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石油精神
石油精神是什麼?弘揚光榮傳統,傳承石油精神。下文是小編收集的關於石油精神的相關資訊,歡迎閱讀!!
弘揚光榮傳統 傳承石油精神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半個世紀前,鐵人王進喜的豪言壯語,讓人熱血沸騰、振聾發聵,激起了幾萬石油人戰天鬥地的熱情,立下了誓死拿下大油田的豪情壯志。
在王進喜的帶領下,大慶1205鑽井隊的幾十名硬漢歷時5天4個小時打下了薩55井,創下當時鑽井週期最短紀錄,鼓舞了石油會戰隊伍的士氣。
“老隊長說過,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面對伊拉克哈法亞油田地質資料短缺、地層構造複雜、鑽井難度大等全新挑戰,大慶新鐵人李新民的一聲吼,讓歷史再現、薪火相傳,再次燃起了石油鐵軍建功海外大慶的鬥志。
在李新民的帶領下,1205鑽井隊等多支石油鐵軍創造了哈法亞地區首口深井評價井、首口深井水平井、定向井單井最短施工週期等多項領先紀錄。
一部艱苦創業史,百萬薪火傳承人。發展中國石油工業的大旗,被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扛在肩上,屹立不倒,迎風招展。
從“一釐錢”“窮搗鼓”等為核心的玉門油田精神,到顧全大局、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為精髓的柴達木精神,再到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核心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石油光榮傳統在一脈相承中不斷昇華,培育形成了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核心,具有獨特魅力的石油光榮傳統,激勵著幾代石油人為國分憂、為油奉獻。
當年,創業者唱響“我為祖國獻石油”主旋律,以戰天鬥地的豪邁情懷,為國家爭光、為民族爭氣,把中國貧油的帽子甩進太平洋,創造了世界石油工業史上的奇蹟。
今天,面對複雜多變的內外部形勢,百萬石油人脊樑堅挺,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提振隊伍士氣,用優良傳統凝聚發展力量,補足精神之“鈣”,重塑中國石油良好形象,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努力為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做貢獻。
石油精神:傾聽歷史足音 薪火代代相傳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凝聚了幾代石油人的共同價值觀,始終屹立於時代精神高地,是新時期石油文化傳承的重要基石。
傳承石油精神,必先講好石油故事,用生動故事喚醒石油人的傳統意識。
剛下班的長慶油田採油一廠女工陳吳真,本可以順道去延安市裡為在搶修崗位上工作的丈夫買條保暖褲,可她堅持繞道回家換下紅工服後再去商場。“人家一看工服就知道你是石油的,買東西砍不下來價不說,還常常被擠兌幾句難聽話,聽著心裡真不好受。”
眾所周知的原因讓“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籠罩上陰影。站在改革發展的歷史轉折點,面對嚴峻市場挑戰和外界各種質疑與非議,石油人應該怎樣樹立重塑形象的信心?
信心來自精神驅動下的不竭動力,來自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釋放出的源源不斷正能量,來自獨特石油文化下的核心競爭優勢。
作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發源地,大慶油田對傳家寶倍加珍視,自覺擔當起傳承石油傳統的重任,利用獨特的優良傳統優勢,“走出去”“請進來”,立足大慶跳出大慶,講好石油故事,傳播石油正能量,全國各地宣講大慶精神鐵人精神467場。一次又一次地尋根溯源,讓石油員工及社會各界群眾“喚醒傳統意識,迴歸嚴實作風”。
乾打壘精神、麻袋毛精神、“八三”精神……這些精神詮釋了石油傳統,其背後是一個個發人深省、感人落淚的故事。傳承石油精神,必先講好石油故事,用生動故事喚醒石油人的傳統意識。
“會戰時期條件真艱苦,喝著‘鴨子湯’,依然幹勁十足。”“這說明了我們石油人的樂觀精神,‘鴨子湯’的比喻真形象啊!”2015年12月,遼河油田入口網站刊登了創業故事《“鴨子湯”的傳說》一文,一時間引起了幹部職工熱議。文中講述了遼河會戰初期,創業者們住帳篷、睡草鋪、喝“鴨子湯”***鴨子游過的水***,真實再現了艱苦創業時期的歷史場景。
