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小人疑議探析閱讀答案
倡行“克己復禮”的孔子,自然心懷敬母愛妻的仁德,豈能違背倫理道德,一杆子將慈母與淑妻也打入“小人”的泥淖裡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女子小人疑議探析》閱讀材料
讀書貴質疑,明代學者陳獻章雲:“疑者,覺悟之機也。”若有疑不質,就成了書本奴隸,一旦留下誤解與妄解,難免產生一謬留千載的憾事。拜讀白子超先生《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一文後***原文載《新民晚報》***,擬對該文所引的六種解譯作一補充,權作第七種解譯,能否判為正解,不才未敢遑論,謹移樽就教於子超先生。
歷來,對於“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這三句語錄的譯解,誠如白文所引的譯證,不但把“唯女子……”中的“女子”***古文合成詞組***譯為“女人”***現代單純詞***,而且幾乎一律將“女子”譯同於“小人”。當代儒學大家南懷瑾先生也說:“有一次一個婦女團體要我去講中國文化,就有一位提出《論語·陽貨》中這兩句話來問我,我說我不敢說,我說了你們要上來打我的。她們說不打。我說你們不打,我就贊成孔子的話,這是沒有辦法來替婦女們辯護的。”***語出南懷瑾《論語別裁》***猶見“只有女子與小人一
樣難以教養”的譯解,似乎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定譯”。我查閱了李澤厚先生的《論語今讀》和其他多種名家譯本,基本上大同小異,“唯女子”兩千多年來竟牢牢地與“小人”綁在一起。唯因持此“定譯”的多為名家學者,令人持疑而難質……然而,學古不泥古,疑義相與析,又不甘存疑善罷,乃因從古文今譯的“信”、“達”、“雅”三個互相依存的標準來衡量這一“定譯”,總是感到疑雲難消。倡行“克己復禮”的孔子,自然心懷敬母愛妻的仁德,豈能違背倫理道德,一杆子將慈母與淑妻也打入“小人”的泥淖裡呢?況且一部《論語》的主要教育物件是莘莘學子,並非是當時的閨中女子。從來論文強調“文品”與“人品”的融通辨析,倘若孤立地就文譯文,斷章釋義,乃至望文生義,表面上看也似忠於原文,如顧及全文整段,就會發現牽強附會,使人難以信服。
存疑數十年,終於在去年春天從人民日報出版社的《論語新解》中尋到了解疑答案,我欣喜不已。原來,疑問的癥結出在用後代通用的單純詞“女子”***名詞+詞綴***,去套用孔子***春秋時代***文言實詞的合成詞組“女子”***代詞+名詞***。《論語》中所涉的“女”字,在詞義和語法功能上有多種分工,其中有18個“女”的音義訓詁無一例外都同於“汝”***rǔ***,都是人稱代詞,譯為“你”或“你們”;而“子”是古文名詞,譯為“學生或弟子”。系因《陽貨》篇中的“女子”並非現代文中的單純詞,而是由兩個單音實詞構成的片語。
辨別了古今詞語在虛、實、音、義,以及語法功能等方面演變的誤差,《論語·陽貨》篇載的原文即可作如下解譯:
“只有你們***幾個***學生和小人一樣是難以教養的,教給你們淺近的知識就不謙遜***而自滿***,教給你們深遠的知識就埋怨***因不懂而怨天尤人***。”
上文新譯並非主觀猜測,系按古文今譯的規範詮釋的。古文中“女”作“汝”通用已屢見不鮮,“子”作學子、弟子解譯,誠為正解。語言文字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演變的,“拿現代文中的‘女子’,套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文言文中的‘女子’,失之偏頗”***金池:《論語新譯》***。“有時真理只要跨進一小步,就會成為荒謬”。循此,倘若這一最新解譯能予認同的話,傳統翻譯無疑是讓孔老夫子蒙冤受屈了兩千多年,怎不令人浩嘆千古!
譯文之道千變萬化,唯此,朱自清先生對古文翻譯曾有提示:“任何詞句和語彙都是可以分析的。”文場學林多諍諫,畢竟隨人說短長者多,深思獨疑者少,稍有疏忽很容易鬧出“以今淆古”的笑話,甚至滑入謬誤,尤在古文翻譯與古文教學中,這樣的教訓屢見不鮮。
***選自2008年1月2日《中華讀書報》***
《女子小人疑議探析》閱讀題目
1.以下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
A.南懷瑾的《論語別裁》、李澤厚的《論語今讀》都將《論語·陽貨》中“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中的“女子”翻譯成“女人”。
B.作者認為將“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中的“女子”翻譯成“女人”不符合孔子克己復禮的道德行為規範。
C.將“女子”翻譯成“女人”,符合朱自清先生所說的古文翻譯“任何詞句和語彙都是可以分析的”的觀點。
D.用後代通用的單純詞“女子”,去套用孔子時代文言實詞的合成詞組“女子”,就是所謂的“以今淆古”。
E.語言文字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演變的,因此文言翻譯要注意古今的差異。
F.其他著作將“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中的“女子”翻譯成“女人”,並不一定是錯誤的,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論語新解》的解釋也只是一家之言。
2.不屬於作者對《論語·陽貨》中“女子”的翻譯存疑數十年的原因的一項是*** ***
A.傳統翻譯有斷章釋義、望文生義之嫌。
B.傳統翻譯沒有注意到《論語》的教育物件。
C.傳統翻譯割裂了“文品”與“人品”的關係。
D.傳統翻譯用後代的單純詞套用古代的合成詞。
3.將“女子”翻譯成“女人”,本來只是一個詞語的翻譯問題,為什麼作者卻說這“讓孔老夫子蒙冤受屈了兩千多年”?請用原文回答。
4.人們習慣將“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的“女子”翻譯為“女人”,本文認為形成這種思維定勢的原因是什麼?你認為更深層的原因是什麼?
《女子小人疑議探析》閱讀答案
1.CF
2.D
3.***1***倡行“克己復禮”的孔子,自然心懷敬母愛妻的仁德,豈能違背倫理道德,一杆子將慈母與淑妻也打入“小人”的泥淖裡呢?***2***從來“文品”與“人品”通融,此譯法影響了孔子在人們心目中的“人品”。
4.缺少獨立思考,迷信學術權威。深層原因:是歧視女子、男權思想導致的。或者:男尊女卑的思想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