慨。暮雲中的樓閣又映襯著帝京的繁華,也將慨然勾起“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惆悵。總之,作者此時腦際翻騰著的種種激情都由“古今情”三字含蘊了。並且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態,把錯綜複雜的隱情、友情,人世滄桑之情,天下興亡之情巧妙地借“綠暗”、 “紅稀”、“暮雲”、“宮前水”等衰颯形象掬出,組成了一幅感傷畫面,形成了融情於景的特色。

  3.閱讀下面的兩首清代詩歌,然後回答問題。***2006高考重慶卷***

  新雷

  張維屏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體現在哪些地方?為什麼要說“只待新雷第一聲”?

  答:

  ***2***兩首詩的末句寄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

  答案:***1***“覺春生”“安排著”“只待”。因為只有新雷響後才會有“春生”和“千紅萬紫”。

  ***2***前者寄託了對新生活、新氣象的渴望與期盼;後者寄託了對新生事物的無私關愛。

  解析:***1***詩的第一句就運用擬人手法點出造物“有情”,以下三句分別寫出“有情”的表現。理清了結構,題目迎刃而解。

  ***2***“只待”表明“渴望與期盼”。新雷第一聲後,萬物萌生,暗寓新生活、新氣象出現。“化作春泥更護花”;春泥護花就是對新生事物的關愛。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高考全國卷Ⅱ***

  南柯子

  王炎

  山冥雲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豔溼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闕中“數枝幽豔溼啼紅”一句展現的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作者寫這句是為惜春傷懷嗎?為什麼?

  答:

  ***2***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一幅幾枝鮮花的花瓣上沾著水珠楚楚堪憐的畫面。不是為惜春傷懷。可以從兩方面看出:一、作者緊接著“數枝”句說“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二、在烏雲密佈、寒雨將至時,作者更關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2***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作者通過對農民辛勞生活的感嘆,抒發了憐憫農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鑑賞詩歌的形象及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答第一問時,應抓住句中主要意象“數枝幽豔”和關鍵詞語“啼”,從中理解花兒被打溼令人憐惜的景象。解答第二問時,從“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可以看出直接對“惜春傷懷”的否定,從下闋“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可以看出作者真正的情感態度。答案就可以圍繞詞中這兩句來組織。

  ***2***本題主要考查鑑賞評價詩歌的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解題時,只要抓住“朝朝”“處處”“辛苦”等關鍵詞語就容易理解下闕的內容,只要抓住“人間辛苦是三農”就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

  小編總結:希望以上方法能幫助到你,小編祝各位高考學子都能取得優異成績,考進理想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