各家石油單位紛紛掀起了重溫歷史故事、弘揚典型精神的學習熱潮。“石油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宣講團先後走進吉林油田等多家單位宣講,重溫創業故事、學習創業英模、感受創業激情;管道局組織幹部員工重溫“八三”管道工程建設優良傳統;測井公司、渤海裝備、四川銷售等單位以故事傳承優良傳統,為幹部員工送去精神文化大餐,激發了重塑良好形象的堅定信心。
從老一輩石油人身上繼承光榮傳統,從新一代英模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在重塑形象大討論活動中,新疆銷售公司組織了“榜樣在我身邊”主題報告會,6名基層職工成為主角。巴州分公司若羌棗鄉加油站經理孫富民戰風沙、忍酷暑、鬥嚴寒的特殊經歷;駱駝圈子南加油站經理李娜搶抓機遇、提高效益的創業故事等,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深深感染了在場幹部員工。巴州銷售龍山加油站經理張玲玲激動地說:“我聽了報告會後特別受鼓舞,演講的事蹟就發生在身邊,真實感人。”
講好傳統,補足精神之“鈣”,不僅是勞模榜樣,越來越多的石油人更加堅定弘揚傳統的信心,自覺加入到傳承石油傳統的隊伍之中。
華北油田“榜樣的力量”先進典型事蹟報告會,得到了幹部員工的高度認可。在石油精神感召下,華北油田700餘名員工在“重塑中國石油良好形象”條幅上鄭重簽名承諾,表明“牢記使命,從我做起,忠誠擔當、履職盡責,以實際行動重塑中國石油良好形象”的決心。
“我們這些老同志,許多人曾和鐵人在一個戰壕裡拼搏過,親身感受到了鐵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薰陶。在重塑良好形象、推進穩健發展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更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大慶油田一位老會戰在聽了“石油魂”宣講後發出由衷的感慨。
石油精神:精神鑄魂育人 凝聚發展力量
把精神力轉化為行動力,把向心力凝聚成發展力,號召百萬石油人自覺地成為鐵人精神踐行者。
黨員幹部、勞模先進是員工隊伍中的靈魂和中堅力量,是優良石油傳統的繼承者,更是傳承者。
傳承的接力棒,從老一輩手中傳遞到年輕一輩的肩上。
伍嶽至今記得,當他告訴80歲的爺爺,他被分到大慶油田採油一廠二礦北八採油隊5-65井組時,這位老會戰雙手顫抖著囑咐他:“那可是個好地方,‘四個一樣’的發源地,你可得好好幹。”
從入職那天起,“四個一樣”如同一把標尺,深深地刻在這個90後“油三代”的心裡,使他逐漸成長為第26任井長,管理33口油水井和2座計量間。
錦州石化公司化工一車間安全監督付東,多年來以鐵人為標準,堅持嚴實作風,每天堅持自我反思三問“是不是”:是不是盡全力,是不是正人正己,是不是不計得失。在他的影響下,90後徒弟郭細濤對待工作的態度也在發生轉變,從最初的“差不多”到如今的“還差點”,自我要求比規章制度更為嚴格。
“我師父是全國勞模,我要以他為榜樣,不能給他丟人,更不能給寶石花抹黑。”郭細濤指了指頭上的安全帽說。
精神的感召力,源於黨員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2015年10月的柴達木盆地,夜間溫度降至零下5攝氏度。為打擊偷油盜油,青海油田邊遠油田開發公司黨委書記薛全武,與安防隊員匍匐在坑窪裡一動不動,連續5個晚上,每晚堅持五六個小時。薛全武說,領導幹部要想得到基層員工的認可,關鍵是要做到會管理、能吃苦、俯下身、丟官氣,以良好的幹部形象取信群眾。
青海油田有1.2489萬名黨員,就有1.2489萬名柴達木精神的傳承者。他們身上蘊藏的正能量,成為推動青海油田建成千萬噸高原油氣田的力量源泉。
深冬的塔里木油田,依然是一番奪油上產的火熱場景。公司各級領導幹部紛紛走出辦公室,與基層幹部員工一起分析困難與挑戰。“自找苦吃”的哈得作業區採油技術部主管王虔,放著30公里外暖和的公寓不住,吃泡麵、住板房,盯在井場,帶領現場工人採取洗井、電流調頻等多項措施,終於讓哈得10-1-2井恢復正常生產。
“精神傳承,重言辭更重行動。”工服上滿是油汙的王虔說,“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是喊出來的,是俯下身子實打實幹出來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黨員幹部、勞模先進的表現,點燃了職工群眾參與活動的熱情。
安徽銷售員工自願組成志願者服務隊,積極參與扶貧幫困、公益助學、義務獻血、植樹造林等社會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提升企業外部形象;遼陽石化全員參與“我是中國石油形象”承諾簽名活動;管道局全體團員青年共同發出倡議,當好重塑形象生力軍。
