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務員實習的心得體會

  通過話務員實習,才知道話務員沒有我想象中那麼輕鬆,而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力的職位,有時候的電話裡會夾雜了人生許多境遇和未曾體驗過的心理變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經歷兩個月的生產實習終於結束了,我和公司的職工甚至領導都相處得很是融洽,大家對我也關懷備至,時常給我鼓勵和幫助;我工作的時候也是兢兢業業,不僅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工作之餘還經常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工作效率,雖說工作中我也會犯一些錯誤,從而受到領導批評,但我認為這些錯誤和批評是能極大的促進我的工作熱情,讓我能在以後的工作中謹慎小心,提高工作效率.在和大家工作的這段時間裡,他們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自己缺少的東西.這次生產實習雖然說時間比較少,但是卻讓我知道了很多學習期間無法瞭解的社會經驗,這對我來說是很寶貴的.

  這次實習我總結了以下幾條經驗,在以後的生活中如果我能吃透這些經驗,將會使我受益匪淺.

  第一:在工作崗位上一定要勤于思考,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公司的日常工作都會比較繁瑣,而且幾天下來也會比較枯燥,就是需要你多動腦筋,不斷地想方設法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尋找或是設計簡捷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所需時間.實際上勤于思考在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在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自己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當你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你將留下更多的時間去放鬆,去學習,去和別人打交道,這對你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我個人是一個比較喜歡創新的人,在工作的時候不喜歡單調、枯燥、機械的處理任務,因為本來這類任務的處理是有規律的,完全不需要重複地做,如果動一動腦筋使用批處理或是其他方法就能大大減少處理的過程和步驟,從而減少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就比如我在實習的時候,一次要使用電子e管家來進行郵箱賬號的啟用,本來是項內容重複的任務,就是登陸每個郵箱,編寫3條簡訊然後傳送出去,通過使用來啟用.剛開始我採用的是單次傳送的方式,即每個賬號分3次傳送啟用,可是這樣子大大影響了工作效率.在經過一番探索後,我嘗試了模版群發和直接群發等方法,對傳送流程進行了優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我也充分使用快捷健等操作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使工作程序提高了近一倍.在最後,我選用了一種最快捷又最準確的方法,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第二:在與別人打交道時一定要主動積極.我自己本身是個相對比較內向的,不擅長主動和別人交流打交道,在此次實習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剛開始實習的幾天內,我比較怯生,和辦公室的幾位同事打過招呼後就不敢說什麼了.雖說我是怕影響他們工作,也因為不瞭解工作環境不能順利交流,但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面對沉默不語的尷尬,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去與別人主動交流.在公司裡一個新的職工到來時很平常的,老師傅們也沒有必要主動和一個新職工主動打交道,這時候你就應該主動去和別人交流,介紹介紹自己啊,拉拉家常,關心一下工作啊,都會讓大家認識你,瞭解你,對你留下良好的印象.在後來的實習中我已開始能和大家愉快的交流,就是出於自己的積極主動.

  在工作的時候同樣也要積極主動地和別人交流.在今後的社會工作中,工作不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那是幾個人或是一個團隊的工作,而且你還必須去幫助別人或是接受別人的幫助已完成工作.因此你不能期望你自己一個人就能完成任務,或是看到別人有困難也不去幫助.雖然此次我是來實習的,由於對業務的不瞭解以及專業知識的不熟悉,只能夠在領導的安排下進行一些相對簡單的工作,但是我也很積極地去幫助別人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就比如在實習中,在領導沒有分配任務的空暇裡,我就常主動詢問周圍的工作人員有沒有需要幫忙的,有時候別人也不好意思麻煩我,我就主動承擔他們的工作.這樣子不僅鍛鍊了自己,幫助了他人,還融洽了你與別人之間的關係,在今後的工作中人家也更樂意與你交往了.

  篇2

  大三的暑期很快就到了,為了讓這個暑假更有意義,我決定在假期要好好實踐一下,提前體驗一下社會中的無奈和競爭。高中一同學很有志向和抱負,她的公司在大家的祝福中開始掛牌營運了。大學生在假期找實習單位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時間短,很多單位不想花人力,物力和資金來手把手教會我們,然後個把月的時間剛好上手,就準備回校了。同學很照顧我,允許我來公司實習,而且還帶有底薪,雖然底薪少的得剛好夠吃,但是覺得已經很好了。

  我在公司裡面是做話務員的。在還沒有從事這個職位的時候,覺得話務員很輕鬆的,整天打打電話就行了,不用出去跑,不用出去晒太陽。我從放假至今是第三週了,我覺得我改變了這個看法。我得出了很多與我剛來這個公司的相左的想法和感悟。

