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心理健康計劃
小學生時期是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於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及社會經驗的不足,我們要加強對四年級小學生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設,想要了解更多嗎?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要求我們做到:
1、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提高對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2、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友善合群,負責守信,開拓創新,追求卓越,不畏艱難的健全人格。
3、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善於控制調節自己,排除心理困擾和行為偏差,樹立人生理想,並具備個人發展能力。
二、根據以上的總目標,本學年制訂如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分目標:
1、提高小學生對校園生活的適應能力,培養他們開朗、合群、樂學、自助的獨立人格。
2、培養學生善於與老師,同學交往的能力,不斷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 3、助學生克服孤獨、依賴、由學習和環境的不適所帶來的困惑和交往障礙。對這部分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三、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級工作中,都應該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同時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通過學校的各種途徑***“開心話吧”定時開放***,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即使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並建立好心理檔案。
4、繼續利用“家長學校”和“家校路路通”這兩個平臺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四、 對心理輔導教師素質與能力的要求:
1、要有開朗、熱情、善解人意富有愛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輔導心理學的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如關注、傾聽的溝通技術,同感、尊重、真誠等反應技術,情緒調節、行為矯正等。
3、要以學生為主體,改變“老師說,學生聽”的知識傳授式的課堂模式,要與學生一同參與輔導活動,建立和諧的氣氛,給予讚許、同感、親切、鼓勵的態度。讓他們真實的感受、想法表達出來,進而給予點撥、啟發和引導。
4、 尊重學生的個人意願和隱私,謹慎從事、量力而行。
篇2
一、學生心理特點分析
1、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四年級是小學生從小學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時期,是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在對自我評價上,他們開始不再完全依賴他人的評價,開始獨立地對自己進行評價並且開始偏重對內心品質的評價。在接受別人的評價中發現自身的價值,產生興奮感、自豪感,對自己充滿信心。有的還表現出強烈的自我確定、自我主張,對自己評價偏高,有時甚至“目空一切”,容易導致自負心理。相反,有的學生由於成績不好或某方面的不足得不到班級同學的重視,往往對自己評價過低,對自己失去信心。
2、情緒不穩定。四年級學生由於生活經驗的不足,在陌生、嚴肅、衝突、恐怖等情況下,容易產生緊張情緒。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差,難以釋放心理壓力,遇到小事情就容易心情變壞。他們喜歡與同伴一起遊戲、學習,但情緒很不穩定,極易激動、衝動,常為一點小事而面紅耳赤,而且情緒變化極大,並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壞大多寫在臉上。
3、意志力下降。從四年級開始,學生逐漸進入少年期,此時會出現一種強烈的要求獨立和擺脫成人控制的慾望。因此他們的性格特徵中也會表現出明顯的獨立性。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外部控制的依賴性逐漸減少,但其內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發展起來,還不能有效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為。所以,學生在意志特徵上表現出一種自制力和堅持性下降的趨勢。
二、輔導目標
針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輔導活動課可以從情緒、學習、生活消費、人際交往、自我意識等方面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心理輔導。
1、自我意識方面:通過輔導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合理地評價自己和他人,欣賞並且悅納自我,樹立自信心。
2、情緒方面:通過活動課,掌握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初步學會調節自己的心境。
3、學習方面:通過學習心理和行為習慣訓練,培養觀察力、想象力和多角度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養成仔細做作業、自我檢查、制定計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4、人際交往方面:通過系統的人際交往心理和技能訓練,學會尊重、讚美、寬容、坦誠、禮貌待人,初步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學會與人分享快樂、煩惱,瞭解合作的意義,樹立合作意識。同時體會父母、老師的愛,關心父母、老師,初步認識男女生的差異,樹立性別角色意識。
5、生活方面:學會合理消費,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三、輔導重難點
1、通過面向全體普及各種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生自測、自控、自我調節、正確認識自己。
2、加強針對性訓練,採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如情境模擬、角色體驗、現場操作、智力遊戲、興趣展示、故事接力等活動。
四、輔導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勝利的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邁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訓練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5、家庭、學校、社會媒體要注意宣傳安全防範,讓孩子保護自己。此外,對孩子的被動保護不能過分,要讓孩子增加活動機會,學會運動中的保護技巧。
6、四年級學生自己有選擇和分析對比的經驗,所以他們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觀衣著形象設計。這是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家長和教師應該注意引導,讓他們學會正確打扮自己。
篇3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生理髮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二、教學內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瞭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常識。
幫助學生適應中學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發展其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學會處理生活中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加強自我認識,客觀評價自己,積極與同學、老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培養對挫折的耐受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鍛鍊有意識記的能力,增進記憶品質;
2、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勤于思考,不甘落後;
3、有集體榮譽感,並掌握一定的社會行為規範,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4、自覺地控制和改變不良行為習慣,初步學會休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於幫助學生適應中學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發展其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學會處理生活中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教學難點在於加強自我認識,客觀評價自己,積極與同學、老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培養對挫折的耐受能力。
五、教學準備
準備相應的心理健康的事例,準備活動的器材和道具
六、教學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勝利的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邁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訓練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裡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七、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以心理健康課為載體,採用團隊活動、故事、心理劇等形式,引導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2、個別諮詢與輔導
採用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排解困擾。
3、發揮全體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在班級、團隊、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指導家長改變教子觀念、瞭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