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蘆薈的養殖方法是什麼

  蘆薈不僅極具觀賞價值,還具有藥用、保健作用,深受大家的喜愛,下面就由小編來告訴你秋冬季蘆薈的養殖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秋冬季蘆薈的養殖方法

  1、土壤:養殖蘆薈的盆土應具有排水、保水、透氣和蓄肥的良好效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質、園田壤土、河沙的比例為2:2:1,也可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此外,盆土要求比較清潔衛生,栽植前可用必滅速等對土壤進行消毒、滅菌處理。

  2、選盆:盆栽蘆薈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為透氣性差,易爛根。用新盆前應用水浸透,否則上盆後澆水不易把盆滲透,半乾半溼的盆壁會傷新根。

  3、選苗:選苗也是蘆薈養殖的關鍵,健壯的蘆薈苗,應該是葉片短而厚實,顏色深綠,並帶有四根以上自生根的。

  4、上盆:上盆即載種到盆中,上盆應在春夏季進行,冬季不宜上盆,溫度太低,不利於新根發生。上盆前可在盆底先放一塊碎瓦片,壓在盆底的透水孔上,既能保持排水,又不會將盆土漏出。上盆時,先把蘆薈苗在盆中央放正,儘量讓根系 舒展,填土覆蓋根部後,再輕輕將苗向上提一提,並稍微壓實,使根上下左右與盆土緊密接觸,再將盆土加至與盆沿保持2~3釐米為止,注意儘量將苗扶正。最後慢慢向盆內澆透水。

  值得注意的是,剛上盆的蘆薈不要讓陽光直射,以免失水和養分過度消耗,宜放在半蔭處養護,待苗生根以後才能多照陽光。

  5、換盆:盆栽蘆薈養殖一般1~2年就要換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換盆為好。在換盆時要保持完好的土團,儘量不傷根系。換盆以後,還需放在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在完全緩苗後再移到有陽光處養護。

  6、溫度:蘆薈怕寒冷,因其原本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沙漠環境中。在室溫5度時時蘆薈停止生長,零度時,生命過程會發生障礙,蘆薈養殖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5℃,溼度應為45—5%。

  7、澆水:蘆薈被稱為“旱不死的植物”,所以不澆少澆水一般影響不大,但如果土中積水,就會導致根爛淹死。冬季裡可15到20天澆一次水,可適當增加葉面噴水,儘量少澆水,保持盆土乾燥;春季,一般5到7天澆一次水,澆水原則是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夏天,需要2到3天澆水一次,還應注意少受烈日暴晒,減少水分的損失;秋季的蘆薈澆水方法基本與春季相似,同時要使盆土有幹有溼。

  在蘆薈返青生根以前不宜多澆水,澆水的時間一般都以清晨和傍晚為好,水溫以接近盆土溫度為佳,切記盆栽蘆薈,寧幹勿溼。

  8、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除了初植的蘆薈不宜晒太陽***養殖半個月左右的***,只能在早上見見陽光外,其它時間可多晒太陽,晒得多才越生長得好。

  9、肥料:要想養殖長得好,肥料是不可缺少的,蘆薈可用氮磷鉀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肥料,而為了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可儘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如餅肥、雞糞、堆肥等。

  10、越冬養護:如果將盆栽蘆薈放在室內,一般都能安全越冬。要牢記5℃是蘆薈越冬的最低安全線,當溫度在在5℃以上時,要採取一些相應的保暖措施。冬季要儘量少澆水甚至不澆水,可適當進行葉面噴水,並儘量讓盆栽蘆薈多見陽光。

  盆栽蘆薈應注意些什麼

  ①培養土。盆栽培養土需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

  ②水分。盆栽蘆薈一般以盆土稍幹為宜,切勿澆水過量。

  ③溫度。室內栽培要放在通風良好、散射光充足的地方,溫度保持在5℃以上能安全過冬。

  ④施肥。上盆時施足基肥,生長期每30天施1次腐熟有機肥,不宜施過多氮℃,冬季休眠期停止施肥。

  蘆薈知識擴充套件

  1、開發利用:蘆薈是集食用、藥用、美容、觀賞於一身植物新星。其泌出物***主要有效成分是蘆薈素等蔥醌類物質***已廣泛應用到醫藥和日化中。蘆薈在中國民間就被作為美容、護髮和治療面板疾病的天然藥物。蘆薈膠對蚊叮有一定的止癢作用。

  2、美容價值:蘆薈中含的多糖和多種維生素對人體面板有良好的營養、滋潤、增白作用。翠葉蘆薈是最適宜直接美容的蘆薈鮮葉,即庫拉索蘆薈,它具有使面板收斂、柔軟化、保溼、消炎、漂白的效能。還有解除硬化、角化、改善傷痕的作用,不僅能防止小皺紋、眼袋、面板鬆弛,還能保持面板溼潤、嬌嫩,同時,還可以治療面板炎症,對粉刺、雀斑、痤瘡以及燙傷、刀傷、蟲咬等亦有很好的療效。對頭髮也同樣有效,能使頭髮保持溼潤光滑,預防脫髮。

  3、禁忌人群:腸胃敏感,腎臟疾病患者以及妊娠婦女忌食。

  4、適宜人群:食用量不過中毒劑量,一般人群均可使用。尤適宜便祕、面板炎、支氣管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