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綜學習方法介紹

  高中的理綜難度比較大,想要在高考前夕掌握好理科全部知識,需要高效的學習方法,那麼理科生應該怎麼學習?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一、統攬全域性,合理安排

  拿到試卷後,切勿急於答題,首先要看清試題說明的要求,例如開頭說明的一些常量取值,元素的原子質量等。還要看清共有多少道題,多少大題,多少小題,反面有無試題,一方面可以防止由於緊張而漏做試題,另一方面心中有數,便於計劃具體的答題時間。要注意是否有缺頁現象,如有應立即報告監考老師。

  在高考中各科的時間安排與模擬考時略有不同,一般按照分數比值作相應的分配,每二分值佔時一分鐘。物理、化學各55分鐘左右,生物40分鐘左右比較合理。當然如果某一個學科題目較難或者某一學科的分數的比值稍微多一點時間也就應該多一點。同時自己的優勢學科可適當減少時間,劣勢學科可適當增加時間。

  二、縝密審題,扣題做答

  “磨刀不誤砍柴工”,拿到一個題目,一定要花必要的時間***約10%左右***看清題目、弄清題意。首先要全面、正確地理解題意,弄清題目要求和解答範圍,比如結果保留幾位有效數字,重力加速度g取9.8m/s2還是10m/s2等,然後根據要求,抓住重點,認真作答,這樣才不會答非所問。審題不認真也會造成大量失分,如將2002年理綜第30題中要求的O、B之間的繩燒斷,看成燒斷A、B之間的繩,一分不得,造成終生的遺憾。

  在審題時,要特別重視題目中的關鍵詞,如物理試題中的靜止、勻速、勻加速、初速為零,、自由落下、一定、可能、正確的等詞,還要特別注意逆向題中的關鍵詞,如不正確的、錯誤的、不可能的等等。

  三、深刻理解,描繪情景

  理綜試題,文字描述的可能是一個複雜的運動過程,它可以分成幾個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中可能有題中所給的已知量,也可能隱藏在題中未給的量或通過作圖來描繪情景。

  對於頭腦不清的問題,可通過作助解圖,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分清運動過程,從而獲得更多的資訊,以利於找出解題的有效途徑,幫助我們正確地建立有關未知量與已知量的關係,可以說正確的作圖分析,是解題成功的一半。

  篇二

  四、先易後難,從容解答

  高考理綜考試與單科考試有很大的不同,理、化、生在同一張試卷上。Ⅰ卷一般按生物、化學、物理的順序,Ⅱ卷按物理、化學、生物的順序排列,每科中一般是先易後難,有時碰到難題,一時難以解答,可以先暫跳過難題,先做後面的容易題。

  如果避易就難,啃住難題不放,只會費時甚至會影響對容易題的做答,還可能造成緊張的心理狀態,打亂思路和步驟。過去有的考生就是吃了這個虧,到收卷時,前面的化學難題沒有啃通,後面的物理易題也未做好,這是應當記取的一個教訓。

  一般來說,遇到一個題目,若思考了3—5分鐘仍然理不清解題的思路,應視為難題可暫時放棄,即使這個題目的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愛,而把精力放到解容易題和中檔題上,以便節約時間,等有時間再回頭來攻克難題。要知道在高考中時間的安排是否合理對你成敗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五、易不輕視,難不畏懼

  在試場中可能遇到兩種情況:一種是看到試題比較簡單或者比較適合自己的胃口而特興奮,此時千萬不要得意忘形,失去了警惕性而粗心大意,要知道在你感到比較簡單的同時,也可能大多數考生均有此感,那就意味著誰細心誰就能得高分。有時看起來特別容易、熟悉的題要是改變了關鍵詞或條件,也易出錯。如2002年上海高考卷中,α、β、γ射線放它們在電場中,而課本上是磁場,如不仔細看題,很可能就出錯。

  另一種情況是看到試題比自己想象的難度大,則應注意不能喪失信心,要明白試題對所有的考生都一樣,你覺得難,別人也絕對不會感到輕鬆,在這樣的情況下,誰能沉著地思考,誰就能得高分。要靜下心來,採用基本方法,按部就班地審題、作圖、深入分析,有些看似困難的題就能迎刃而解。特別是資訊題,資訊量大,文字長,要善於抓住提煉有用資訊,這些題目大都屬於“高起點,低落點”,所用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般比較簡單。