“外界並不知道石油工人的淚水和汗水,哪怕是在朋友圈裡轉發一條資訊,我也要把石油精神傳播出去,儘自己一份微薄力量。”渤海鑽探公司鑽井工毛竹青說。
靠著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石油光榮傳統如不滅的火種,集聚著油田發展的力量。越是在生產一線,越是在艱苦的崗位,精神力量就體現得愈加強大。
藏北高原腹地被視為生命禁區。這裡空氣稀薄、高寒缺氧、氣候惡劣。就是在這裡,東方物探青海物探處294隊,以艱苦奮鬥的精神,丈量著腳下每一寸土地;以綠色勘探理念,保護著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以奉獻精神踐行社會責任,多次組織義務醫療巡診,贏得了當地牧民好評。
精神在血脈中傳承,百萬石油人自覺地成為鐵人精神踐行者,以共同築起的精神高度成就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厚度。
石油精神:勇於迎接挑戰 賦予時代內涵
傳承不丟根,精神永遠不會過時,要堅持石油精神核心,不斷拓展精神外延。
創新不守舊,要堅持與時俱進,不能盲目傳承,賦予老傳統新的時代內涵。
“老一輩石油人扛的是裝置、是鑽機,當代石油人扛的是壓力、是責任。面對未來發展,更需要用這種精神扛競爭、扛挑戰。傳承是一個長期課題。”《鐵人傳》作者孫寶範說。
在當前複雜形勢下,面對勘探開發物件日益複雜、工程技術要求越來越高、油田保持產量穩定困難、天然氣業務發展環境複雜、安全環保要求更嚴更高、盈利空間不斷縮小等諸多問題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石油賦予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石油傳統時代內涵,以嚴實精神深入分析面對的各種挑戰和困難,以不畏困難、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打響“雙保”攻堅戰。
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傳統永遠不會被拋棄。新時期的石油人沒有忘記過去,而是站在時代的急流險灘,繼往開來、勇往直前。
西北地區作為我國重要化工生產基地,近年來化工商品量成倍增加,導致鐵路車源嚴重不足。面對客觀市場環境和極端氣候的考驗,西北化工銷售公司在繼承石油精神的基礎上,形成了“保運促銷四種精神”,堅持關口前移,提前落實運輸方案和車輛,提前佈局目標市場、優化銷售流向,有力保障了中國石油西部石化企業化工產品銷路暢通。
精神的偉大,在於其頑強的生命力,可以適應環境與時代的變化,精神核心不變,精神外延在不斷變化。
在吉林石化公司幹部員工眼裡,愛崗敬業和精心操作就是新時代“麻袋毛”精神的具體體現。他們優化生產工藝,提高裝置執行平穩率,使公司648項經濟技術指標創出歷史最高水平。環氧乙烷裝置員工提出並實施36條優化措施,使乙烯和氧氣單耗在全國同等規模行業中處於最高水平。
“今天,點點滴滴求節約的‘麻袋毛’精神,經過幾十年的傳承和昇華,成為吉林石化公司開源節流的強勁引擎,滲透到生產經營各個環節,並不斷擴充套件外延,賦予新的內涵,成為幹部員工千方百計為企業增創效益的共同價值追求與行為取向。”吉林石化公司企業文化處負責人說。
新觀念、新形態,只有與時代同步、與實踐同行,石油精神和優良傳統才能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有些老傳統不能盲目傳承,需要與時俱進做出改變。大慶油田採油一廠中四採油隊曾發生“血染鎬把戰嚴冬”的故事,但黨支部書記李雪瑩表示:“現在並不鼓勵隊裡員工那樣幹,更希望員工參與到精細管理和技術創新中,心思放在怎麼讓隊裡產量更平穩,怎麼讓大家勞動強度更低,怎麼讓生產效率更高。”隊裡的技術帶頭人方萍說,她的目標就是通過技術革新,不讓大家再“血染鎬把”,而是讓這“鎬把”輕起來。
新疆銷售公司創業初期在運力不足的情況下,用人力將200公斤油桶由煉廠推到加油站,再用手搖泵將油品加入油箱,形成了新疆銷售特有的“滾桶精神”。“現在肯定不能用滾桶的方式配送油品。這既不符合安全管理規定,也不符合以人為本的理念,勞動效率太低。這種低效勞動對企業發展並無太大實際意義。”新疆銷售一位管理層幹部說。
如今,“滾桶”不在,精神依舊。新疆銷售大膽嘗試管理創新,細化量效標準,充分調動每名員工的積極性,讓員工的創新思維、服務意識“滾動”起來,為企業實現質量效益發展帶來實效。
站在新起點,中國石油將結合企業實際和時代特徵,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發揚光大,傳承“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等石油傳統,以開放式眼光對標國際先進,持續創新實踐,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做出新貢獻。