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差的學生如何進行第一輪複習

  大家都知道,高考不可能簡單考查課本知識點的簡單回憶,那樣達不到區分、選拔的目的。尤其是新課標背景下,明確提出加強學生的能力要求,加大考查思維比例。高考題顯得更加綜合、靈活多變,從以往考查單一知識點的應用漸漸轉變為多個知識點的融合,回顧2010年高考的新課標命題特點,導致習慣於往年依賴題海戰術狂做模擬題的考生們,在考場上由於試題的不適應,吃了一記悶虧。那麼,我們要如何應對呢?就必須從題目入手,牢牢抓住做題知識點。

  1、養成“中間步驟”的良好習慣

  所謂考試知識點,是命題老頭們考查學生用的。一道題之所以稱之為考題,必然有題設、條件,然後讓我們求得結論。這幫老頭壞就壞在省略了大家熟知或者容易推導的知識點,還美名其曰給大家留下“自由發揮”的空間。縱觀考題,都是在大家所學的基礎上進一步衍生或多推出幾個東西之後,用這些東西來考查我們。由於我們提前不知道,臨場時要麼不會做,要麼花費很多時間去推導構建。然而,大家平時做題訓練的時候,往往忽略了題目的中間過程。

  所謂的中間過程很簡單,我們做理科大題的時候,往往能看見命題上有第一問、第二問、第三問等,很多中檔題就是由於有了第一問而導致難度降低,而一些難題直接省略了第一問。同樣一道題,有3問是高考題,直接只有最後一問的,是數學競賽題。而絕大多數題,尤其是理科題,往往都需要我們做一個“過渡”的中間過程。這個過渡就是大題裡的小問題。我們平時若在做任何題的時候,養成把題目拆分,通過第一步簡化求的“中間步驟”,然後繼續求解,用此來研究消化全部的試題,在考試時將會得心應手,將題目的難度分化降低,以利於提高準確率,並節約大量時間,即使碰到超難的題***相對個人而言***,也能因為中間過程的解析,獲取不少分數。而這些中間過程所展現出的內容,往往是來源於我們平時從課本所學的知識點,這樣通過自我設中間步驟小問題的模式,不僅能幫助大家做題,還能將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

  2、知識點的定性理解思維

  我們所學的知識在考試應用上,可以劃分為兩類,一是定量計算,二是定性理解。純定量計算的命題比例,在新課改體系中已經逐漸降低;而要求學生通過知識點的分析、理解、判斷去做題的比例加強。當然,很多題無可避免的要進行定量計算。但是我們“憑什麼這麼去想” 就落在了定性思維上。還有一些知識點,通過死記硬背得來的,我們也稱之為定量。我們大家都有這麼個經歷,在背英語片語的時候,去背某某動詞後面 + doing 是什麼意思,+ to do 又是什麼意思,背得天昏地暗,但是考試的時候並排著出現,往往懵了。這就是定量的去記憶,而不是定量的理解。若通過這麼理解:這個動詞能夠同時發生或能夠持續的,+ doing,不能夠同時發生的,有先後順序的,+ to do。如stop這個詞,表示停止,即能停止一個狀態,也能表示前面一個事終止下來。因此即能+doing, 又能+to do。如allow,允許的事情一定是在允許之後發生的,因此只能+ to do。

  通過這麼去定性理解,就能更加方便的記憶已經應用。再如其他學科,尤其是數學、理綜部分,抓住公式定理的本質,研究物件,在做題的時候往往就能夠通過原理的分析、影象的表達來做題,省去了許多定量計算。語文、文綜無疑是定量記憶佔有較大比例,但是定性思維必不可少。很多文綜考題都是從一個現象分析起,讓我們答題,這種分析過程就是定性分析。在平時記背的時候,文綜課本上我們常常背誦的重點段落、重點句、關鍵詞等,其實都是課本本身就做了定性提煉的體現。

  3、思維體系的建立

  大家學習知識都是為了應用。思維體系的應用我們完全可以參照課本。我們研究試題的時候就和課本推導公式定理的過程是一樣的。課本中的公式或定理都有一個起點,然後有推導過程,最後得出結論即公式定理***即起點、過程、終點***。大家在學習課本的時候,要參考其中的思維。如常見的數學公式中,我們要參考為什麼要走這一步轉化,目的是為了消去哪些未知數或元素,這個思想是為了研究什麼而設立的,他的方向在哪。我們做題的時候完全可以借鑑這種思維,很多同學做題的時候往往憑藉印象做題,根本沒有思考或回顧我這麼做事為了什麼,憑什麼要我這麼寫,是哪些條件引導或限定了我做題的方向。

  如果本著研究事物起點、過程、終點的思維去研究我們的試題,那麼在考試博弈中獲勝,是屬於必然。然而看看大家目前的現狀,絕大多數學生屬於被動做題,始終缺乏自己思維鍛鍊的過程,基本上以參看標準答案,聽老師講解為主,硬是憑著題海累積出的記憶來套用題目,許許多多的學生愣是沒有自己的思想,並且驚人的表現一致,在學習上沒有一個較為完善的獨立思維效率無疑是低下的。只有少部分學生喜歡自己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他們並不是特別認真的執行所謂的“標準答案”,他們也不是特別注重老師灌輸的理念,他們只認同“參考答案”與他們思想中產生的差異性和共鳴性,他們只認同老師的思路是否和他的思路是否一致而已。這類學生往往學的比較輕鬆,並且成績多半優秀。當然,其中有一部分學生本身具備這種思維,但是由於不是很重視基礎,導致成績起伏較大,或平時思路大開大合,導致馬虎等,成績也是處於中上,這類學生只需注意基礎和集中精神,成績達到優秀是十分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