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花的姿態閱讀答案
看花姿態的不同,作品所呈現的氣象就大不一樣。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看看花的姿態》閱讀材料
①我是白先勇先生的讀者。他的《永遠的尹雪豔》和《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我眼裡就像兩棵燦爛的花樹。尹雪豔是株梅花,而且是雪光中的,極端的嬌豔,又極端的樸素,香氣淡淡,久經回味;金大班呢,是一簇夜來香,香氣撲鼻,那在月夜下閃爍的花朵,恰如多情的眼,在半夢半醒間,溫暖著迷茫的人。
②梅花不管多麼經得起風霜,它終有花容不再的時候;夜來香呢,它也終歸有寂滅的一天。可是白先勇先生用那支生花妙筆,讓尹雪豔和金大班這兩個花樹般的人物,獲得了地久天長的絢麗。
③四月底,青島的春天正熱鬧著,白先勇先生來到了中國海洋大學。我剛好在那裡給文學院的學生講《額爾古納河右岸》,得以相識。白先生初來青島,可他似乎並沒特別的興致看風景,他喜歡呆在屋子裡。王蒙先生請他出來參加活動時,他才會下樓。天涼時,他披著一件人字呢大衣,天暖時,則是一件中式便服。他閒閒的,淡淡的,似乎與春天有著某種隔膜。
④我曾經看過白先生的《樹猶如此》,是懷念他的同性朋友王國祥的,寫得催人淚下,感人至深。文章中,他多次寫到花和樹。王國祥離去了,白先生家花園中的一棵高大的義大利柏樹也隨之枯死,花園荒蕪了。那株青煙般消失的樹,在花園中留下一個巨大的缺口,這道缺口,被白先生形容為“一道女媧煉石也無法彌補的天裂”,其內心的蒼涼之情,可想而知。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為太多繁華的“春”,胸中瀰漫著舊時光中花朵的沉香,才會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詳。
⑤但他還是愛花的。海園中的櫻花開得正盛,那天我們去報告廳,路過一樹又一樹的櫻花,他一再駐足觀賞,嘆息著:“太美了,太美了!”他看花的眼神是憐惜的;三月三,大家到嶗山的太清官去,在一處殿門前,逢著一叢朝霞般鮮潤的花朵。我一眼,便說:“這是芍藥。”白先生走過去,大叫:“不是芍藥,是牡丹啊!”芍藥和牡丹雖然在花朵上相近,但葉片卻是不一樣的。我仔細一看,哦,確實是牡丹。白先勇先生自從將湯顯祖的《牡丹亭》搬上崑曲舞臺後,對牡丹可謂情有獨鍾。對於即將要去北京參加青春版《牡丹亭》百場演出的白先生來說,這叢牡丹,無疑是老天為他寫就的福音書啊。那叢牡丹姿態灼灼,開得恰到好處,飄灑,濃豔,馥郁,蓬蓬勃勃的,沒有一朵呈凋敝之態,白先生嘖嘖驚歎,連稱:“不得了,不得了!”我對他說,將來第一百零一場的《牡丹亭》,去哈爾濱演出吧,那兒的市民愛好音樂。白先生笑著說,抗戰時,他父親***國民黨高階將領白崇禧先生***打到了東北,可是蔣介石不讓打!他說自己沒有來過哈爾濱,當然希望有一天能帶著《牡丹亭》到這裡演出。
⑥今年的哈爾濱酷熱難當。這個時候,我會放下筆來“歇伏”,以讀書為主。好書是可以帶來清涼的。
⑦我從書架鄭愁予先生贈送的三本詩集取下。去年十一月我在香港浸會大學時,鄭愁予先生剛好由耶魯大學到香港大學講學。愁予先生的詩歌,韻律優美,婉約惆悵,在港臺影響極大。他與白先勇先生一樣,根紮在臺灣,後來到美國發展,執教於名校。愁予先生愛酒,我在愛荷華時,聶華苓老師就跟我講過他不少“醉酒”的趣聞。他和他夫人梅芳請我去蘭桂坊,我感受到他愛酒之切。在那家俄羅斯人開的酒吧,他先是給我叫了杯雞尾酒,然後又拉我進“冰屋子”,披著大衣,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環境中,品嚐威士忌。梅芳女士悄悄對我說,愁予先生幾年前做過心臟手術,醫生建議他少飲酒,可他改不了。愁予先生喝酒之後,談笑風生,出口就是詩,他的熱情能把一個冰冷的人都點燃。有一天晚上,他請我和臺灣作家劉克襄到港大他暫居的寓所去坐坐,一進去,他就舉著一瓶酒對我說:“這是金門高粱酒,給你準備的,你帶回哈爾濱吧!”我說我從香港出發,還要到北京開會,託運酒又麻煩,不如喝掉。愁予先生豪爽地說:“就聽你的。”梅芳女士早已準備了幾樣下酒菜,我們圍聚到桌旁,喝酒談天。近午夜時,愁予先生舉著杯,邀我到陽臺看海。與其說是看海,不如說是賞月,那晚上的月亮實在太明瞭。海上月光飛舞,好像海上生了一片白樺林。愁予先生無限感懷,輕輕地哼起歌來。那低沉而憂鬱的歌兒在月色中迴旋, 。