  考場上切記:“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難我難,我不畏難。”

  六、一步到位,穩紮穩打

  理科綜合,150分鐘完成300分的題,時間比較緊張,複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解題時要力爭一次到位,要穩紮穩打,不要寄希望於第二遍的複查上。同時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在沒有特別把握的情況下,最好還是不要隨便改動第一次的答案;距離高考還有一週,專家建議考生在考前最後的複習中要理清知識點和知識框架,在考試中合理分配各科時間。

  建議考生總結幾次模擬考試時間安排,找出自己最佳時間分配的答題策略。考試時,提前5分鐘拿到試卷後,考生可先瀏覽一遍,不要盲目地從頭做到尾。

  從學科的分值來講,理綜300分,物理120分,化學100分,生物80分。從總時間分配來說,理綜考試時間150分鐘,大體上生物需40分鐘,化學需50分鐘,物理需60分鐘;Ⅰ卷需55分鐘,Ⅱ卷需95分鐘。

  對於選擇題來說,一般按試卷結構來做,時間控制在55分鐘左右。這是因為選擇題相對容易,而且有足夠時間,每道題分值大,適宜從頭做起。

  對於非選擇題,考生要先做優勢學科試題。比如有的考生生物好,就要先做生物部分。當然,如果遇到特別難的題目可以做好標記,暫時放棄,等有時間再做。考生還要注意,試題是有梯度的,一些題目前面一兩問容易上手,後面的問題比較難,那前面的題目一定要答,該得分的題目不要失分。

  考生在考前要注意調整心態,保持良好的情緒。把作息時間調節到與高考時間合拍,使思維在考試時間最為活躍。往年有些考生晚上熬得很晚,早上起不來,影響了高考時的發揮。

  篇三

  ***一***建立三個本

  1、錯題本

  “題不二錯”。複習時做錯了題,一定要搞明白,絕不放過。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失敗中得到的多,則越接近成功。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波普爾認為:“我們能夠從我們的錯誤中學習”。“我們的一切知識都只能通過糾正我們的錯誤而增長”。所以,我們應該抓住錯誤不放。發現錯誤是我們進步、改正錯誤就是我們提高的起點!對於錯題,一定要仔細分析做錯的原因,思考自己做錯這道題,是由於哪些知識沒有真正掌握,沒有真正深刻理解導致的。找到錯誤的根源就使我們對概念、規律的理解提高一步,這是根本上的提高,極為有用。

  2、好題本

  所謂好題,就是你覺得對你的思維啟發、能力提高有幫助的題目,他可呢過來自老師講課,考試題目,教輔資料等。要系統整理、好分類歸納。

  3、問題本

  為題本是指你有疑點準備問老師問同學的問題,記下來可以在交流是節約是時間提高效率。

  ***二***養成三個習慣

  1、先預習後上課

  聽課為什麼效率不高,關鍵就是就是聽課的目標性不明確,聽什麼、怎麼聽不甚明白。所以,預習尤為重要。在預習中哪些知識我已經會解決;那些知識方法存在疑點;哪些知識是學習重點,預習是找到思維的斷點,重點,聽課有側重了,這樣帶著疑點帶著重點有目標的聽課當然可以提高課堂聽講的針對性和效率,同時預習也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預習時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絡;要找出重點和不懂之處;、要邊看書,邊思考,邊記錄,做好預習筆記。

  2、先溫習後作業

  做作業目的是鞏固知識不是學習方法,是形成能力的一個過程。不溫習盲目寫作業,是本末倒置。所以加強溫習治理,溫習治理核心是想,查,說,就是回想,查閱,複述。回想是在腦子裡放電影,回想的過程就是“閉目養神”放電影,回想今天老師講的內容課程是什麼,這是最好的溫習方法,要及時的回想知識,能想起來的部分,就會終身不忘,想不起來的就是要留意或者重頭再學了,這叫查漏補缺,漏在哪裡,缺在哪裡。

  3、作業時計時

  記時做題,在規定時間完成學習任務是一個必須養成的良好習慣,要更好更快的寫好好寫完作業,科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