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貼怎麼使用

  穴位貼敷療法是以中醫的經絡穴位為依據,採用一些中藥粉末結合醋、酒、清涼油、蜂蜜等調成糊狀,再貼在穴位上的一種無創穴位療法。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穴位貼的使用方法。

  穴位貼的使用方法

  1、藥物組成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生薑作為基本處方,可結合既往的臨床經驗和地域特點等進行加減。

  2、藥材炮製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細辛採用道地藥材,白芥子可以通過炒制或者調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對面板的刺激程度,其餘藥物均採用生藥。

  3、藥物製備

  藥物製備過程要求在無菌、清潔、常溫環境下進行,或者在當地醫療機構的專用製劑室完成。

  藥物的製備方法:採用潔淨藥材,將藥物烘乾,粉碎,過80~120目篩,備用。

  薑汁的製備方法:採用生薑,洗淨,粉碎,三層無菌紗布擠壓取汁而成。薑汁的濃度各地醫院可以根據原有的經驗和地域的特點在50%~100%之間適當調整,濃度調整可以通過加適量蒸餾水調配而成。

  生藥粉和生薑汁的比例為10克:10毫升,可以根據各地氣候因素和經驗予以適當調整。貼敷時取生藥粉用薑汁調成較幹稠膏狀,藥物應在使用的當日製備,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備用。

  4、貼敷方法

  先將貼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規消毒,然後取直徑1釐米,高度0.5釐米左右的藥膏,將藥物貼於穴位上,用5釐米×5釐米***小兒患者可適當減小***的脫敏膠布固定。

  5、貼敷時機

  一般在每年夏季,農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治療***如果中伏為20天,間隔10天可加貼1次***。在三伏天期間也可進行貼敷,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7~10天。

  目前,有些單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時時間進行貼敷,以提高臨床療效。

  6、貼敷時間

  ①成人每次貼藥時間為2~6小時,兒科患者貼藥時間為0.5~2小時。

  ②具體貼敷時間,根據患者面板反應而定。同時考慮患者的個人體質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病人如自覺貼藥處有明顯不適感,可自行取下。

  7、療程

  連續貼敷3年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後,患者可以繼續進行貼敷,以鞏固或提高療效。

  8、貼敷部位

  貼敷的部位一般以經穴為主,臨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證取穴,臨床常用穴位有風門、膈俞、心俞、脾俞、腎俞、足三裡等。

  穴位貼使用禁忌症

  ***1***貼敷部位有創傷、潰瘍者禁用。

  ***2***對藥物過敏者禁用。

  ***3***孕婦禁用。

  ***4***久病、體弱、幼兒以及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慎用。

  穴位貼使用注意事項

  ***1***選準穴位,注意體位。

  ***2***區域性清潔,預防不良反應。

  ***3***具體貼敷時間,根據患者面板反應而定,同時考慮患者的個人體質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病人如自覺貼藥處有明顯不適感,可自行取下。

  ***4***貼敷藥物後注意區域性防水。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