⑧愁予先生的詩歌意象綺麗,比如他寫長城:“長城像一個擔夫擔著群山,從地平線上彳亍走來。”他寫“塔”:“塔,乃天問的形式嗎?”他寫微醺的狀態:“微醺是枕著山仰臥,全身成為瀑布;微醺是左手二指拈花,右手八指操琴;微醺,抬頭滿天的燈,低頭滿座的美人。”他寫花:“百合花的嘴張得太大,像在驚訝。”他有一首詩的名字就叫《寂寞的人坐著看花》,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忽然聯想起了白先勇先生,想起他看花時那顧眷的神色。他們倆,雖然年過古稀,但他們身上那種美好的情感,從他們看花的姿態上,可以充分感受得到。
⑨有一天,聶華苓老師來電,我跟她聊起白先勇和鄭愁予,他們都是她的老朋友了,我說:“他們與我們這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是風雅的人!”聶華苓叫道:“很對很對!”
⑩是啊,我們這一代人,傳統文化的根基淺,缺乏琴棋書畫的浸染,對西方文化的認識也不夠深刻。為什麼我們可以寫出好看的作品,卻難寫出有大品格的作品?我想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底蘊還不足,境界還不夠深遠所致的。我們看花,是用眼睛;而他們看花,用的則是寂寞、滄桑的心。看花姿態的不同,作品所呈現的氣象就大不一樣了。我願引愁予先生的幾句詩,來為這篇小文做結:
我們常常去寺廟
常常去無人的海灘
常常去上墳
獻野花給好聽的名字
《看看花的姿態》閱讀題目
小題1:文章題為“看花的姿態”,“花”在文中的含義有哪些?***3分***
答:
小題2:作者在第④自然段說“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為太多繁華的‘春’,胸中瀰漫著舊時光中花朵的沉香,才會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詳”,你怎樣理解這句話?***5分***
答:
小題3:在第⑦段劃橫線處需要補上一個句子,下面這兩個句子,你認為選哪一個更合適?為什麼?***4分***
***1***宛如山澗中幽咽的泉水。
***2***宛如夜鳥的翅膀輕觸著花樹。
答:
小題4:文中說白先勇和鄭愁予是“風雅”的人,請結合全文說說“風雅”的含義。***6分***
答:
《看看花的姿態》閱讀答案
小題1:“花”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指的是自然界的“花”。第二層指的是像花一般的“人”。第三層指的是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人、事、物。
小題2:白先勇先生並非對春天很冷淡,很隔膜,他在春光中表現得很超然、安詳,只因他經歷了很多的人事滄桑,曾經品味過生活中眾多的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美好的人性和美好的友情.***2分***也品嚐過失去這些美好的痛苦,有一顆歷經寂寞、滄桑的心,***2分***但他內心裡深藏著對春天、對那些美好事物、對生活的熱愛 ***1分***。
小題3:第***2***句更好。因為這句話用通感的手法,將低沉憂鬱的歌聲***聽覺形象***喻為“宛如夜鳥的翅膀輕觸著花樹”***視覺形象******1分***;化無形為有形,生動地表現了低沉而憂鬱的歌聲輕輕地觸型聽者的心靈的感受,意境幽美,空靈,憂而不傷***1分***;且“花樹”這一意象與本文的標題和內容“看花的姿態”相吻合***1分***。第一句把“歌聲”比喻為“幽咽的泉水”則過於沉重憂傷***1分***。
或第***1***句更好。因為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手法***1分***,把鄭愁予的“歌聲”比作“幽咽的泉水”,突出了歌聲低沉而憂鬱的特點***1分***。而“宛如夜鳥的翅膀輕觸著花樹”則不能突出歌聲的低沉憂鬱。***2分***
小題4:文中說白先勇和鄭愁予是“風雅”的人,請結合全文說說“風雅”的含義。***6分***
答:風雅在文中的含義:第一,是指他們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的根基,深受藝術的浸染。第二,他們懂得愛憐、顧眷、欣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他們對生活充滿了熱情。第三,他們用寂寞、滄桑的心來欣賞生活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