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女性的故事

  成功的道路就像挖金礦,要想挖到金子,必須先挖到土和沙子,如果挖到沙子就放棄了是挖不到金子的。所有的成功都是付出,成功就是決不放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篇一:85後時尚辣媽自主闖蕩創業“江湖”的故事

  “自己創業,時間上比較自由,這樣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會多一些。”29歲的新手媽媽鄧志惠談及創業初衷,一直強調不能錯過孩子的成長時光。如何既能擁有一份好的事業,又能兼顧好家庭?這是很多年輕媽媽遇到的難題。但是,有這樣一群人,她們為了事業家庭兩手抓,選擇了更具挑戰性的人生—創業。

  “沒有錯過寶寶成長時光”

  “有一次,為了節約進貨成本,我凌晨1點去紅星大市場採購水果,自己一件件搬上車,一直忙到6點才結束,回家後都快癱倒在床上了。”鄧志惠說,回憶起一年多來創業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雖然比上班時要辛苦些,處理的事情也複雜多了,但自己覺得很值得,“因為有大把的時間和女兒在一起。”

  鄧志惠在望城區聯誠花園小區經營著一家100平方米左右的進口零食和水果店,媽媽和妹妹幫忙一起打理。這位瀏陽妹子7年前從東北一所大學畢業後,考入家鄉某經濟強鎮當政府僱員,雖然薪水不高,但算是一份安穩體面的工作。不過,與大學同學、身為公務員的男友結婚成家後,鄧志惠就萌生了創業念頭,因為她希望,將來生了孩子能夠陪TA一起成長。

  三年前,她辭掉政府僱員工作,走上創業之路,先後賣過服裝,開過淘寶店。去年,經過四處考察,鄧志惠盤下一家店子,並起名“鄧家鋪子”,賣起了進口零食和應季水果。一年多下來,生意挺好,月銷售額最多時能達10萬元。因為購物環境、服務都不錯,回頭客也越來越多。

  “我相信,只要把努力融入到每一個細節中,就會得到相應的收穫。”鄧志惠說,“在創業過程中收穫了很多快樂,最重要的是沒有錯過寶寶的大多數成長瞬間。”

  “創業讓自己更獨立更自信”

  像鄧志惠這樣,受過良好教育、在成家後放棄不錯的職業闖蕩“江湖”的85後時尚辣媽不在少數。

  畢業於大連音樂學院、目前在某培訓學校當老師的王萌是一位新晉辣媽,寶貝兒子的出生,讓她堅定了幾年前就有的創業想法。因為經常客串朋友的婚禮主持,她想做一家高階婚禮策劃公司。“公司正在籌備,想趕在元旦之前練練兵。”王萌說。而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的沈彩雲,經歷了兒子基本交給爺爺奶奶帶的諸多磨合不順問題後,在女兒今年出生後,毫不猶豫地辭掉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在新興的電子商務平臺萬色城註冊了網上商城,如今一個月能掙2萬多元。她深有感觸地說:“創業雖累但很有價值,兼顧了孩子,還結交了一群樂於分享的行業小夥伴,同時也讓自己更獨立、更自信了!” 、

  “家庭和事業應該兼顧,女性可以在工作、創業中找到快樂。”本土知名職場規劃師趙靜芳說。事實上,趙靜芳堪稱辣媽創業的成功典範,多年前她還是中國銀行湖南省分行的團委書記,工作穩定待遇優厚,她卻不顧家人反對,跟丈夫一起創辦牛耳教育。現在,在與兩個孩子共同成長的同時,她又從臺灣引進了某專案,專注幼兒託管教育。事業幹得風生水起,孩子也有禮貌、懂事、自立。

  辣媽創業,無非三個原因,一是經濟方面的考量,希望改善家庭生活條件;二是時間更靈活,方便陪孩子;三是希望獲得事業上的成就感和認同感。不過,年輕媽媽創業,勇氣可嘉,也需謀定而後動。首先必須要找到好的創業專案,畢竟“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其次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人脈資源,否則創業的成功率很低。最後,如果遭遇創業失敗,不要灰心,一定要及時走出來,別因此影響孩子成長。

  篇二:摩拜創始人胡瑋煒的公益創業故事

  不想當總裁的財經女記者不是好創業者。從正式推出共享單車到如今的近一年間,摩拜單車和它的創始人胡瑋煒,在風口浪尖上完成了一個創富的神話。摩拜的成功被讚揚,它的任何瑕疵也被置於高倍顯微鏡下。不管面對褒揚還是質疑,胡瑋煒說,我們是創造規則的人。