  話務員沒有我想象中那麼輕鬆,而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力的職位。我們每天的電話量在20通左右,看起來好像少了點,可是光是這20通電話就夾雜了人生許多境遇和未曾體驗過的心理變化。我們所聯絡的客戶群體都是些企業經理和老闆,他們在忙著掙錢,忙著談生意,而我們的電話往往是在不經意間就打了過去。和善的客戶就會認真聽完我們所說的話,急躁點的,就不怎麼聽了,不怎麼聽也就算了,是狠狠的結束通話了電話。我現在也終於明白了幾個道理,異性相吸的道理和同齡相通的道理。我是女性,所以一般我打電話過對方去,一般如果是男性接的電話,他們都會比較認真仔細的聽我講,而如果對方是女的話,一般態度都是比較凶的,我終於體會到了“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這句話。更進一層的就是,如果對方的年齡也正處20幾歲的,不管男女都很會尊重人,都會很認真的聽完我們的話,而如果是中年人的話,那就是毫不客氣的了,不管是男性女性,態度都是很急躁的。

  篇3

  很多時候,我總是想著:等會吧,再等等,等我準備好了就開始!

  可是,實習的過程中卻完全不這麼回事。接熱線的時候,人往那一坐,電話一響,哪還顧得上思考,邊聽邊記錄、完了還得給市民提供自己知道的資訊。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會忘記詢問些基本的東西,甚至會遺漏新聞六要素:不是忘了問打電話人的姓名,就是忘記留他們的***……幸虧熟能生巧這一定律。

  第一次看到報紙上自己的名字時,開心得以為:假以時日,我就會世人皆知!可是慢慢得就有點麻木了。甚至會想,這又不是我寫的,我只不過是給老師查查錯字,完全不跟新聞打交道。耐著性子等了幾天,終於,老師放開手讓我幹了!又開心的跟個什麼似的。我第一次單獨行動,是:去長途汽車站拍幾張照片,以及詢問春運票價上浮的程度。我拿著相機,興沖沖的出門,對著站牌照,對著路人也照;等到了車站,也是對著候車室的乘客站、對著滾動條照,依然沒箇中心。走哪照哪。等到猛然發現快6點,才驚覺:怎麼我照的,一張都不適合放新聞旁邊呢?這時才慌了神,趕緊給劉老師打電話,避重就輕得說照了些照片。正好這時又堵車,等到回報社也將近7點。結果是誤了點不提,事也沒辦好。

  有了第一次的失策,我出門前都會問老師:稿子內容側重在什麼?老師也會指導我照片基本構圖——它有自己的思想。

  實習過程中,我感覺到了:自己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太感性,容易落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套子。常常甲方訴說時,我會覺得:對啊,對啊,乙方怎麼能這樣啊,太不應該了。然後輪到乙方,我又會感覺:是啊,是啊。甲方才不該呢,做人太不厚道。而且我寫出的東西,總是會有傾向性,會被訴說的主人公影響到。輪到劉老師改稿,看到她刷刷的改幾下,稿子就變成了篇——既反映事實、又不帶個人傾向的新聞了。鑑於這一點,我也很有必要再實習,單書本內容還很孤立的。

  確切地說,這次實習在技術上學到的不多。因為實際上,除去雙休日,我就去了十來天。但是,其中一次,去市委大樓拿記者證,卻大大地刺激及激勵了我一把。我本以為拿完記者證,就可以回去,沒想到,在裡面值班的叔叔也是大學教師。後來,那位也是新聞系老師的叔叔,拉著我一塊聊天。雖然有些緊張,但想想,不就是聊天嗎,有什麼大不了的!老師詢問了我些新聞寫作的知識,問我訊息的幾種結構。在腦子裡搜尋,卻發現居然不知道!這下更緊張了,得給財大新聞丟臉了……於是搖頭請教老師,原來就是寫作裡講的“金字塔、倒金子塔”等等。恍然大悟,這些我都是知道的,只是對不上號……

  通過和市委的老師聊天,我更加確定自己的專業知識的淺薄。一個學新聞的人連訊息、通訊都掂不清;面對一個新聞事件,做不到“寫起來不假思索”,還算什麼學過新聞!你出去後,能力都沒,又何來競爭力!

  現在覺得,新聞哪裡無學了?!新聞大大的講究,在學校得好好訓練,能夠以後看到事情就有想法、提起筆來就能寫。如果有些專業是培養專才,那我們新聞肯定是培養既博聞強識、又對“新聞學”這一專業有深刻認識的人才——也就是傳說中的“丁字”型人才。

  還記得喻老師那天帶我們去江西日報社辦理寒假實習手續,我看到平日裡形象那麼高大的老師給報社的主任點菸,心裡怪不是滋味的。我還真的天真地以為:只要喻老師一句話,咱想去哪實習就去哪!原來老師在背後給我們攻關,沒我想象的那麼輕鬆。老師,辛苦了!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