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得到成功的例子
放棄,不是失敗,而是換個方式繼續努力,再次走向成功!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有位優秀的年輕人,非常想要在每個方面都比他人強,他極其想要做一名有大學問的人。但是,幾年過去了,他的每個方面都不錯,但學業卻並無長進。他很苦惱,於是便去拜訪一位大師。
大師說:“我們登山吧,到山頂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那山上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煞是迷人。每當年輕人見到他喜歡的石頭,大師就讓他裝到袋子裡揹著,很快,他就吃不消了。
“大師,再背,別說到山頂上了,恐怕我連動一動的力氣都沒了。”他抬起頭凝望著大師說道。
大師微微一笑:“該放下啦,揹著石頭怎麼可以登上頂峰呢?”
年輕人一愣,忽覺心中一亮,向大師道謝後走了。後來,他一心做學問,進步飛快......其實,人要有所得,必然會有所失,只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巔峰啊!
篇2
1998年,著名作家畢淑敏成了心理學研究生。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到了2003年7月,離拿到心理學博士學位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但她思之再三,最終決定放棄。這使許多人感到意外和不解。
她冷靜地回答道:“因為我不能去考外語、寫論文。我擔心一個幾十萬字的心理學博士論文寫下來,我可能就不會寫小說了。因為風格不一樣,思維的訓練也不一樣。考外語,是一個死功夫。我想,生命對我這個年過50的人來說是那麼寶貴,不值得拿出半年時間,專門去念外語,去應對考試。”
畢淑敏放棄了爭取心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北京西四環外開設了一家心理諮詢中心。她認為,這是“助人和自助的工作”,是自己極有興趣探索和願意去做的有價值的事情。
篇3
一個毫無樂感甚至連樂譜都看不懂的人,竟能吹奏鋼琴、小提琴、拇指琴、吉他等十三種樂器。擁有這種“特殊”技能的他,並不是“音樂天才”,而是個曾經患有嚴重腦震動的“殘疾人”。
康納斯出生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一個通俗的家庭。從小他就是一個活潑、好動的人,愛好參加各類競技運動,尤其是看到曲棍球比賽時,他的眼中老是充滿了嚮往,他妄想能夠成為一名職業曲棍球運動員。
為了進一步接近妄想,康納斯天天都要花大量時間演習曲棍球。為此,他經常將自己弄得傷痕累累,疲憊不堪,但一想到妄想就在面前,他又充滿了鬥志。然而,在一次比賽中,意外摔倒的他頭部重重著地,結果,被診斷為腦震動。從此,他不得不放棄心愛的曲棍球。
面對雙重襲擊,康納斯一蹶不振。他不再是那個為了妄想可以傾其所有的追夢者,他的人生也一會兒從雲端跌落到谷底。然而,又一次“意外”,不僅將他從低迷之中解救出來,也為他從新點亮了又一盞照亮妄想的燈。
一天,坐在鋼琴前面落寞、發呆的康納斯,無意間用手指觸動了鍵盤。沒想到五音不全的他,竟能彈奏出別有韻味的曲子。這不僅令他欣喜若狂,也為他那黯淡的人生帶來了一縷願望。此刻,他決定找尋另一條通往妄想的途徑。
於是,他開始研究那些被他視為“天書”的樂譜。往往一個簡單的音符,對於康納斯而言都異常艱苦,他必須反覆揣摩才能將其熟記於心。有時,剛剛熟悉的樂譜一轉眼就幾乎全部忘光,他必須再次從新熟悉。康納斯沒有退縮,他拿出了演習曲棍球時敢於迎難而上、艱苦面前不垂頭的精神。
康納斯還主動進修各類樂器。有時,為了彈奏一首完整的曲子,康納斯甚至要演習上百次。這時,他那雙本就粗拙的手,更是被自己熬煎得渙然一新,而他不只不覺辛苦,反而樂在箇中。
恰是憑著這股執著的勁頭,康納斯闇練掌握了十三種樂器的吹奏方法。那一首首通俗的曲子,在康納斯的演繹下彷彿被付與了生命,曼妙動聽。
逐漸地,康納斯對音樂有了別的一種情感,它不僅成功贊助康納斯擺脫了陰霾,更讓他從中體會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樂和知足。他說:“我很感謝那次意外,雖然讓我無法成為一名曲棍球運動員,但卻使我從中學會了放棄。有時,放棄並不代表失敗,只是為了下一次的華麗回身在蓄積能量,而當這種能量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刻,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