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肯吃奶的常見原因

  4-6個月的寶寶由於腸胃功能還在發育階段,此時他的主食是配方奶或母乳,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身體器官的成長需求,母乳或是配方奶,此時便無法提供寶寶身體所需的各種養分,因此才會建議寶寶6個月之後應開始逐步新增輔食。

  即使當寶寶開始食用輔食,也不需要刻意中斷母乳的攝取,寶寶仍然可以將母乳當成點心,就像大人偶爾也會喝牛奶,但卻不會將牛奶當成主食。

  寶寶不吃奶的6種可能:

  1、厭奶期:嬰兒的厭奶期通常發生在3-6個月,由於原因仍不明,因此通常遇到了厭奶狀況,需請家長特別注意寶寶的用餐狀況,避免造成生長髮育不良的狀況。若寶寶厭奶狀況嚴重到影響其健康,亦可請醫生開立藥物,幫助寶寶的腸胃蠕動、增加食慾。

  2、脹氣:脹氣的原因除了奶製品原本就容易造成脹氣現象外,脹氣的原因也可能來自於喝奶的過程中,因奶瓶孔過大或是姿勢不正確,導致吸入過多空氣,致使寶寶產生脹氣的不適感,在經由按摩或是阻卻導致脹氣的原因,寶寶的厭奶症狀即可獲得改善。

  3、後天疾病:有時候寶寶的食慾不振是因為疾病導致的,例如感冒、腸胃炎,或者是寶寶有過敏體質,都可能致使其食慾受到影響,這種狀況會隨著疾病好轉而逐漸獲得改善,只需注意生病時期應把握清淡飲食的原則。

  4、先天疾病:部分先天性疾病如心臟病、海洋性貧血…等,都有可能會造成寶寶食慾不佳的情況。

  5、便祕:一般來說,母乳寶寶較少發生便祕以及食慾不佳的情形,但寶寶便祕的情形容易在更換奶品的時候發生,尤其配方奶內含鐵質,更容易讓便祕情形發生。護理專家建議更換奶品應採漸進式,一開始的比例可由1/3做調整,若寶寶無過敏反應或是便祕情形,便可逐步增加新奶粉的比例。

  6、心理因素:有時候寶寶的厭奶的原因,來自於心理因素,例如進食時間不規律、媽媽會用打罵的方式督促他吃飯…等狀況,都可能會讓寶寶排斥吃奶。

  一、寶寶不吃奶怎麼辦?

  如果孩子健康就好;平時注意孩子的便便是否正常,吃東西時有無打嗝返酸,頭髮黃少不,因為孩子缺鋅也有食慾下降的表現。也可能是厭奶,一般3、4 個月,6 、7個月左右的時期出現這類情況很常見的,也有的孩子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先別太著急。我聽說過不少寶寶厭奶一下子就持續2、3個月,大人發愁,有的孩子甚至白天或醒著的時候一口奶都不吃。最有可能是寶寶要新增輔食了哦,寶寶一般到了4個月後就要新增輔食了,因為寶寶大了,胃口就會變了,可以做一些比較好吃的食物給寶寶吃。

  二、四個月的寶寶不吃奶怎麼辦?

  個時期的寶寶開始出現厭奶了。厭奶一般是不需要治療的,過一段時間就會好了。厭奶多是由於寶寶腸胃負擔重了需要休息而引起的,媽媽想一下是不是前段時間寶寶的食慾特別的好,所以給寶寶吃的多,這樣一來寶寶還不成熟的腸胃負擔太重,消化不了那麼多的奶,所以導致現在寶寶不愛吃奶了,讓寶寶緩幾天,多給他喝點水,他不愛吃就不要逼他,一般不超過一週的時間,寶寶就會好起來的。小寶寶是餓不壞的,他餓了自然就會吃的。老話說,要想小兒安,帶得三分飢與寒,不要給寶寶吃得太多,穿得太多。

  三、五個月的寶寶不吃奶怎麼辦?

  從4個月開始,寶寶的飲食可以由液體向半固體轉化,由單一化向多樣化的飲食轉化,讓寶寶開始嘗試一些硬一些、需要一點點咀嚼、吞嚥動作才能吃下去的食物了。如嬰幼兒米粉、蛋黃泥、菜泥、果泥、菜汁、果汁等,6個月開始可增加易消化吸收的魚泥、豆腐、少量的肉泥。3個月的嬰兒暫時不要加入輔助食品,以母乳最好從這一時期起,直到寶寶1週歲,寶寶的奶量應控制在每日600-1000ml。

  四、寶寶不吃奶的應對方法

  兒科專家建議留意寶寶的進食狀況,並且儘可能找出寶寶不愛喝奶的原因,在排除疾病或是無原因厭奶的可能性後,醫生可以依照情況給予藥物增進食慾,通常在服藥之後多能獲得改善。

  1、生活飲食

  當媽媽發現寶寶有厭奶情形,兒科專家建議可以先改為少量多餐的方式,並且儘量營造安靜的用餐環境***尤其3個月大以後的寶寶開始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而分心***,家長應在寶寶喝奶時在旁陪伴,讓寶寶在喝奶時感到安心及愉悅,通常就可略見成效。

  2、藥物改善

  若寶寶實在屬於嚴重厭奶一族,建議媽媽可以帶寶寶就醫,除了請醫生協助找出厭奶可能外,醫生也能視情況開立幫助腸胃蠕動、增加食慾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