  “很多寫我的文章,根本沒有采訪過我”

  摩拜單車最初的辦公地點,位於北京海淀區的768文創園,不久前搬到了朝陽區麥子店街的一處寫字樓。胡瑋煒的辦公室位於三層,從窗戶往外看去,視線與亮馬河平行。胡瑋煒似乎對新的辦公地點很滿意,她說,這一帶特別適合騎單車,這樣的小路,如果不騎單車的話,根本就看不到。她說的小路,是指亮馬河的濱河路。

  自從去年4月在上海正式推出智慧共享單車,胡瑋煒和摩拜單車一下子火了。不管是否接受,“摩拜教主”、“創業女神”、“女文青”等各種標籤,都被貼到了她的身上。在關於胡瑋煒的各種報道中,“摩拜單車失敗了就當是公益”,是最流行的一句話。不過,胡瑋煒在接受專訪的時候表示,這句話需要澄清。

  胡瑋煒解釋,她曾經跟摩拜的天使投資人說,如果失敗了,那些自行車都還在路上,就像公益一樣。她特別強調,是獲得天使輪投資的時候說過類似的話。“我覺得只有成功,才是真正的公益吧,我們持續地把這件事情做好,才是更好的公益啊。”胡瑋煒說。

  作為前財經女記者,胡瑋煒有些不理解,為什麼那些媒體根本沒采訪過自己,卻要寫出這樣的文章?不過,或許是“被上頭條”的次數太多,胡瑋煒早已見怪不怪,“每天在做一件創造性的事情,這是最重要的”。

  “押金秒退到賬戶,我們怎麼可能去用押金?”

  如果說,各種未經核實的“胡瑋煒曾說”只是創業中的花邊新聞,無傷大雅,那對於摩拜運營模式的猜測和質疑,就不得不重視了。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摩拜單車對鉅額押金的管理。

  “你以為共享單車是租賃行業?其實人家是做金融的”,“數億元的共享單車押金去哪了?背後的水好深”。新華社在一篇報道中曾提及,摩拜的押金存量可能已達近30億元。

  摩拜在官方迴應中稱,公司跟招商銀行合作,建立了專門監管押金的賬戶,這個賬戶獨立且被監管。然而,這似乎並不足以消除所有的疑問,關於押金的質疑,依然在持續發酵。

  在接受專訪時,胡瑋煒提起押金問題,顯得有些嚴肅:“押金一直就在那個賬戶裡,但是我們從來沒有用過。現在押金是秒退到賬戶的,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可能去用押金?”

  同時,胡瑋煒也解釋了此前押金“充易退難”的原因。她介紹,去年9月之前註冊的那批使用者,由於支付平臺的技術原因,退押金時需要手工操作才能到賬,所以有2到7天的延遲。而隨著技術的改進,此後註冊的使用者,押金都能實現秒退。

  “誰的使用者體驗好,誰就能勝出”

  3月以來,摩拜的使用者驚喜地發現,騎行優惠一下子多了。全國“兩會”期間,北京免費騎行一週,隨後是“充100得210”的充值贈送活動,幾天之後的植樹節,摩拜則推出全國免費騎行。

  摩拜的對手們也沒閒著,ofo等相繼推出免費騎行活動,戰火甚至燒到新加坡等海外市場。北京晨報援引一份報告稱,以活躍使用者量統計,摩拜單車的市場份額約為70%;但第三方研究機構報告顯示,ofo共享單車市場佔有率已超51.2%,位居市場第一。如此膠著的戰局,不免讓人想起當初的網約車“燒錢”大戰。

  “燒錢”無可厚非,沒有商業模式的大肆燒錢才遭詬病。“激烈競爭之下,共享單車已經從付費往免費方向走了,後續會不會倒貼錢讓使用者去騎單車?”全國“兩會”期間,網際網路大佬馬化騰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3月23日,摩拜宣佈推出紅包單車,一度被解讀為花錢請使用者騎車,小馬哥的擔憂似乎成了現實。升級版的“燒錢”來了?對此,胡瑋煒表示,競爭很正常,你可以把它理解為“燒錢”,也可以理解為培養使用者的習慣。

