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蘆薈的養殖方法

  蘆薈不但可以藥用,還可以觀賞!觀賞蘆薈要怎麼養殖才好呢?下面就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觀賞蘆薈的養殖要點,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觀賞蘆薈的生長習性

  蘆薈不怕高溫、高熱,但生性怕寒。原為非洲熱帶的蘆薈,最懼怕溫差大,如白天極熱,晚上極冷,白天在室外太陽晒至30℃以上,假如晚上搬進室內讓它“享受冷氣”,那就不行了。最怕排水不良的泥土,會造成根部腐爛,只要通氣及排水良好,長勢一定令您滿意。蘆薈的養殖方法也比較簡單,要注意栽培季節,翻盆,光照溫度,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等。

  

  1.栽植

  春季栽植或翻盆按土。生長旺盛的植株一般每1-2年換1次盆,並選擇大一號陶盆。盆土要用排水良好、不積水的疏鬆土壤,一般採用泥炭上或腐殖土加1/3河沙和少量基肥配製而成的培養土作基質。剛上盆的幼苗要控制水分,待緩過苗後再進行正常管理。栽時要特別注意不要栽得太深,不能把最下部的葉片埋入土中,以葉片腐爛。對無莖的蘆薈,栽種時在盆面與葉片接觸的部分鋪一層粗沙。我國除華南、西南地區可地栽外,其他地區多溫室盆栽。

  2.光照與溫度

  蘆薈喜光,夏天可置於室外陽光充足處,也可稍有遮蔭,陽光越足,葉子越美麗,花也越豐富。室內應擺放在南窗臺,儘量給以充足光照。蘆薈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秋末入室,冬季室內溫度應保持在5℃以上,最低不能低於3℃,但要防止霜凍。

  3.澆水與施肥

  蘆薈喜溫暖、乾燥的環境,抗旱能力強,但生長旺盛期春、夏、秋三季要適當多澆水,經常保持盆土溼潤,但不能積水。若因積水,盆土變黏,要及時按盆,並去掉舊土,以免根系腐爛。盛夏時有短時間的休眠期,應放在通風的半陰處,控制澆水。冬季要少澆水,當盆土大部分變干時再澆水。生長期每月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冬季停止施肥。

  4.病蟲害防治

  蘆薈一般情況下病蟲害很少,偶有介殼蟲發生。在多雨、通風不良情況下容易發生。有少量發生時,可用竹片刮掉,或剪掉受害嚴重的葉子。發生量大時,可用呋喃丹根施。

  觀賞蘆薈的栽培要點

  日照

  蘆薈是一種向陽性植物,因此,它的栽培環境應具有良好的光線,與一般室內植物有頗大的差異。總而言之,陽光越好,生長越健康。

  溫度

  蘆薈對溫度的適應範疇很廣,一般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能生長良好,不過若想蘆薈開花或長幼苗,應在冬季時讓其在5℃下作短暫的休眠。

  水分

  因為蘆薈的葉子肥厚多汁,能貯存水分,所以耐旱性很強。因此,不需要像養護一般室內觀葉植物那樣勤於澆水,一般可待盆土完全乾燥後,再補充水分。

  施肥

  在生長期間,只需要每2周施用速效性化學肥料即可。換盆蘆薈生長較慢,因此,只需要每隔2―3年在春天換盆一次即可。換盆時,須注意不能把蘆薈種得太深,否則容易引起腐爛。用土則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為佳。

  繁殖

  蘆薈可以用播種和分株法繁殖,但由於自行採種不易,因此,多采用分株法。可以在換盆的同時進行分株,在植株的基部分會出現幼小的植株,待幼小的植株長至8cm高時,方可從母株上切下,並且種在培養土中,置於半遮陰的環境下,並且僅保持盆土溼潤即可。

  栽培方式

  一般較受歡迎的觀賞蘆薈多屬小型品種,因此多作小型盆栽栽培。其他注意事項澆水時,注意切勿使圓盤形的葉叢中積水,否則容易使植株基部腐爛。一些短葉的蘆薈品種很容易因長得過高而倒伏,這是一種正常的情形。

  觀賞蘆薈養殖的注意事項

  蘆薈喜溫暖、乾燥的半陰環境。不耐寒,畏高溫多溼,忌強光暴晒,適合在光線明亮又無直射陽光處生長。夏季高溫時植株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止,宜放在通風涼爽處養護,澆水不必太多,以防因悶熱潮溼引起的植株腐爛。春、秋季節及初夏是植株生長的旺盛期,保持盆土溼潤而不積水,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複合肥。冬季放在陽光充足的室內,10℃以上可繼續澆水,並酌情施些薄肥,使植株生長;如果節制澆水,植株進入休眠期,也能耐3℃至5℃的低溫。

  每年春季換盆一次,盆土要求疏鬆肥沃,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氣性,並含有適量的石灰質。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3份、園土2份、粗沙或蛭石3份,並摻入少量的骨粉等石灰質材料混勻後使用。栽培中如果盆土積水,很容易引起爛根,可將植株從盆中扣出,去掉爛根,晾5至7天后重新栽種,栽後保持盆土稍有潮氣,等長出新根後再進行正常的管理。花謝後若不留種,應及時剪去殘花,以免植株結果,消耗過多的養分,影響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