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月亮閱讀答案

  世界上許多民族,文明的、野蠻的,都有著古老的關於月亮的神話。對中國人來說,月亮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中國的月亮》閱讀材料

  ***1***太空中那塊“離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頭,一跟多情的人類接觸,它的生命就開始豐富起來。本來無情的月,卻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許多民族,文明的、野蠻的,都有著古老的關於月亮的神話。這些神話,從現代觀點看來,不但沒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證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現代的教育家緊張,在講述的時候忘不了補充一句“那是假的,從現代科學的觀點看,月亮……”。這一聲“都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現代那種“科學月亮”實在太要命。

  ***2***不過月亮所交的朋友當中,也不是全都冷麵無情。它運氣很好,交上了一個真正愛月的民族,那就是我們這些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在文學作品中賦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話。月亮照著漢朝的宮殿,照著唐朝的長安;也照著統一飯店,照著違章建築。從古代到現代,一直安慰著那些屋子裡的人。

  ***3***我們這個民族認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學上不朽的名畫。李白描繪著“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畫面,似乎唐朝夜裡的長安城必須靠月光裝飾才夠美,最好整座都映著月光。杜甫畫的則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那滔滔滾滾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動的月光!田園詩人王維畫得不錯,他在《桃源行》裡畫松樹,畫房子,不夠,再添一個月亮就使全盤美化起來:“月明松下房攏靜”。松樹本身不夠美。白居易的《琵琶行》裡有三幅文學上的“月亮圖畫”傑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張九齡畫的那大幅的壯麗的文學圖畫,也很使人動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對中國人來說,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4***中國人喜歡跟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老人家做人豪邁痛快,心情激動的時候怕人說他是瘋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熱鬧,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張“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杜甫也是“月友”,他說過“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愛月,跟月對酌。王維彈琴的時候,月亮伴著他,“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月亮是中國人永恆的朋友,真摯的朋友。

  ***5***中國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張泌說月亮會關懷人,是一位痴心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正因為這樣,中國人面對明月的時候,往往情緒波動,好像躺在心理治療診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鄉,遠地的親人,自己的身世,都湧上了心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連著接下去的那兩句,誰不會吟,誰不能解?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老杜之心,千萬人之心。王昌齡想得遠,“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還有盧綸,也有“萬里歸心對月明”的感觸。

  ***6***跟月有關的詩句,中國人愛念愛記,“月落烏啼霜滿天”呀,“煙籠寒水月籠紗”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呀,聽起來津津有味,它跟月亮有關,美。

  ***7***我們的中秋節,又叫月亮節。這一天,我們愛月的民族覺得自負,因為我們靠歷代作家詩人的努力,已經賦予那塊作太空流浪的大石頭不朽的生命。中國人把月亮迎接到現代,中國的月亮沒有一絲的礦石味兒。

  《中國的月亮》閱讀題目

  小題1:第***1***段中為什麼說“現代那種‘科學月亮’實在太要命”***3分***

  小題2:閱讀第***3***段文字,概述作者所列舉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詩人筆下之月的不同特點。***6分***

  小題3:賞月詠月早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部分。根據上文大意,概述兩點主要理由。***4分***

  《中國的月亮》閱讀答案

  小題1:現代科學的觀點把月亮只當作科學研究的物件,***1分***從而使月亮失去了溫情、人性和美,感,失去了文學作品所賦予的不朽生命。***2分***

  小題1:***大意對即可******1***李白:皓月當空,普照四方;***2***杜甫:江月湧動,充滿活動

  ***3***白居易:月光如水,靜謐溫婉***每點2分***

  小題1:***1***讚美月亮的古代詩文不勝列舉。

  ***2***獨有與月亮相關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每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