  “比如免費的時候,會有更多人騎自行車出行,更多的人下載APP,以前不用現在變成用。”胡瑋煒認為,這只是正常的促銷行為。“回到商業的本質,誰的產品好,使用者就用誰的。誰的使用者體驗好,誰就能勝出。”胡瑋煒說。

  “要去學習和認知政府的訴求是什麼”

  3月份,摩拜的兩大陣地上海、北京,相繼在共享單車的監管上邁出重要一步。23日,上海釋出共享單車徵求意見稿,提出了須加裝GPS定位系統、年滿12歲才可使用、三年報廢等監管意見。隨後,北京也傳出將出臺共享單車指導意見的訊息。

  在更早的時候,深圳、成都、廈門等地,也紛紛出臺相關措施,對共享單車企業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據悉,摩拜目前已先後進入30多個國內城市以及海外的新加坡。在不久的將來,各地監管制度陸續出臺,摩拜如何應付不同的監管要求?

  胡瑋煒認為,共享單車還是新生事物,希望能用相對創新的方法,去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就監管而言,她認為這是一個企業和監管部門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認知的過程。“我們要去學習和認知政府的訴求是什麼,城市管理者想要怎樣更好地管理城市,他們也會了解我們的產品是怎樣的。”

  篇三:吃貨女孩辭職創業賣飄香餅的故事

  女孩辭掉工作自主小本創業,街頭賣烤餅月入萬元。儘管自主創業很辛苦, 但是女孩袁鳳娟依舊樂觀面對,朝著自己心中的夢想而奮鬥。

  與吃結緣  自己創業賣餅

  一輛三輪車、一臺烤餅機、一袋麵粉、一瓶蔬菜醬,每天下午4時許袁鳳娟的“餅攤”就開張了。和麵、擀麵、烤餅、上料,幾分鐘後袁鳳娟揭開烤餅機,濃濃的香味傳來,引得不少市民前來購買……

  “我做的餅叫做飄香餅,因為我也算是吃貨,也特別喜歡吃飄香餅,所以就自己創業做這個。”袁鳳娟說,她在成都讀大學時,幾乎每天都要到校門口的小吃攤買飄香餅,一口咬在嘴裡酥脆可口,回味無窮。

  大學畢業後,袁鳳娟回到南充工作,也就和飄香餅暫別了, 可是心中還是很懷念那個味道。工作幾年後,袁鳳娟辭掉了工作決定自己創業。可是幹什麼好呢?就在這時,她想到了飄香餅,在走訪後她決定自己銷售飄香餅。

  創業艱辛  遠赴廣東學藝

  “不想完全複製成都飄香餅的味道,我想做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就到廣東開始了學藝之旅。”袁鳳娟說,在廣東時她特意到銷售飄香餅的連鎖店內打工, 學習飄香餅的製作,也會到街頭、 市場向賣飄香餅的小攤販們請教。

  漸漸地,袁鳳娟製作的飄香餅有了屬於自己的味道,得到了顧客的認同,於是她回到了南充從小吃攤做起,開始了她的創業之路。

  創業之路很艱辛,在做飄香餅後,袁鳳娟的手上、臉上既有煙燻的痕跡,也有被油燙過的傷痕。

  “每天下午4點出來擺攤,7點左右就會賣完回家。回家之後,又要忙著熬製用於烤餅的蔬菜醬。”袁鳳娟透露,最辛苦的還是每兩天一次的採購蔬菜,每次需要採購各種蔬菜50公斤左右, 如果老公工作忙不能陪她去,那麼她只得獨自用三輪車將蔬菜運回家。

  未來規劃  要做南充名小吃

  袁鳳娟每天忙碌地做飄香餅自然也獲得回報,雖然擺攤才大半年,但是袁鳳娟的餅攤已經小有名氣, 附近街區很多市民都會等到下午特意來買袁鳳娟的飄香餅。

  “特別是下班高峰期,買餅的顧客們都排著隊,我做餅忙都忙不過來,現在每個月的營業額基本在1萬元左右吧。”袁鳳娟說,之前還有特意從巴中過來的大學生向她拜師學藝, 跟著她學做飄香餅。

  說到未來的規劃,袁鳳娟也是“野心勃勃”, 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她就準備找一個正式的門店來經營飄香餅。“有了門店之後就要不斷擴大經營規模, 打造飄香餅快餐店,甚至是廣東那種飄香餅連鎖店。”袁鳳娟說,她要把飄香餅做成一道南充的名小吃。
 


  看過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